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卫生建设、改革与发展
中国卫生建设、改革与发展吴述银中国卫生建设、改革与发展卫生建设成就卫生发展历程卫生改革进展中国卫生建设成就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水平指标19492011期望寿命(岁)3573.0婴儿死亡率(‰)20012.1孕产妇死亡率(1/10万)150026.1中国卫生建设成就全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从1949年的20000/10万下降到263.52/10万20世纪50年代,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人数居全国人口死因中的第一位,现在已降至第九位。多年来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2、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中国卫生建设成就城市,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3、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国卫生建设成就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4、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中国卫生建设成就妇女儿童是一个国家卫生保健的重点,其健康水平代表着人口的总体健康状况。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0%,住院分娩率达到83%,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大幅下降。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卫生建设成就中国卫生发展历程创建阶段(1949-1978)解放思想,增加供给阶段(1978-1992)卫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阶段(1993-2002)着力改善民生时期(2003-2009)1、创建阶段(1949~1978)总政策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中国卫生发展历程建立了城乡基层卫生;建立了城市医疗保险(公费与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府承担全部公共卫生资金;控制了卫生服务的筹资和提供系统的费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中国卫生发展历程1、创建阶段(1949~1978)具体措施:政策特点社会公平的理念与价值成为卫生政策的核心。卫生事业发展被置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确立了卫生政策的四项核心原则。1、创建阶段(1949~1978)中国卫生发展历程效果评价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很低的情况下,用仅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较好地满足了社会最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改善了国民健康水平。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召开的会议上,曾将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推崇为世界范围内基层卫生推动计划的典范。1、创建阶段(1949~1978)中国卫生发展历程问题医药卫生资源短缺。“1978年人均医疗卫生费用12元卫生服务效率低。“平均主义”、“大锅饭”资源分配不均和浪费现象突出。“无病拿药、小病大看”,“一人公费、全家享受”1、创建阶段(1949~1978)中国卫生发展历程2、解放思想,增加供给阶段(1978~1992)(1)恢复卫生秩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医药卫生服务上来。普遍整顿、全面提高、重点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卫生发展历程(2)实行“多渠道办医”和“简政放权”政策,努力缓解“看病难”。随着改革的成功,居民收入水平和医疗服务需求快速提高,凸显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严重不足,普遍出现了“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问题。2、解放思想,增加供给阶段(1978~1992)中国卫生发展历程一是鼓励多渠道办医。二是借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放权、让利、搞活,鼓励创收和自我发展的政策。三是改革收费制度,自主支配财务收支,允许开展有偿服务,允许劳务提成。四是高度重视初级卫生保健和计划免疫。政策措施2、解放思想,增加供给阶段(1978~1992)中国卫生发展历程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医的新格局。调动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疗服务供给大幅度增加,有效缓解了突出矛盾。效果2、解放思想,增加供给阶段(1978~1992)中国卫生发展历程一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二八倒置”。“合作”转为“竞争”二是城乡居民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公费解体”,“创收趋强”。3、卫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阶段(1993~2002)问题中国卫生发展历程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监督体系改革的深度广度明显加大。1996年制定“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学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卫生工作方针。区域卫生规划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进行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卫生事业政策措施3、卫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阶段(1993~2002)中国卫生发展历程二是探索新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国务院启动了江苏镇江市和江西九江市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制定”改革试点,探索整合原有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199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颁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开始在全国建立。3、卫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阶段(1993~2002)中国卫生发展历程三是加强医药生产流通与监管工作。药品价格开始由市场调节允许集体、个人、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进入药品流通领域降低了设立药厂的准入标准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招标采购试点3、卫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阶段(1993~2002)中国卫生发展历程四是现代化医疗技术引进空前加快。医学检验技术、CT、MRI、PET-CT等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器官移植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腔镜技术和介入技术广泛应用,基因诊断治疗技术逐步推广3、卫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阶段(1993~2002)中国卫生发展历程效果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医疗卫生机构活力增强,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多渠道办医的服务格局基本形成,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等突出矛盾。同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医疗卫生、保障人民健康进行了各种意义深远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卫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阶段(1993~2002)中国卫生发展历程一是《决定》落实不到位,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人群差距没有明显缩小,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工作仍然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问题突出。二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发展和管理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不足。照搬经济领域中改革办法,对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不够准确。问题3、卫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阶段(1993~2002)中国卫生发展历程(1)公共投入明显增加。(2)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3)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4)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5)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6)加强食品药品等公共卫生监管。(7)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4、着力改善民生时期(2003~2009)中国卫生发展历程改革背景改革内容改革成效中国卫生改革进展一是医疗费用急剧上涨,“看病贵”问题突出改革背景中国卫生改革进展二是城乡之间、上层与基层之间、医疗与预防之间的差别逐步扩大。陷入了城市大医院过度利用卫生资源,农村中小医院卫生资源利用不足的恶性循环之中,“看病难”问题突出。改革背景中国卫生改革进展三是医疗秩序陷于混乱,医德医风严重滑坡,如收受红包、索取回扣、“倒卖”病人等。四是农村合作医疗大面积解体,农民缺乏应有的健康保障。改革背景中国卫生改革进展2006年6月30日,成立医改小组2007年3月23日,开展方案研究2008年2月29日,讨论初稿2008年9月10日,原则通过2008年10月14日-11月14日,征求意见2009年3月17日,正式颁布改革背景中国卫生改革进展2009年4月7日《新医改》新闻发布会改革背景中国卫生改革进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改革内容中国卫生改革进展改革内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国卫生改革进展以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新农合以及城乡医疗救助为主体,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并逐步完善。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得到完善改革成效中国卫生改革进展050010001500200025003000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20082013改革成效基本医保筹资水平(单位:元)中国卫生改革进展截至2013年底,全国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比例达到89%,全国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销售基本药物的比例为27%;18个省(区、市)规定了二、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其中山西、黑龙江等巧个省(区、市)已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在村卫生室的全覆盖。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较快发展。改革成效中国卫生改革进展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目录共有品种307种,其中西药205种,中药102种,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2012版目录共520种,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17种、中成药203种,比2009版目录多出213种。改革成效中国卫生改革进展政策措施建立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达到一定使用比例,具体使用比例由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具体办法按医疗保障有关规定执行。改革成效中国卫生改革进展以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推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改革成效中国卫生改革进展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效明显。改革成效突出政府责任,完善补偿机制。加大投入,通过财政专项补助落实基层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设备配置、人员经费、人员招聘培训、离退体人员经费保障等投入。中国卫生改革进展政府投入20082011基本建设财政投入16亿元28亿元在职人员经费补助132亿元374亿元改革成效中国卫生改革进展20092013财政收入占比12.3%29.7%医保收入占比63.4%药品收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8.1%65.4%乡镇卫生院58.2%50.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情况改革成效中国卫生改革进展2009-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近940亿元支持2600多所县级医院、6.4万多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农村倾斜。启动实施了基层中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了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了农村定向订单免费医学生培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改革成效中国卫生改革进展创新人事编制管理,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确定编制总量,创新编制管理方式实行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改革成效中国卫生改革进展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区域协同为建立全科医生与居民之间稳定的服务关系,从2009年开始,许多地区探索开展签约服务,建立全科医生与社区居民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促进社区首诊。部分地区对构建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区域协同服务体系进行积极探索,如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镇江市等地积极推进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医疗联合体,改革成效中国卫生改革进展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逐年增长,管理日益完善。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从2009年的全国人均15元提高到2014年的35元,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还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经费补助标准。服务项目从9大类增加到11大类,推动了卫生发展模式从重疾病治疗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改革成效中国卫生改革进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
本文标题:中国卫生建设、改革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84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