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8届南京二模细看文本,注重积累(记录、背诵),和课内知识相勾连1、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禁军)务求姑息:只求息事宁人务:①致力,专力从事如: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②追求、谋求③务必,一定如:凡兵务精不务多姑息:迁就、纵容简阅:考察骄蹇:傲慢不恭,不顺从奈何浚民之膏泽浚:①疏通如:可浚之以限其奔突(第2小节)②治理③攫取、榨取膏泽:也叫“膏血”,比喻百姓用血汗创造的财富众何所劝:用什么来激励士众。劝,勉励、激励乃命大简诸军:简,选拔诣阙:赴京都之意。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太祖皇帝赵匡胤,当时是周世宗柴荣的部属。殿前诸班:最亲近的禁军尤①名罪过;过错。如:以儆效尤②动埋怨;怨。如:吾实为之,其又何尤?《祭十二郎文》③形优异;突出。④副特别;更。如: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2、寇:侵犯藩篱:屏障3、审:明白如: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报仁安书》4、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枢密院: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承旨:官名,属枢密院,五代时置枢密院承旨,副承旨。权:代理点检:查验,检查曲:曲折,婉转,引申为多方面,详尽5、敕:帝王的诏书、命令如: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听:准许如: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自余:其余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译: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不能供养一名士兵,为什么(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批无用的东西呢!(4分。定语后置1分;问句句式1分;“浚”1分;语句通顺1分。)评分细则:第一分句,语意基本通顺时,定语后置是关键得分点,1分。第二分句,问句句式1分。“浚”不译或译成“疏浚”均不得分;译成“搜刮、剥削、竭尽、耗尽、用尽、索取、收缴”可得1分。整句语意通顺1分。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1、看不出特殊句式(定语后置)2、缺乏语境意识,缺乏实词积累。“奈何”一词不能准确翻译,如译成“怎奈如何”在百名农夫中也培养不出一个优等士兵;怎么好意思接受浚地百姓的恩泽。或者“浚”翻译成了“疏通”。3、用词不当,如把“养”翻译成了“赡养”“喂养”“滋养”等和课内相勾连:一、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1、中心词+(之)+定+者求人可使报秦者;石之铿然有声者;马之千里者2、中心词+而+定+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3、“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中心词+数(量)词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二、奈何1、怎么办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2、为什么,怎么能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2)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译:假如(诸位)进言而我听不进,确实错在我;假如(我)征求意见而(诸位)不进言,过错将由谁承担呢?(4分,每句1分)评分细则:第一分句,省略不作得分点,“不入”译为“听不进”或“不被采纳”得1分。第二分句,“确实错(罪过)在我”或“错(罪过)确实在我”得1分。第三分句,“不言”前的省略必须补出,“诸位”或“你们(你)”得1分,“他们(他)”不得分。第四分句,“咎”必须译为“罪过、罪责、过错、过失”,译为“责任”不得分;“过错将由谁承担”或“谁来承担过错”均得分。典型错误及原因分析(得分情况2.47分)1、句意整体不理解,不联系语境推敲,胡乱翻译。如:如果言语上不听从,等真的错了再给予,如果有求却不说,处罚谁来执行。2、省略的地方该补出的没补3、关键词“咎”不会,或词性判断错误针对性教学建议:1、继续强化虚实词的积累、记忆。2、强调语境意识。3、重视文言句式,特别是倒装和省略。4、要求学生译后回头看,避免语法错误及错别字。9.文中周世宗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他是一位明君?请加以概括。(4分)答案:选练精兵以御敌卫国;派兵保边安民;下诏求问得失;知人善任;毁铜器、佛像,铸钱以济民。(4分,每点1分,答出任4点即可)评分细则:第一点,必须突出“选”、“选练”。第二点,“浚河”、“筑城”、“留兵”有其一即可。第三点,侧重于“征求意见”,“察纳雅言”可得1分。第五点,突出“毁佛像铸钱”。文言内容概括(得分情况:2.55分)试题评析:要求采点概括,命题平和,问题设置明确,概括有能力要求。典型错误:1、整改军营、辞去老弱之人,招募天下勇士,分批选拔,因此兵强马壮。2、希望听取群臣进谏,以便于考察,非常诚恳。原因分析:1、大量罗列文本内容,不能抓住关键、统领性信息2、语言不精练,不能抓住关键词组织答案,概括能力薄弱针对性教学建议:1、继续夯实文言基础,考场上阅读,要理清什么人,什么事2、加强审题训练3、强调以中心词统领、组织答案4、语言要简练,概括要简明。满庭芳苏轼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考场上要惜字如金,正文前的小序也要细读,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此词。1、由十七到四十九,三十多年过去了,苏轼和少时好友多年后有了一次重逢。仲达和苏轼之间,杂糅了乡情、亲情、友情。当时“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则是“识尽愁滋味”。老友相逢,都会有各自生涯的无限感慨。2、苏轼平生受到几次严重的政治迫害,最严重的一次就是45岁那年遭遇的“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上阕)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字斟句酌:①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江海,四方各地。烟浪,喻人生波折。词之开篇即高旷奇绝,不可一世,虽言自己的流离际遇,而毫无气弱言卑之感。②惊怪:刻画出故友对今天之我沧桑容颜的意外和唏嘘,实为另一角度的自述。③青衫: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白居易《琵琶引》:“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因借指失意的官员。④疏狂:豪放,不受拘束。⑤异趣:趋向不同,这里指自己和世人不一样。⑥君何事,奔走尘凡:你为何,为世俗之事忙碌奔走?⑦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⑧穷途:指处于困境的人⑨坐守:安坐⑩船尾冻相衔:冰冷的船小结:全词的叙述始终在谈笑自若的平台上由“我”主宰,收发自如。也暗示了作者对自己遭遇的淡然,对仕途升沉的轻蔑。(下阕)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攕攕。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字斟句酌:⑾巉巉:形容山势峭拔险峻。(结合上阕的一问“君何事,奔走尘凡”,跟老友无话不说,也暗写官场险恶)⑿笑挽纤纤:游山的情景(手挽着手)⒀莫上孤峰尽处:莫上,不要爬上。既是诗人对自己的告诫,也是对友人的殷殷寄语。⒁萦望眼,云海相搀:远眺之下,满眼都是云雾缭绕。(结合“莫上”的告诫,这里应是暗喻,官场迷雾让人看不清,前途不定。或者,云雾缭绕,远望家乡而不见)⒂归梦绕松杉:借故人之问,引思乡之情。“归梦”有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只能在梦中绕故乡的松衫;“松衫”则把抽象的思乡之情具象化了。10.上阕写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3分)参考答案:多年漂泊,年华老去,仕途失意。(3分,每点1分)补充细则:第一点,侧重“漂泊”。第二点,“年老”、“憔悴”均可。第三点,“仕途失意”、“人生困窘”均可。一、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难度不大的概括题,考生得分较高。本题只要扣住核心词“人生境况”,回到上阙即可逐层筛选出“漂流江海”“憔悴老”“穷途、冻”等词,稍加工即可理出答案“多年漂泊;年华老去;仕途失意(人生困窘)”。二、典型错误:不理解文意,不分点把情感,人生态度误当做“人生境况”分点?概括?错别字还有胡乱下词,如:人老珠黄、年老色衰、穷途末路,报国无门,生活贫困……三、教学建议。1.加强审题训练,要圈化并理解核心词内涵(另,要注意审分值!不少学生将3分的小题答成6分的大题,费时间,费精力);2.继续加强读懂诗歌训练,补充必要常见诗人、词人资料,识记常见词语、意象的内涵;3.加强答题规范训练,让学生分点作答,为阅卷老师着想,也为自己的分数着想。11.请赏析词中“巉巉”的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实写南山高大突起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苏轼傲岸不屈的精神;暗示出从舟中到山中的游踪变化或情境的变化,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5分,每点1分)评分细则:•叠词,1分。•“高大、突起、高峻、险峻”1分。•强调诗人“傲岸不屈、高傲、孤傲”的形象1分。•“暗示游踪(地点)变化或情境的变化”1分。•“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或引出下文写景抒情”1分。一、试题分析:虽然在形式上,属于“炼字”的考查形式,但因为其特殊的位置(词的过片),本身有着过渡作用,所以在“表达效果”中要考虑到这一点;此外,由于“巉巉”字形上的复杂,而使众多考生忘记了《蜀道难》中“巉”的出现和意义,故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直接影响了做题。所以此题难度较大,均分1.8分。二、典型错误:“巉巉”是拟音词,形容水流的声音。“巉巉”形容南山的重岩叠嶂的特点,表达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感。“巉巉”使用了借景抒情、叠词、双关、象征、对比等手法三、针对性教学建议:1、细读、读懂。2、加强对诗歌题型(常见提问方式)及答题思路的指导。3、避免乱箭齐发的现象,术语的堆砌在考场上要不得。12.下阕词人抒发了哪些情感?(3分)参考答案:对命运的豁达乐观,与老友的相知相得,对故乡的牵挂眷念。(3分,每点1分)补充细则:第一点,侧重“豁达”。第二点,“相逢的喜悦”可得1分。第三点,“思乡、念家”均可。一、试题评析:作者学生熟悉,文本语言不深,总体难度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分度。最高分3分,最低分0分,均分1.76二、典型错误:1、要点不全,第一点出不来。2、无中生有,诸如“人生不得意之悲”、“仕途不顺”、“归隐山林的愿望”“对逝去年华的感叹”“孤独寂寞”……3、答非所问,不仅答情感,还答手法4、条理不清,语言啰嗦三、原因分析:1、离开文本,凭空罗列2、内容理解有误四、针对性教学建议:读懂、审题、规范、条理小说《老屋》•学生的问题:•1.文章叙述太少,找不到相关信息(14题);•2.解题思路正确,但是漏点(15题);•3.小说的作用题漏点(16题);•4.意蕴探究题思考层次不清(17题)。•14.简要概括文中乔的形象特点。(4分)•①面容瘦削;•②热爱家庭或热爱家人或热爱妻子;•③不善表达;•④甘于牺牲;•⑤体贴细微或善解人意。•15.理解文中加点词语“说不出的滋味”的含义。(6分)•①莎拉自己讨厌的房子原来如此漂亮悦人而惊讶(惊喜);•②为丈夫为满足自己的愿望悄悄打出售房广告而感动;•③为自己没有体贴丈夫而羞愧(惭愧、愧疚)。•只有情感没有原因分析得1分。•16.小说中两次描写孩子的声音,有什么作用?(4分)•①渲染欢乐温馨的家庭氛围;•②衬托了老屋的可爱、迷人;(环境)•③暗示乔情愿牺牲的原因是爱家庭;•④促成了莎拉的心理变化;(人物)•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前后呼应也对)。(情节)•17.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①通过莎拉的心理描写,表现了莎拉的醒悟与决心;(句意理解)•②揭示小说主旨:美好温馨的婚姻生活需要夫妻双方都具有牺牲精神,共同精心呵护。(主旨)•③表现作者对相互理解、为爱牺牲的婚姻生活的肯定、赞美歌颂;(作者)•二轮复习建议:•1.在指导精细化阅读上下功夫,坚持高效的阅读习惯,关键信息决不能放过!•分层:1-6——7-10——11-23——24-25•对乔的描写:第2、4、5、19、20、21、22段;•对莎拉的心理描写:向往--触痛--兴奋--情绪低落--泄气--喜悦--新奇--触动--刺痛--感动。•2.典型题型
本文标题:2018南京二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2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