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诗歌的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2、体验感受诗歌的写作艺术。一、名诗导入,营造氛围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生活在严冬中的人们对春天总是有着强烈的企盼。是谁最先发现了春的踪迹?李白说是柳树,因为“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苏东坡说是鸭子,因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毛主席说是飞雪,因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其实都是诗人们以独特的眼光观察和描写到的春天到来的迹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唐代诗歌,看一看诗人韩愈如何来发现春天的。二、赏“早春美景”(画面)一读:初读——读音、通顺、节奏1、请二生读,读准字音,读通顺2、全班齐读,给出方法:七言诗一般用“二二三”或“四三式”朗读,读出节奏美。(PPT给出节奏)二读:赏读——内容、情感结合文下注释,有没有哪里意思不太明确的?1、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色?早春师:早春时节的景色美吗?美在哪里?诗人怎么评价?让我们精读这首诗,一字一句地读。生:自由读诗师:告诉老师,早春时节的景色美吗?美在哪里?(1):美在如酥的春雨(雨的特点是?)(2):美在早春的小草(草的特点是?)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精读这首诗,感受到早春的魅力。老师也想读一读,希望同学们能够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情的一个字。(师范读后两句)师:哪个字?“好”师:找得好,好的表现是?“绝胜烟柳满皇都”(对比早春、暮春)师:一个“好”字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情感是?喜爱春天,赞美春天师:看来这个“好”字是全诗的————“诗眼”(师板书“诗眼”)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地齐读这首诗。提示:重音、拖音、升降调式朗读,读出韵律美。三读:品读——品味语言,体味诗境。师:相信大家都看过电影,那一帧帧美好的画面不是随便拍的,首先得写好脚本,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根据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一个拍摄脚本,别担心没学过,其实只要做到下面两点即可:1、景别: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2、画面内容:用文字描述所拍摄的具体画面。师:大家开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你是导演,你要用什么样的景别展现哪些画面呢?这些画面中你想突出什么重点呢?咱们可以先来说说(如果说的不好或没人说,可以提示学生背诵朱自清的《春》片段,怎么写雨,怎么写草)师:现在都有3D、5D的电影了,咱们描述画面时也可以调动各种感官,想想怎么描述?师:大家说的真好,从大家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春的喜爱,对春的赞美。大家知道吗?韩愈的散文在当时文坛的地位非同一般,而他的诗却常被人批评“平淡”,其实读此诗,就像品一杯香茶,慢慢地读,慢慢的品,就像你们刚才做的那样,还会觉得平淡吗?四、能力拓展师:老师也写了写脚本,看到同学们说的那么好都不好意思拿出来了,不过好容易写的,还是看看吧(出示范例)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全景)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透过那落在天街上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般的小雨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中景)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远景)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挑着雨珠子,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特写)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电影拍摄技法,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的诗句。(先一起齐读下,注意运用刚才老师教的方法)1、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夏: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3、秋: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4、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五、小结同学们,韩愈的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学会一些品读诗句的方法,多积累多诵读,展开自己的想象,去感受古代诗词文化的美。让我们再次齐读本诗,在诵读声中结束本课。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外古诗词背诵--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研讨课教案-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2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