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第4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件-湘教版
第4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最新考纲】1.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权威解读】1.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2.了解并掌握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1)追求对农业起决定性作用。(2)完善,以及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3)政策与法规的支持。经济效益区域专门化交通运输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含义: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2)依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专业生产区社会经济(3)美国农业带(区)的划分:①;②小麦带;③;④棉花带;⑤水果和灌溉农业带;⑥畜牧和灌溉农业带;⑦混合农业带;⑧。(4)目的:合理布局种植业和畜牧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5)意义:充分发挥农业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乳畜带玉米带亚热带作物带自然资源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归纳总结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障碍美国本土大部分处于中纬度的温带和亚热带,因此热量条件难以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由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冬季北方冷空气极易顺中部平原南下,甚至侵袭到墨西哥湾沿岸,使农作物易遭受低温冻害影响。方法技巧图解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思维点拨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或政策法规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为各农业生产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是不一样的。如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实行限耕、休耕政策就有一定难度。考点一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与农业带分布【图解考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条件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既是某一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优势条件的发挥,也是面向市场的商品性农业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其形成的条件如下所示:特别提醒: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优点(1)便于集中布局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挖掘生产潜力。(2)便于集中使用机械和技术装备,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率。(3)便于扩大农产品的商品性生产,保证对农产品的需要,并提高经济收入。【融会贯通】美国农业带分布及形成条件农业带名称分布范围形成的条件乳畜带部和沿五大湖各州纬度高,气候湿冷,有利于生长;靠近东北部工业区,人口稠密,有巨大的_________小麦带中部和______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属气候玉米带乳畜带以南,中部40°N~45°N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夏季,__________棉花带东南部35°N以南充足,丰富水果和灌溉农业带沿岸和气候区夏季,有利于糖分积累畜牧和灌溉农业带西部山和高原盆地地广人稀,草场广阔混合农业带乳畜带以南棉花带以北经济发达,需求量大亚热带作物带沿岸气候湿热,_________东北北部多汁牧草消费市场温带大陆性高温雨热同期热量光照太平洋地中海高温少雨落基市场墨西哥湾雨热同期【对点演练】1.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②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解析第(1)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第(2)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且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答案(1)D(2)C考点二我国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可持续发展方向【图解考点】商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我国商品农业出现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具体表现如下所示:【融会贯通】中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①在稳定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农业,因地制宜,根据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②促进农业全面发展,调整农村,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市场经济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②促进基地与企业共同发展;③健全和完善农业的体系。(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威胁的土地,改善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附加值龙头社会化服务旱涝盐碱水源灌溉(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含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科技市场【对点演练】2.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区域植被类型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年降水量(毫米)农业植被200~400600~620杂草类100~200小灌丛、碱蓬1~50380~390材料二下面是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为________。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哪些?(3)分析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对B地区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解析根据经纬度可知图示地区为松嫩平原地区;根据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可以发现当地对农产品进行了深加工,拓展了产业链。第(1)题,通过图表可判断出两区域人口密度的大小,这与两地的降水、土壤等因素有关。第(2)题,本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不合理开垦造成的,表现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等。第(3)题,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答案(1)(2)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等过度开垦,只种不养退耕还林、还草,保持黑土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3)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区域人口密度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A区域大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B区域小降水少,地表多流沙,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区域农业类试题的解题思路(1)结合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农业开发的条件,评价区位条件的优劣。(2)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同一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也可能会存在差异,适合发展多种农业;要根据区域的优势,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3)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措施。【例】(2009·安徽高考)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我国某地区略图【审答流程】(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答案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考向区域农业发展(3年5考)(2012·课标文综,2~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2题。1.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2.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解析第1题,太湖平原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很快,耕地被大量挤占;再加上农业结构发生改变,故在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明显。第2题,黑龙江省与人口大省河南相比,人口较少,粮食商品率较高。答案1.A2.D3.(2012·江苏地理,11)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下图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完成下题。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解析读图可知,2000年吉林省土地利用集约度整体自西向东逐渐升高,但长春市的集约度较高。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明显提升,图中5个市为高度集约利用,无高度粗放利用。答案C(2010·全国文综Ⅰ,1~2)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4~5题。4.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A.耐湿B.耐旱C.耐盐D.抗倒伏5.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A.化肥B.农家肥C.农药D.淡水解析第4题,沿海滩涂是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盐碱化程度高,所以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具有耐盐性特征。第5题,主要考查对沿海盐碱滩涂改良的主要措施。淡水是改造沿海滩涂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由题意知,如果缩短滩涂改造时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淡水淋洗土壤中的盐分以降低盐度。答案4.C5.D
本文标题: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第4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件-湘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3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