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
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江北教师进修学院马星主要内容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各阶段及其特点形成儿童画的线条、图形、色彩等形式因素的原因分析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涂鸦期美术能力的发展象征期美术能力的发展概念画期美术能力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太阳蝌蚪人图形的选择和组合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动态的表现色彩学习建议: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绘画有充分的理解明确不同图形所体现出的儿童各自不同的美术能力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阶段年龄越小画面中形象越简约,随年龄,画面复杂、丰富,细节、个别化涂鸦期象征期概念画期一、涂鸦期美术能力的发展(一)涂鸦线条的四种水平第一,杂乱线。最初画出线条,很少有重复画出线条,一次画出线条包含横线、竖线、斜线、弧线,还有点、锯齿线、螺旋线等在一起,人类一个新生命最早画出的线条。第二,单一线。能重复画出长短不齐的螺旋线。幼儿对手已经有所控制,知道用同样动作可以画出同样的线条,把握不同,主要是体验重复动作的节奏,“控制线”。第三,圆形线。对自己动作和结果逐渐加深了解,尝试画出图形结果,重复地画出各种大大小小、封口不封口的圆形。幼儿努力控制动作的方向、力量和幅度,不十分有效。圆形线意义在于线条开始封闭形成图形,它虽然简单,但是幼儿首次画出的图形。第四,命名线。不断绘画过程中逐渐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偶然从中认出某形状,发现与他们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他们给自己画的线条和图形起名字,自言自语进行注释和说明,所以也有人称这种线条为“注释线”。成人观看时如果离开幼儿语言解释,无法辨认其代表什么,幼儿已经开始朦胧意识到他所画之物语自己经验之间联系。命名线中有一些形状似乎和某些物体很相像,但与成熟绘画造型有本质区别。命名线首先是无意识地只画线,其次发现其与物体联系,真正绘画从一开始是有目的的。幼儿所画线条呈现的形,如果离开语言的解释就失去表现意义,无法确定其代表什么,真正绘画无须解释。(二)涂鸦的实质是没有表现意图的画线活动。没有绘画构思和目的,感知动作有了一定发展与协调之后对环境作出的新探索,新的动作练习。涂鸦结果看,涂鸦线条凌乱、不成形,不代表任何事物。(三)幼儿涂鸦的原因生理看,幼儿2岁左右,手骨骼和肌肉有所发育,有一些力量和灵活性,神经系统有所发育,脑、眼、手指间协调关系基本建立,脑和视觉对手有所控制和调节,新的动作练习,尝试控制一些简单物体,重复抓握摆弄东西,一遍遍抛出或拉动物品,不能画准确线条和图形,增强幼儿手力量,锻炼手灵活准确性。心理方面看,直觉行动思维心理水平有关,行动中感知主客观之间关系,不能脱离行动在头脑中构成形象。不会把动作和外界事物相联系,仅仅关注当前动作和动作留下痕迹,既不成形也不代表任何事物。逐步发现画出痕迹与记忆中某些事物相像,重复这些形状,用他们代表记忆中那些事物。二、象征期美术能力的发展过渡时期,学前初期,3岁左右,产生表现意图,用掌握极简单图形和线条将事物特征表现出来。类似形状在每个幼儿作品中或同一个幼儿的不同作品中可能代表着极不相同事物。成人难以确定幼儿画的是什么,幼儿能明确指出他画的东西。幼儿画画时边画边自言自语,讲述画东西。绘画水平不稳定,有时形象画得复杂,有时形象简单。不是孩子在退步或故意不好好做,处于尝试探索.幼儿绘画的构思过程不稳定动笔后构思。突然发现动作痕迹与某形相似,想起来画这一物体。没有意识,无目的。事先构思和随意图画穿插。不同张画,有些想好画,有些随便涂画,同一张画,有些东西想好画,有些随便涂抹。绘画内容转移。绘画不连贯,局部构思。形象含义易变。画好形象上加几笔成别东西。运用形状比较简单,可塑性强,容易变异,构思不够稳定。易受他人影响。短暂时期,重要阶段。常使用涂鸦时掌握图形表现自己经验,动机信心脆弱,对成人反应敏感。教育者切忌以看待成人作品习惯看待幼儿作品,不挑剔不符合习惯地方,鼓励支持。三、概念画期美术能力的发展视觉感受性有提高,眼动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小肌肉进一步发育,能表现物象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不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内容。程式化图形表现物象,缺乏真实性,形象不完整,喜欢用固定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对象,概念化。符号化、图式化特征(一)早期保留象征期绘画特点。独立图形出现融合趋势,不能把握好轮廓线,呆板。色彩认识逐渐精细,色彩明度、饱和度辨别提高,能按物择色,根据物体固有色着色,轮廓线内涂色,不注重颜色协调。(一)早期从空间上,摆脱基底线,尝试将整张画纸作为地面变现作品中形象,构图开始有层次感,不能把握物体比例和近大远小,形象之间有一定联系,但较简单,常用重叠、透明方式表现,所画形象基本能反映主题。(二)晚期流畅线条表现物体整体形象,细节表现物体基本特征。人物形象结构合理,服饰、发型细节表现人物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车头、车身、车轮,坐车人车身广告及车灯等细节,物体更为具体、生动。立体三维,有限制,非客观三维立体。按物择色基础上,某种颜色同一画面,形成主色调。运用色彩表达自己情感。绿色感冒时的脸,春天春意,红的表现生气,夏天炎热,金黄秋天丰收,白色冬天寒冷。均匀涂在轮廓线内,两种颜色相接表现色彩渐变。部分儿童尝试一个固定角度表现物体空间关系,出现遮挡式构图。有一定主题,所画形象与主题相关,画面内容丰富,一些为主体,另一些构成背景,具有一定情节。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表现儿童“美术语言”的发展与儿童身心发展平行。加德纳:“2岁孩子抓起一支粉笔在其遇到的任何东西的表面上起劲地涂抹着。3岁的孩子则画出大量不同的几何形状,其中包括谜一般的曼陀罗形状——把一个十字形置于圆圈式方块中。4——7岁的孩子则在再现对象方面进行不停地创造与再创造。。。。这些画生机勃勃,表现力强,体现出对形式的牢牢控制和突出的美,实际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儿童绘画经历了他们自身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循环。仿佛刚刚脱离了襁褓的幼儿自身,又开始创造起自己的后代一样——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存在着标记、形式、对象、场景及幼稚的艺术作品。谁也没有去教孩子们如何去干——但同样令人惊讶的是,每一个正常的按其自己的速度发展起来的幼儿似乎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一、太阳2岁儿童已经能画出直线和曲线,成为儿童“太阳”的组成部分。儿童在会画复杂物体之间是不会画出“太阳”的。儿童在画曼陀罗之间没有出现过“太阳”这样的“形”。美国凯洛格认为曼陀罗——太阳这是幼儿画的发展顺序。儿童最初画“太阳”,喜爱这种给人以良好视觉形象的图形,并不是真正在画天空中太阳。将儿童所画各种类型“太阳”分类。中空的太阳,由曼陀罗或某种圆的集合体分离出来的特征。“太阳的脸”和“太阳人”中的五官及头发、胡须、睫毛等,多出于成人的想法。有成人命名线条不能算是儿童画。曼陀罗和“太阳”,常成为儿童以后表现较为复杂的事物时的组成单位。二、蝌蚪人“人”儿童美术作品中最为常见题材之一,早期画“人”联想到“蝌蚪”,光光脑袋上长着长长尾巴,“蝌蚪人”。儿童画人并非基于对周围人的观察和认识,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人。由儿童早期绘画自发、自然演化而成,反映儿童对均衡性和规则性等形式美的追求。凯洛格对儿童会画“太阳的脸”和“太阳人”发展到画“人”这一过程进行研究。儿童初期“人”头上添加了其他图形:或者头上画了手,没有任何图形,没有手臂,具有各种躯干,在躯干上画有手臂,最后接近完整人物。例:从涂鸦期到画“人”的演化过程。纸上画人,其他材料为媒介,同样形式表现人。蝌蚪人不完全,幼儿粗枝大叶,以为躯干不重要,动作发育不成熟,夸张和省略手法,强调头部重要性,成人立场看法。儿童画人不以现实生活为依据,从动作到表征发展美术符号系统并表现自我的一个环节。儿童知觉尚未分化,绘画方式十分简化,早期用圆不只是人的头部,整个个体。儿童知觉中,人体各部分尚未分化。三到四岁儿童一般会根据成人要求指出人体一些部位和器官,但,儿童绘画样式服从于知觉分化水平。三、图形的选择和组合儿童在绘画时是如何对图形进行选择的?儿童组合这些图形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选择某些图形进行某种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阿恩海姆“美术如何与视知觉和视觉思维联系在一起”。画并不是它所要表达事物的复制品,原事物的等同物。画面上东西仅仅包含原事物某些性质。儿童对图形选择和安排,取决于原事物“结构”,图形表达原事物形式的基本方面。凯洛格认为,对图形组织秩序和平衡追求十分重要。儿童在绘画发展过程中保留并经常重复画的都是良好视觉形象、有秩序、平衡的图形。布斯感兴趣儿童图案样式,研究线和点两种最简单图形,探索儿童如何通过重复、对称、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等方式将简单图形转换成较为复杂图形。儿童美术表现原则和方法:重复、对称、旋转是儿童组织和安排图形的方式。追求图形组织秩序和平衡,对有秩序和平衡图形偏好和选择。将简单图形转换成复杂图形。将前阶段形成复杂图形转换成后阶段更复杂图形的组成部分。四、事物之间关系的处理(一)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困难。一辆汽车比另一辆汽车快。事物是独立个体,缺乏联系。常飘浮空中,与地面没有关系。开始联系阶段,十分简单方式处理事物之间关系。高级水平,x光式图画的消失。摆脱各种事物仅作为单独存在实体看待。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关系,在绘画时将这种关系表现出来。(二)水平——垂直关系的处理只能知觉事物某一方面,不能从全局考虑。不能将水平——垂直关系作为稳定地参照构架,以局部垂直关系替代整个画面的水平——垂直关系。儿童能够运用水平——垂直关系的参照系统构图,忠实它所表现事物的视觉概念,与成人构图方式相统一。其是跳跃式过程。呆板和模式化。倾斜关系表现复杂事物,替代机械的水平——垂直关系使画面更具有表现力。(三)多视点构图以某种方式将形象组织起来,叫构图。排列方式,是形象在画面上的位置关系和形象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一:零乱式。初级阶段,对形象不做空间安排,没有上下之分,无前后之别,失去原有秩序。未形成空间方向上的再现概念,方向不重要,把想画东西都画上。3岁以前,5岁以后完全消失。第二,平行式。显示出一致性,形象相互垂直平行,有上下一致方向,小人、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头脚一致竖立着。生活中最简单方向关系。各物体与地球引力方向一致,相互平行竖立着。开始表现物体空间关系了。没有水平关系。地上东西飞到天上,天上东西掉到地上。漂浮不定感觉。3岁以后,有些幼儿6岁任然停留在此水平上。第三,并列式所有生活中地面上物体都在画纸的下部排成一对。形象画在画面同一排表示它们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不同排则表示处于不同水平高度。不具有深度关系。竖式空间。,只有上下高低,没有远近前后。不能将地面纵深显示出来。二维性是并列式构图特点,或竖式垂直,或水平。儿童绘画主要构图方式。第四,散点式。并列式构图进一步发展处于一排形象开始分解离散,紧靠形象底部画有一条短直线。第三维,画面开始立体化。同时存在竖式空间和水平空间。画面上同一个位置既是一个高度又是一个水平点。第五,多层并列式。回复,在散点式后。单纯并列式和散点式既相同也不同。各排内部是并列关系,排与排之间是散点关系,并列式与散点式结合。若干并列形象,一组组不同景色。遮挡式水平最高构图形式。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一些形象部分遮挡另一些形象。开始从一个固定角度出发,表现物体空间关系。(四)透视儿童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过程第一,统为一形。最初,幼儿画出形象不但方向感差,没有深度感。对物体多角度观看之后,觉察到他我的重要结构特征,形成一个视觉概念,绘画时,再用于这一视觉概念等同的形状或线条将其再现出来。第二,正侧面同在。逐渐幼儿觉察到物体各个方面,把物体正面、侧面甚至背面都并列在画面上。形象立体感含混不清。画面缺乏统一空间关系,面与面方向难于被显示出来,幼儿尝试抛弃简单方式,向复杂完善形式努力的中间成果,“丑
本文标题: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与表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54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