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10第十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第十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10.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达成协议,共同采取减少歧视性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自由贸易,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并为此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或过程。1.制度性一体化2.功能性一体化二、区域经济集团的特征1.成员资格的区域性。2.内部的开放性。3.对外的排斥性。4.利益的放大性。“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思潮相伴相生,既矛盾又统一。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一)1944年至1979年的第一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成立时间区域经济集团名称主要成员国1948年1月比荷卢关税同盟比利时、荷兰、卢森堡1949年4月经济互助委员会前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1952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1958年1月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同上1960年1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英国、瑞典、挪威、丹麦、瑞士、奥地利与葡萄牙1965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自由贸易区1962年8月中美洲共同市场(CACM)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1960年2月拉美自由贸易协会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鲁、巴拉圭和乌拉圭等11国1969年5月安第斯集团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玻利维亚1973年加勒比共同体巴巴多斯、牙买加、伯利兹、多米尼加等9国1949年南非与罗得西亚关税同盟1964年中非关税同盟(UDEAC)喀麦隆、中非、刚果、加蓬、乍得和赤道几内亚1967年东非经济共同体(EAEC)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1975年5月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尼日尔、马里、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等15国1974年马拉加斯经济联盟刚果、达荷美、布基纳法索等12国1976年大湖国家经济共同体布隆迪、卢旺达和扎伊尔1965年1月阿拉伯共同市场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约旦、也门、毛里塔尼亚、利比亚1967年8月东盟(ASEAN)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二)1980年以来的第二次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1.欧洲联盟2.北美自由贸易区3.东盟(中国——东盟FTA)4.亚太经合组织5.拉美南方共同市场6.其他主要经济贸易集团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一)优先贸易安排(Preferentialtradearrangements)/特惠关税区(Preferentialtariffarea)在成员国之间通过签署优先贸易协定或其他安排形式,对其全部贸易品或部分贸易品互相提供特别的关税优惠,对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则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的一种区域经济安排。代表:英联邦特惠制(二)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地区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对非成员方仍保留独立的贸易保护措施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一体化组织。代表:北美自由贸易区(NZFTA)(三)关税同盟(Customsunion)各成员方通过签署协议,彼此之间减免关税,并对非成员方实行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的一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代表:欧洲煤钢共同体(四)共同市场(Commonmarket)在成员方之间,不仅完全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实现了自由贸易;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代表:欧洲共同市场(五)经济同盟(Economicunion)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各成员方制定和执行共同的经济政策,并采取某些统一的社会政策和政治纲领,从而将一体化程度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一种区域经济组织。代表:欧盟(六)完全的经济一体化(Perfectlyeconomicintegration)成员方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的一体化组织形式。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基本特征(除特惠关税区)特征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商品自由流动是是是是是共同对外关税否是是是是要素自由流动否否是是是协调经济政策否否否是是统一政策和中央机构否否否否是小结:这五种一体化形式是处在不同层次上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一体化从低级向高级升级的过程,也是成员国不断让渡经济政治制度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其他分类按照参加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部门经济一体化全盘经济一体化按照参加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经济一体化垂直经济一体化10.2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一、大市场理论代表人物:西托夫斯基、德纽大市场理论的核心:1.通过国内市场向统一的大市场延伸,扩大市场范围获取规模经济利益,从而实现技术利益。2.通过市场扩大,创造激烈的竞争环境,进而达到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利益的目的。西欧国家“小市场与保守的企业家态度(高利润率)的恶性循环”的命题“小市场的恶性循环”命题在狭窄的市场中,企业行为保守、新兴企业无法进入,在这样一个缺乏竞争的垄断市场中,商品价格高,社会公众缺乏购买力,因而销售量小,致使企业资本周转率降低,无法大批量生产,为获得高利润而又不得不采取高价格,这样就陷入了高利润、高价格、低资本周转率、狭小市场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而要打破这种循环就只有在大市场内开展自由贸易以激化竞争,这样才可产生:组建大市场,进而大量生产,体现规模经济效应,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消费扩大,利润提高,导致进入企业增多,竞争加剧,接着引起成本再下降的新一轮良性循环。关于大市场理论的疑问1.规模经济效益的获得是否只能通过建立大市场一条路来实现?2.竞争的负面效应是否被考虑进去?3.能否指导本身国内市场庞大且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进行一体化的活动?二、关税同盟理论代表人物:范纳(JaCobViner)和李普西(K.G.LipSey)(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1.贸易创造效应(TradeCreationEffect)因成员国之间相互减免关税而带来的同盟内部的贸易规模扩大与生产要素重新优化配置所形成的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的效果。2.贸易转移效应(TradeDiversionEffect)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并建立共同对外关税所带来的相互贸易代替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所造成的整个社会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SDOQPPtPpPfS0SpStD0DtDpabcdef思考:一国加入关税同盟的福利增加与以下因素有何联系?(1)价格下降的幅度(2)国内价格供给和需求弹性(3)一国加入关税同盟前的关税水平(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1.增加出口效应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加入关税同盟,可以利用区域内市场扩大出口,增加收入,达到带动经济发展及对抗大国的目的。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OQQSADASBDBPWPTabfgc从第三国进口PUhidePEC2.规模经济效应成员方企业可以在扩大了的区域市场内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PhoQPMAChDhQ1PWoQPPcuPcuPWPpQ2Q2Q1DPACPNQ3DP+hABD3.促进竞争效应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限制或削减滥用非市场力量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并将刺激公司改组和产业合理化,推动先进技术的广泛使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增进社会利益。4.刺激投资效应(1)由于同行业竞争的加剧,必须增加投资,更新设备,提高装备水平;(2)非成员方为了避免贸易转移的消极影响,绕到成员方内部进行直接投资。5.资源配置效应要素从边际生产力低的地区流向边际生产力高的地区,提高要素利用率,同时导致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关于关税同盟的实证分析对关税同盟的实证研究,过去多集中于欧共体。但是,早期的实证研究大多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益很有限。荷兰经济学家(P.J.Verdoorn)的研究指出,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后使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增加17%,远低于比荷卢关税同盟的50%,贸易增长带动的经济福利的增加,只有EEC最初6个成员国国民收入的0.05%。这可能是偏低了。但其他一些学者也得出了利益甚微的结论。然而,EEC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立几年之后,实证研究的结论有了较大的变化,大多认为EEC将对扩大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1970~1971年英法贸易强度指数三、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代表人物:小岛清核心观点:1.在一体化内部仅仅依靠比较成本优势来形成国际分工,并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规模经济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在区域内部,通过自由贸易来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极易导致集中与垄断,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甚至引起各成员国经济失衡,反过来竞争的负面效应又会伤害规模经济。2.必须引进共同市场的内部分工原理,并在其指导下通过两国间的协议来实现国际专业化分工。生产成本存在长期递减规律。假设两国在生产两种商品时,各有专攻。如果两国通过签定协议进行分工,相互为对方提供专业化生产商品所需大市场,必将使两种商品的生产成本都得以大幅下降,即获得规模经济,进而可引出除激化竞争之外带来规模经济的另一途径。若考虑到成本降低后两国需求增加的贸易创造效应后,实际经济利益会更加明显。3.协议性分工不能指望通过价格机制自动地实现,而必须通过当事国的某种协议来加以实现。分工方向,并不是由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的价格竞争原理决定的,即便某国在某种商品生产方面没有成本优势,也能实行协议性分工,只不过分工的好处小一点罢了。因此协议性分工是不能指望通过价格机制自动地实现的,它只能通过当事国的某种协议来加以实现。
本文标题:10第十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74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