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2#地块人工挖灌注桩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修改3
1重庆·名流印象项目一期工程2#地块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日期:2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1.1桩工程概况11.2地形地貌11.3地质构造11.4水文状况11.5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21.6挖孔灌注桩平面布置图21.7施工要求21.8技术保证2第二章编制依据2第三章施工准备及施工计划23.1技术准备23.2主要施工机具设备43.3材料准备53.4施工进度计划53.5材料计划53.6设备计划63.7施工污水排放、降排水措施6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74.1技术参数74.2工艺流程74.3施工方法74.4坡面上挖孔桩开挖方法94.5外露桩施工方法114.6检查验收11第五章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25.1组织保障165.2技术措施175.3冬雨季施工措施185.4应急预案185.5监测监控20第六章劳动力计划276.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76.2劳动力计划28第七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297.1单轮滑轮计算297.2提升工字钢计算书297.3支架计算307.4相关图纸303第一章工程概况1.1桩基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重庆两江新区北碚蔡家组团L分区,本方案为名流印象一期工程的2#地块的35#、36#、43#楼及车库(20~30轴×K~W轴)。35#、36#、43#楼地上26F,地下局部2F,建筑高度为78.3m,为一类高层居住建筑,35#、36#楼总建筑面积为30259.56㎡,43#楼总建筑面为11753.29㎡,车库(20~30轴×K~W轴)建筑面积为13000.56㎡。工程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整个地块地形简单,地下无有毒有害气体源、无淤泥流沙,周边无原有建筑物及构筑物,红线范围内无地下管线通过。建设单位:重庆名流置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方略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重庆建永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35#、36#、43#楼地基基础为人工挖孔桩、车库为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组成,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桩分为圆型桩和椭圆型桩,圆形桩直径最小的为90~100cm;椭圆形桩直径90cm,直线长度30~140cm。相邻桩最短距离为90mm,最短的桩深8米,最长的桩深大约为14米。桩身混凝土为C30,护壁混凝土为C30,桩基保护层厚度为40mm。从地勘报告中反映土方平场后,2#地块东侧43#为土方,深约2~4m,南侧37#、38#楼区间为土方,深约5m;西侧幼儿园局部为土方,深约6m,北侧35#、36#楼区间为土方,深约4m;其余场地内(地下车库)平场后为基岩露头。整个桩基施工过程中,高层部分紧邻车库与车库挡墙相接,平基后岩石为平层无可见倾斜岩层,岩层稳定。开挖前均应对边坡进行锚杆喷射砼进行坡面封闭支护后进行施工,整个地块的其余裸露边坡均进行C20砼喷射后进行基础开挖,基坑上口设截水沟,基坑底部设排水沟。由于基坑开挖放坡后,部分桩孔位于边坡上,因此施工过程中要对边坡桩进行位移监控以及做好施工安全防护。由于人工挖孔灌注桩作业在井下作业,因此存在一些风险源:窒息中毒、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等风险。上述风险的防治在5.1条详述。1.2地形地貌场地区域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形坡角一般小于11°,场地地形高程327.7m~334m,最高点位于建设场地西侧,高程为337.48m。最低点位于场地东侧,高程为327.7m;场地地形地貌简单。1.3地质构造场地地处观音峡背斜北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36°∠7°。场地未发现断层和次生褶曲,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主要发育两组裂隙,其产状为:I组325°∠47°,裂面平整,张开度1~10mm,间距1.0m~3.0m,延伸长1.0m~5.0m,贯通性差;II组210°∠52°,裂面裂面平整,张开度1~3mm,间距1.0m~2.0m,延伸长1.0m~3.0m,贯通性较差。区内基岩泥岩裂隙不发育,砂岩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裂隙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勘察区地质构造简单。层面贯通性较好,结合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1.4水文状况拟建场地内广泛分布的素填土为强透水层,粉质粘土和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为弱透水层,地下水主要通过大气降雨补给,大部分通过填土层下渗沿着原始地面线或岩土界面向中部低处汇集排泄;小部分或沿松散土体间孔隙或沿基岩裂隙径流入渗,形成土体孔隙水和基岩网状风化裂隙水,向深处运移,具“量小、埋藏深”之特点,雨季水较多,遇旱季水较少。提干钻孔循环水24小时后观测水位,未见稳定的地下水位。场地及周边无地下水出露,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4在雨季,由于大气降雨,对施工有一定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先选择适合的基础形式,并做好相应的地表排水措施。根据地面调查,场区无污染源,土层为未污染土,据当地建筑经验、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12年版)判定,区内的岩土层和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1.5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勘探表明,拟建场区及附近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也无地下洞室。1.6挖孔灌注桩平面布置图挖孔灌注桩平面布置图见附图(详见7.4相关图纸)1.7施工要求1.7.1施工前应熟悉图纸及地勘报告,弄清地质情况,采取正确的施工安全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出意外。1.7.2人工挖孔深度超过10米,应采取机械送风,并按要求设置护壁。1.7.3为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坠物伤人,应在桩顶地表处设置240mm厚、高200mm的砖砌保护圈,出渣时应封闭吊装。1.7.4桩间净距小于2倍的桩径时,挖桩时应跳槽开挖。1.7.5挖桩达到设计标高时应及时用100mm厚C25混凝土封底。1.7.6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桩身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混凝土浇筑的充盈系数根据现场浇筑情况测定,但不应低于1.05.1.8技术保证1.8.1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质检员、施工员、技术人员等熟悉、审查图纸并做好记录,参加专家论证会。对专家论证意见认真阅读并在施工中严格按专家要求进行施工。1.8.2编制材料、成品、半成品、机械设备、工具、用具及各工种劳动力进场计划。1.8.3准备砂浆和砼配合比试配委托书,送原材料检验,进行砂浆、砼配合比试配工作。1.8.4由测量队引进坐标、水准点并设置控制桩,做好保护。1.8.5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1.8.6做好各级的安全技术交底。第二章编制依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混凝土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混凝土泵送技术规范》JGJT10-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2、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99-2011《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施工规范》GB50656-2011《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方略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重庆名流印象项目施工设计蓝图》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名流印象项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一次性勘查)《重庆名流印象项目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专家论证报告》第三章施工准备及施工计划3.1技术准备53.1.1、熟悉图纸,掌握地表水、地下水位的情况。3.1.2、基础桩孔开挖前,应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随时降低孔内的地下水位,防止地表水流入孔桩内,保持至桩孔开挖及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3.1.3、组织施工班组进场,作业班组应有参加过桩孔开挖工程的施工经历,并经过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对该施工单位的业绩考核,确定能胜任本工作的施工队伍施工。3.1.4、工程开工前,依据项目部的相关要求对进场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必要的技能培训,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施工。特殊工种需持有效特种作业上岗证。3.1.5、人工开挖桩孔前,桩孔护壁支护,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桩孔正式施工图,按场区的土质特点、地下水情况等作好技术交底。3.1.6、控制好基桩轴线和高程的控制点,控制点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复核后应妥善保护。3.1.7、为保证施工安全及预防塌孔,依据规范要求,当桩净距小于桩径2陪,且小于2.5米时,施工采用跳孔开挖的施工方法,以防止因为孔位距离过近,施工相互扰动而发生塌孔的现象。3.1.8、桩孔护壁C30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每m3用量:以实验室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采用机械搅拌,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均匀。(在搅拌机内搅拌不少于60秒)3.1.9、施工前“成孔”计划1)、施工前对作业面进行四方的交接验收,合格后填写相应的技术资料,四方签认结束后归档备案。2)、操作前对吊具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3)、开挖前,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图纸确定好施工线路,并严格按确定好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4)、了解施工图纸、地勘资料及场地的地下土质、水文地质资料,方便施工过程中核查。5)、按基础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桩孔四周撒灰线,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预检手续。6)、桩孔的第一节护壁应高出地面200mm,厚度应比设计厚度增加100mm。以下每节护壁应依照地勘资料和施工图纸,桩的深度、孔径大小、土质的好坏、地下水情况等的不同,来确定护壁厚度是否应比设计厚度增加。7)、桩孔达到设计深度持力层应及时会同建设单位、地勘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勘验,认定持力层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下一工序。如地质情况复杂需探明孔底地质时,应由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提出具体处理措施。3.1.10基础工程计划工期三个月(桩基工程计划二个月)3.1.10.1桩基工程量:总桩孔200根,其中900、1000mm的圆桩143根,椭圆形57根。最深14m,最短8m,平均约11m。3.1.10.2班组组织:1)、建立现场组织机构网络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主管、安全员、应急预案人员等。2)、定劳动力并有序进行。选择技术力量强,安全意识高的班组,人员要求年轻力壮,50岁以上的不准选用入场。3)、组织机器设备进场。电动卷场机,空压机、检测有毒物设备。3.1.10.2技术设备: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2)、编制材料进购加工计划。3)、进场三级教育,特殊工程培训。63.1.10.3施工现场准备:1)、现场控制点的设立复核。2)、现场临时设施的搭设3)、修建设施道路,布设排水沟及临时水线路架设4)、消防器材及有毒物仪器的进场3.1.10.4劳动力安排计划:安排实行一个班组负责挖一栋房屋的基础桩,即3栋房屋3个班组。一组人员只排2个桩孔,每天进尺1m桩深,200根桩100组人员,待上层护壁砼强度达到要求后在进行下层桩井开挖3.2主要施工机具设备1)、采用一孔一绞钢管焊接铁辘轳垂直提运挖掘土石方的方法。其他常用机具:镐、手铲、线坠、吊桶、溜槽、锤钻、风钻、钢丝麻绳(1000m)、空压机、通风及供氧设备、活动爬梯100m、安全带20条)、潜水泵等机具。2)、绞架:采用φ25厚3mm钢管或φ18钢筋焊接,下平面0.9m×0.9m,上平面0.5m×0.5m,高0.9m的梯形体,上平面中间焊接铁辘轳、绞靶,焊接必须结实牢固。铁辘轳上应设有安全可靠的自动卡紧装置。3)、采用电动同时应配备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以防突然停电。电动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上班前、下班后均应有专人严格检查并且每天加足润滑油,保证开关灵活、准确,铁链无损、有保险扣且不打死结,钢丝绳无断丝。支撑架应牢固稳定。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起吊能力。4)、绞绳:采用钢丝麻绳直径不小于20mm。整根钢丝麻绳应无结头无损伤。5)、吊笼:
本文标题:2#地块人工挖灌注桩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修改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6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