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定稿第一讲__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传统婚姻“婚姻就如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走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钱钟书但也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能够入土为安的爱情总比暴尸街头要好。”传统婚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什么是婚姻?《诗经·邶风·谷》“宴尔新婚如,如兄如弟。”“宴尔”—“燕尔”-----新婚燕尔传统婚姻《礼记昏义》:“婿曰婚,妻曰姻”“昏”暨“婚”。为什么娶亲为昏时?传统婚姻《说文解字》:“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传统婚姻一、杂婚此阶段,兄弟姐妹、上下辈之间的婚配是毫无限制的(即父母兄弟姐妹杂处交配,毫无现代人的“乱伦”观念),无所谓婚姻家庭。“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淮南子·本经训》“男女杂游,不聘不媒。”——《列子·汤问》“感神龙、践巨人迹、吞薏苡”大禹“吞薏苡”商朝始祖“契”“吞玄鸟蛋”西周始祖“弃”“践巨人迹”图腾崇拜传统婚姻二、群婚阶段1、血缘群婚也叫班辈婚或兄妹婚。此阶段的婚姻集团是按辈份来划分的,仅仅排斥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其他兄弟姐妹皆可互为夫妻。即同辈通婚,而且,同辈之间,不分你我,共妻共夫。(1)伏羲、女娲的兄妹婚传统婚姻二、群婚阶段2、族外婚又称普那路亚。其特征是在同一个氏族中,姐妹与兄弟之间,不可通婚。这就开始了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进入了族外的群婚阶段。一群男人,共同地与另一氏族的一群女人通婚,反之也是。男子出嫁传统婚姻二、群婚阶段---族外婚(1)野合婚:周礼: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诗经》孔子(2)公共房屋:高句丽族“婿屋”云南彝族阿细人“黑衣德”(3)走访婚:云南四川交界处的纳西族的“阿注婚”阿注婚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因气质和形象的吸引,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促成他们结合的因素单纯而直接,激励他们生命叠合的仅仅是对“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觉,一许“清扬婉兮”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将对爱情的渴望确证为生命对人性真谛的追求。传统婚姻三、对偶婚。即一个男子以一群女子为妻子,其中有个主妻;反之,一个女子也有一群男子为夫,其中有主夫。传统婚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讲,“一个男子在许多个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而他对女子来说,也是她的许多个丈夫中的一个主夫。”传统婚姻四、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亦称“单偶婚”、“个体婚”,即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传统婚姻“一夫多偶制”非“一夫多妻”北周天元帝妻妾地位(2)从原始社会的杂婚进化到一夫一妻制,婚姻形态的变化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劳动力,所以才有一系列在今天看来不符合道德伦理与科学的婚姻形态,没有爱情的婚姻传宗接代;祭祀祖先;增加劳力;防男女淫乱。但是到今天,就不同了,那些还跟原始人类一样对待婚姻爱情幻想三妻四妾那些人可以这样理解,他们还处在原始未开化的野蛮愚昧阶段。传统婚姻一、媒妁婚“媒妁之言”传统婚姻西周的统治者开始推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古代婚姻媒介的新风尚。最早出现的媒人,是国家法定的官员,即官媒。《周礼》记载,媒氏职掌男女结合、登记造册,防止聘礼逾制、处理夫妻诉讼等。齐国“掌媒”,负责合独。国家推行婚姻法手段。变味王莽禁止民间铸钱,犯者连坐,把几十万人押解长安,拆散人家夫妇重新分配。三国军阀抢劫妇女配给将士。传统婚姻从西周到战国,媒妁的职权扩大,无媒嫁娶受到社会指责。《诗经·豳(音宾)风·伐柯》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来称做媒为“作伐”、“执柯”、“伐柯”,即出此。《礼记。曲礼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3名字)《公羊传》何休注:“礼,男不亲求,女不亲许”《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法章与太史敫陆游与唐婉焦仲卿与刘兰芝《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私媒私媒的出现也很早,多由妇人充当,称作“媒媪(音袄)”,元朝称作“媒婆”。由于她善于花言巧语,乱点鸳鸯,在古代威信就不高。《战国策》“周地贱媒,为其两誉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明清时期“宁做贼,不做媒”一条帕子两边花,背时媒人两面夸:一说婆家有田地,二说娘家是大家;又说男子多聪明,又说女子貌如花。一张嘴巴叽哩咕,好象田牛青蛤蟆。无事就在讲空话,叫儿叫女烂牙巴。日后死在阴司地,鬼卒拿他去捱叉。冰人、月老等传说(4)冰人《晋书。索紞传》月老唐《续玄怪录。定婚店》杜陵韦固多次求婚不成,为求婚住在店里。晚上见月下有个老人拿着一个包和天下订婚牍,韦固向他叙述自己的求婚的情况。月下老人说,不行,你媳妇才3岁,17岁才能嫁给你。我包里装的是红绳,用红绳系在男女孩的脚上,长大后虽天涯海角,仇敌为家,也要牵到一起。你脚上的线,我已经系到那女孩的脚上了。月老还领韦固到市场上,见到一个卖菜的老太婆抱着一个三岁的丑女,说:“此君妻也。”韦固大怒,指使家奴刺中了那丑女的眉心。14年后,韦固娶了刺史王泰17岁的女儿,美丽绝伦,眉间贴一花钿(音电)。婚后,该女说,我是刺史的养女,父母双亡,乳母每日抱我卖菜,3岁时被狂徒刺中眉心,留下疤痕。红娘:《莺莺传》莺莺侍女红娘保山:保山的意思.是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如《红楼梦》中说:“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换而言之,用保山喻媒人,是言其可靠性能确保男女终身合美延续“天上无云不成雨,地下无媒不成婚”婚姻介绍所、空中鹊桥、征婚广告等《非诚勿扰》《百里挑一》从婚姻决定权来看,中国传统婚姻是家族型、社会型的,个人的爱情是与家族、国家捆绑而成的,不是个人说了算。结婚不是自己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家族、国家的命运,所以婚姻不能自主,必须通过父母、媒妁。(“门当户对”)(电视剧小说中的世仇家族儿女婚姻)同时中国古代的婚姻主导方向是生育型的,而非爱情产生婚姻,家族通过婚姻来保证祖宗血脉的纯正性。(宫廷剧中的太子戏)传统婚姻二、政治联婚(政治和亲等)(5)政治联姻,即统治阶层利用婚姻血缘关系来调节政治关系,扩大政治势力。(1)有为政治上的结盟而联姻的。(2)有施美人计,以图报仇雪耻而联姻的。(3)也有为民族关系而嫁女和亲的联姻。(昭君出塞文成公主清朝满蒙联姻)昭君出塞传统婚姻三、指腹婚指腹婚,起自汉代。《后汉书·贾复传》载,贾复在激战中受重伤,汉光武大惊说:“我所以不令贾复别将者,为其轻敌也,果然失吾名将。闻其妇有孕,生女邪,我子娶之;生男邪,我女嫁之。”指腹为婚在南北朝相当盛行,士族们把儿女婚事当作儿戏,来附庸风雅。北魏的崔浩曾让王慧龙妻与卢遐妻指腹为婚。南朝韦放与张率指腹为子女们订婚。到明代,甚至割下母亲的衣襟作为指腹为婚的信物。清代婴儿没出生,就把童养媳抱进门,称作“望郎媳”,美其名曰:“插朵花儿待儿生。”与指腹婚相联系的是童养媳,童养媳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待年”,即不够结婚的年龄,先订婚,然后在父母家里待年。从小养在婆家的童养媳主要在明清民国时期。清朝四大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开场赌场里,输红了眼的葛小大竟然将当了自己十几年的童养媳毕秀姑----余杭人称之为“小白菜”-----输出去了“现代社会的娃娃亲”(6)传统婚姻四、收继婚(7)收继婚又称为续婚、转房。指男方收继后母,寡嫂、弟媳等。它来自原始社会群婚的残余。汉族和各少数民族都有这种婚俗。先秦时期娶后母叫烝母、娶自己的嫂子叫报嫂《史记·五帝本纪》载,尧将娥皇、女英二女嫁给了舜,舜的异母弟象千方百计要杀死哥哥,只要哥哥一死,他就可以把两位嫂嫂继娶过来。《史记·匈奴传》匈奴族“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娶其妻妻之。”西汉王昭君在其夫呼韩邪单于死后,又嫁给了他的儿子。秦汉以后,中原的收继婚开始受到限制,但娶后母、寡嫂、弟媳的风俗仍然流行。(汉书王尊传)益州牧刘璋的儿子刘瑁之妻吴氏寡居,按辈分是刘备的侄媳妇,刘备还是娶了吴氏为后。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隋炀帝杨广都曾娶过父亲的妃子。唐高宗李治娶武则天是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娶过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杨氏。曹王)。这种婚俗在解放前后仍然存在,叫做“转房”。传统婚姻五、入赘婚入赘婚起自先秦。《史记·滑稽列传》载,“淳于髡(音昆)者,齐之赘婿也。”秦朝赘婿的地位很低,为“七科谪(音折)”之一。《明史·陈友谅传》载,陈友谅“沔(音免)阳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宋元明清时期的赘婿分为两种,一种是“养老婿”,终身在妻家做赘,顶门当差,田间劳作,赡养女方父母等。明初诗人王逢《浦东女》:“丁男殉俗各出赘,红女不暇亲桑麻。”说的是赘婿代替了女子树艺桑麻的劳作。第二种是“舍居婿”,赘婿不改姓,待女方父母亡后携妻儿回原籍,留下一子继立女方门户。“入赘女婿不是人,倒栽杨柳不生根。”传统婚姻六典卖婚卖妻之俗起于先秦,以妻抵债和赌妻之风也很普遍。明代赌妻之风尤盛,担任《永乐大典》副总裁的梁时,其父赌博赢其母,后又将其母输掉。典条件:传统婚姻七、冥婚冥婚又叫鬼婚,是指未婚死人之间结为夫妻,后来发展到活人与死人结为夫妻。这一婚俗有着悠久对历史。三国曹操想让死去的爱子曹冲娶邴原的亡女,遭到拒绝后,又为曹冲娶甄氏亡女合葬成婚。唐中宗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因议论武则天委政张易之,被逼令自杀,未婚而死。李显复位后,追封其为懿德太子,“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到了宋代,冥婚大行,凡是未婚男女死了,父母都要托媒说亲,媒人称作“鬼媒人”。清代则出现纳采(六礼的第一步,刚刚提亲)后,男方夭折,女方或自杀合葬,或者仍抱着未婚夫的木主(灵牌)拜堂成亲,然后为未婚夫守节的风俗。其中后者,称作“空夫婚”。建国前,广东的冥婚和空夫婚相当盛行。男方死或者在南洋不能回家,仍将媳妇娶回家,抱着木主或公鸡拜堂。八、抢劫婚《周易·屯》“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蛮…嫁娶先密约,乃伺女于路,截妇以归.亦忿争叫号求救,其实皆为也。生子乃持牛酒拜女父母,初亦阳怒之,邻里共劝,乃受。流传风俗红盖头、哭嫁、给红包傈傈族(8)抢寡妇:1911年3月13日上海《民立报》载,上海田大令为抢亲风俗特意发出“保护寡妇之县谕”指出:“迩来人心险恶,风俗浇漓,抢孀逼醮,层见叠出,乡民习以为常”。甚至夫病笃而先议价,夫甫亡而肆抢谋,颁谕“严禁此风,以期永久净绝”传统婚姻九、自由婚(为爱而婚)传统婚姻远古社会男女自由择偶,不需要通过媒妁。商周时期自由谈婚论嫁的氏族遗风仍大量存在。《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庄)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诗经秦风蒹葭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传统婚姻“盟誓”是男女自由择偶的一种形式,汉乐府《上邪》宣誓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反映的正是远古这种自由择偶。传统婚姻叔孙豹“立德、立功、立言”三立庚宗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坦,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风俗通》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贾充玉镜台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交换婚、赠赐婚等(9)传统婚姻一、中国婚姻礼制的始祖母——女娲二、中国婚姻礼制的父亲——月下老人传统婚姻一、纳采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再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
本文标题:定稿第一讲__中国传统婚姻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83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