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文学史课件: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概说一、历史的三个阶段1.(1206—1234)统一北方。2.(1234—1279)改国号,灭宋。3.(1279—1368)统治整个中国。二、元代社会的特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1.民族矛盾与民族融合。“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地以为牧地。”四等人制“诸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元史·刑法志》)“贫极江南,富夸塞北。”“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必行汉法乃可长久。”(《元史·许衡传》)2.思想、文化、信仰比较自由。异质文化的积极因素“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元仁宗)汪元量《自笑》:“释氏掀天官府,道家随世功名,俗子执鞭亦贵,书生无用分明。”3.城市繁荣。文学文艺(特别是戏曲)的社会化和商品化。4.废除科举。文人的不幸和有幸三、元代文学的概况及特点叙述性文学第一次处于主导地位。传统的文学样式衰落,但为市民阶层所需要的俗文学成为主流。白话小说元杂剧散曲诗文《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待私奔至死心无憾。”(《黄钟醉花阴·怀离》)“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正宫·醉西施》)“王图霸业成何用。”(马致远《拨不断·无题》)“盖世功名总是空。”(白朴《双调乔楂·对景》)“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白朴《寄生草·劝饮》)“锦被堆堆空闲了半床,怎揉我心上痒,越越添惆怅。”(《黄钟醉花阴·闺情》)“将个栊门门儿款款轻推,把一个可喜娘脸儿班回。”(《南吕一枝花·远归》)“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中吕阳春曲·题情》)元诗前期:戴表元、刘因、赵孟頫等。中期:“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后期:萨都剌、杨维桢、高启、顾瑛、王冕等。前代主流的雅文学虽然正宗地位没有动摇,但已经退出了创作的主流地位。第一章话本小说一、说话口传故事1.隋唐的说话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自注:“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僧讲俗讲2.宋元的说话职业化和商业化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合生与起令随令相似,各占一事。商谜旧用鼓板吹“贺圣朝”,聚人猜诗谜、字谜、戾谜、社谜,本是隐语。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所分说话四家(1)小说(即银字儿)——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2)说铁骑儿——士马金鼓之事。(3)说经——演说佛书;说参请――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说诨经。(4)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以故事题材作为划分标准宁宗一《宋元小说话本流派研究刍议》(1988)写实派社会问题小说:“比较明显、比较尖锐的触及某类社会政治问题、社会人生问题的小说”,其明显弱点是“问题急切而答案空渺,问题重大而形象弱小。”浪漫派爱情小说:“它是按照市民意识和市民原则处理爱情主题的,是真正为市井细民写心。”江湖派的豪侠小说:“专指市民社会中那些月黑杀人,风高放火,具有‘江湖气’的剽悍泼辣的传奇人物故事。”幻奇派的神怪小说:“主要指那些通过神奇荒怪的幻设,揭示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传达人的生活理想,即所谓‘驰想幻域,映照人间’。”二、话本为说话人凭依的底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统称为“话本”。(文学史)唐代变文《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唐太宗入冥记》、《秋胡小说》、《叶净能诗》大体而言,传世宋元话本可分为三类: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祥,可能出自当时的读书人或书会先生之手,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和遗事》等。(文学史)比较可靠的宋元小说话本《张生彩鸾灯传》(《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风月瑞仙亭》、《杨温拦路虎传》、《西湖三塔记》、《简贴和尚》、《合同文字记》、《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清平山堂话本》)《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古今小说》)《错斩崔宁》(又题《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醒世恒言》)《碾玉观音》(又题《崔待诏生死冤家》)、《西山一窟鬼》(又题《一窟鬼癞道人除怪》)、《定山三怪》(又题《崔衙内白鹞招妖》)、《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万秀娘仇报山亭儿》(《警世通言》)话本小说的体制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它有时以一首或若干首诗词“起兴”,说风景,道名胜,往往与故事的发生地点相联系,或与故事的主人公相关联;有时先以一首诗点出故事题旨,然后叙述一个与些题旨相关的小故事,其行话是“权做个‘得胜头回’”,实则这个小故事与将要细述的故事有着某种类比关系。显然,入话的设置,乃是说话人为安稳入座听众、等候迟到者的一种特意安排,也含有引导听众领会“话意”的动机。正话,则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结尾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或以“话本说彻,权做散场”之类套话作结。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有灵怪、烟粉,奇传、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爱情和公案是最主要的两大题材。讲史话本平话: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文学史)宋人编《梁公九谏》、《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元人编《全相平话五种》(包括《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三国志平话》)说经话本今存的宋元说经话本,只有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王国维:“其称诗话,非唐、宋士夫所谓诗话,以其中有诗有话,故得此名。”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名卷分若干段,数量不等,凡17段。每段均有标题;其末尾必有诗一首或二、三首,总括该段故事内容,揭示佛法无边、信佛则逢凶化吉的宗旨。就“诗”与“话”的关系看,“话”是主体,演说蕴含佛理的故事;“诗”是一种辅助手段,便于听众或读者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文学史)萧相恺《宋元小说史》1.鲜明的平民性。这是说话最为基本的一个特征,其他特征是由它决定的。它包括思想内容的平民化,语言等表现因素的通俗化。2.较强的娱乐性。3.极强的商品性。4.思想内容与审美意识的世代积累性。第二章元杂剧的崛起和兴盛第一节戏曲的形成和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一、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周:歌舞内容主要是对祖先或神灵的礼颂春秋、战国:俳优,“优孟衣冠”汉:“东海黄公”唐:“拨头”、“踏摇娘”、“参军”等杂戏宋杂剧金院本宋金说唱文学:鼓子词、词话和诸宫调1.角色表演的路程:“傩”→“角抵”→“参军戏”→“金院本”、“永嘉戏”→元杂剧与南戏。2.歌舞表演的路程:大面、踏歌等歌舞→金院本、永嘉戏→元杂剧和南戏3.叙说故事的路程:大曲→诸宫调→元杂剧和南戏诸宫调王灼《碧鸡漫志》:“熙丰、元祐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禅师卫士遇逢因缘》相对于有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文学史)今存三种:《刘知远诸宫调》(残卷)、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辑佚本)、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二、元杂剧兴盛的原因直接源头:一是从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调;二是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元)陶宗仪《辍耕录》:“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实际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1.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和兴盛的必要基础。2.元杂剧作为作家们揭示社会不平,歌颂人民斗争的有力武器而得到充分的发展。3.专业作家群的形成。4.儒家礼乐文化的松动,为戏曲成熟创造了空间。第二节元杂剧的基本特点1.基本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一折一宫调。”2.唱词和演唱特点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并一韵到底。元代流行的九种宫调:仙吕宫、南吕宫、正宫、中吕宫、黄钟宫、双调、越调、商调、大石调。每一本由正旦或正末两类角色中一类主唱。3.宾白散、韵之分4.科范演员的动作、表情,亦指制造舞台效果。5.角色旦、末、净、杂。第三节元杂剧分期前期:从金末到元大德年间,近一百年。鼎盛期。中心在大都。“前辈名公才人”五十六人,都是北方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杨显之,高文秀、康进之,石君宝、纪君祥等。后期:大德到元末,约六十年。中心移向杭州。杂剧作家有姓名可考的仅二十余人,有作品流传下的不过十余人,大多是南方人或北方籍的流寓南方的。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第三章关汉卿第一节关汉卿生平与作品“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钟嗣成《录鬼簿》: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著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也。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第二节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1.公案剧通过公案故事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问题,表现出广大人民对于公平的社会秩序和安宁生活的向往。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搜神记·东海孝妇》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余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死,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幡缘竹而上,极标,又缘幡而下云。《窦娥冤》第三折(正旦唱)【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堤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蝴蝶梦》“浑身是口怎支吾,恰似个没嘴的葫芦,打的来皮开肉绽损肌肤,鲜血模糊,恰浑似活地狱。三个儿都教死去,你都官官相为倚亲属,更做道国戚皇族。”“便是龙孙帝子,打杀人要吃官司。”《鲁斋郎》“说那个鲁斋郎,胆有天来大。他为臣不守法,将官府敢欺压,将妻女敢夺拿,将百姓敢蹅踏。赤紧的他官职大的忒稀诧。”“今日个天理竟如何?黎庶尽讴歌。再不言宋天子英明甚,只说他包龙图智慧多。”2.爱情婚姻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望江亭中秋切脍旦》反映了弱者对社会中邪恶势力的反抗,突出妇女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带有“社会剧”的意味。《救风尘》“那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课件:元代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6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