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药品剂量与用法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药品的用量、计算,以及汤剂的用药方法2.熟悉药品的给药途径,中药用量、化学药品、中成药的使用方法,中药计量工具的使用方法3.了解中药计量工具的类别4.学会中药主要计量工具戥称的使用方法5.具有服务患者的意识,并仔细告知有关药物使用剂量、服用方法的注意事项导学情景小王是在零售药店工作不久的药剂专业毕业学生,他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不少老年患者咨询:“降糖药该怎么吃啊?”“我的降压药早上吃好还是晚上吃好?”“我的治胃病的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学前导语药物正确的使用剂量与服用方法,对最终药物能否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能否尽量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以及能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章着重介绍有关药品使用剂量与服用方法等基本知识,指导合理正确的使用药物第一节药品的使用剂量一、药品和用法用量的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法定计量单位:重量: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容量:以升(L)、毫升(ml)国际单位(IU)、单位(U)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一、药品和用法用量的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法定计量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WHO提出的合理用药五个标准①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②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③正确地调剂处方④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⑤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二、药品的用量剂量的相关概念:最小有效量(也称阈剂量或阈浓度):出现疗效所需的最小剂量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量二、药品的用量剂量的相关概念: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一般情况下治疗量不应超过极量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并能产生中毒症状,引起轻度中毒的量一般药品(包括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等)的用量在药品说明书中都明确规定有使用剂量,都应按照说明书的规定剂量用药在用药时要因病、因药、因人、因时而宜,合理确定药品的使用剂量二、药品的用量中成药大多数由原生中药材饮片制成,毒性低,安全系数大临床医师必须结合病人的个体特点,确定最佳用量,防止用量过小,药力不足或用量过大出现毒副作用的现象二、药品的用量抗菌药物给药剂量做了指导性建议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治疗单纯性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三、中药的用量中药的用量:主要是指每味中药的成人一日量,即临床应用时的分量除特别注明外,每味药物标明的用量,都是指干燥后的中药饮片在汤剂中成人一日内的用量有时也指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即相对剂量临床上主要依据以下几种具体情况来确定中药的具体用量:(一)药物性质1.药材质地花、叶、皮、枝类质轻的药,用量宜小(无毒药一般用量为3~10g);矿物、贝壳、甲壳、化石类质重的药,用量宜重(无毒性一般用量为10~30g)2.药物性味性味淡薄、作用温和药物,用量可稍重;性味浓厚,作用强烈药物,用量则宜轻3.药材质量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勿须过大三、中药的用量(一)药物性质4.药材有毒无毒无毒者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毒性大者应将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开始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一旦病情好转后,应当立即减量或停服,防止过量因此应针对病情的轻重缓急、患者的体质强弱,正确使用药物,中病即止,不可过服,以防过量和蓄积中毒5.新鲜的动植物药材一般用量也较大,无毒性的一般用量为30~60g;干燥的药材用量应小,通常新鲜药材剂量为干品的2~4倍案例分析有报道,一男性患者,67岁,3天前因风湿性关节炎,腿痛,开始服某诊所处方汤剂(内含川乌9g),服第三剂1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咖啡样物5~6次,双上肢麻木、乏力、心慌、胸闷,随后在6小时入院治疗。后该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川乌中毒、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川乌为毛茛科植物,功能为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临床用常用其炮制品以减小毒性(如附子:盐附子、黑顺片、淡附片、白附片)中毒表现为唇、舌、颜面、四肢麻木及流涎、呕吐、烦燥、心慌、心率减慢或心动过速、肤冷、血压下降、早期瞳孔缩小后放大、肌肉强直、呼吸痉挛、窒息而危及生命案例分析中毒原因分析①煎煮时间太短:乌头类入煎剂,一般要求久煎,即煎煮1小时以上,可减低其毒性②用药过量:《中国药典》规定制川乌常用量是1.5~3g,附子3~15g③配伍不当或用药时间过长:川乌、草乌、附子药学成分相似,如同时服用,易中毒;长期服用含乌头类的中药汤剂和中成药,也易蓄积中毒④药物炮制不当:乌头类禁生用,生用多指外用药物单味应用时,用量可较大;入复方应用,用量可略小同一药在方剂中作主药时,一般较之作辅药时用量为重剂型方面,多数药物作汤剂时,因其有效成分多不能完全溶解,故用量一般较之作丸、散剂时的服用量为重由于用药目的不同,同一药物的用量也可不同,如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时,即须用到60~120g(二)药物的剂型、配伍、用药目的根据患者年龄大小、性别差异、体质强弱、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病势缓急来调整药物剂量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三)患者个体差异毒性中药饮片的剂量使用我国《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所列毒性中药共28种,毒性中药饮片需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使用,确保用药安全。毒性中药品种及常用剂量见表4-1除了毒性大的药物,泻下、行气、活血作用峻猛的药物,以及精制药和某些贵重药外,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为5g~10g常用28种毒性中药饮片的剂量1.砒石0.002g~0.004g,入丸散,外用研末(红信石、白石、信石)2.砒霜0.009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人信,信石)3.红粉外用药,用时研成细粉4.水银外用适量常用28种毒性中药饮片的剂量5.轻粉为内服每次0.1g~0.2g,一日1~2次,多入丸剂或胶囊,服后漱口。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6.白降丹外用适量7.雄黄0.05g~0.1g,,多入丸散,外入适量,研末撒敷或香油调涂敷患处8.生草乌外用适量9.生川乌外用适量10.生白附子外用适量11.生附子外用适量12.生半夏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13.生天南星外用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常用28种毒性中药饮片的剂量14.生巴豆制成霜入药,0.1g~0.3g多入丸散,生巴豆外用15.生马钱子(番木鳖)0.3g~0.6g,炮制后入丸散16.天仙子(莨菪子)0.06g~0.6g多入丸散17.闹羊花(羊踯躅)0.6g~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18.生甘遂0.5g~1g,炮制后多入丸散,生品外用常用28种毒性中药饮片的剂量19.洋金花0.3g~0.6g,入丸散制剂,外用适量(凤茄花,曼陀罗花)20.蟾酥0.015g~0.03g,多用丸散,外用适量不可入目21.红娘虫0.05g~0.1g,外用适量22.青娘虫0.05g~0.1g,外用适量23.生千金子1g~2g,制霜入丸散,外用适量24.生狼毒0.5g~1.5g常用28种毒性中药饮片的剂量25.斑蝥0.03g~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服,外用生品适量,研末敷贴,或酒,醋浸涂,或作发泡用26.雪上一枝蒿0.06g~0.12g,研末或浸酒内服,酒浸外搽27.藤黄0.03g~0.06g,多入丸散28.红升丹外用适量常用28种毒性中药饮片的剂量四、药品用量的计算方法(一)中药剂量的换算1市斤=16两(16位制)=500g1两=10钱=31.25g≈30g1钱=10分=3.125g≈3g1分=10厘=0.3125g≈0.3g1厘=0.03125g≈0.03g我国民间习用的市制计量单位为10进位制,即:1斤=10两=500g(二)特殊人群的剂量换算目前我国相当多的药品只规定了成人剂量,中国药典对此采用老幼剂量折算表,按年龄对用药剂量进行换算四、药品用量的计算方法表4-1老幼用药剂量折算表四、药品用量的计算方法年龄剂量初生~1个月成人剂量1/18~1/141个月~6个月成人剂量1/14~1/76个月~1岁成人剂量1/7~1/51岁~成人剂量1/5~1/42岁~成人剂量1/4~1/34岁~成人剂量1/3~2/59岁~成人剂量1/2~2/314岁~成人剂量的2/3至全量18岁~成人剂量的3/4至全量60岁~成人剂量的3/4儿童用药剂量按儿童体重计算(1)按儿童体重计算:如果药典或说明书规定有儿童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则:儿童每次(日)剂量=儿童体重×每次(日)剂量/kg(2)根据成人剂量按儿童体重计算:若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则按照: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70kg,进行计算说明用此法计算剂量,对年幼儿求得的剂量偏小,而对年长儿,特别是体重过重者,求得剂量偏大。因此计算剂量时应同时考虑年龄因素,年龄越小所需剂量应相对大些,故常以高限数值计算。例如地高辛的口服用量,2岁以下0.06~0.08mg/kg,2岁以上为0.04~0.06mg/kg儿童用药剂量按儿童体重计算原因药物代谢与体表面积有关,年龄越小,体表面积相对越大,则用药量相对较多儿童用药剂量按儿童体重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1)药品说明书按体表面积已推荐儿童用量儿童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每次(日)剂量/m2(2)药品说明书未按体表面积推荐儿童用量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m21.73m2是成人按70kg体重计算出的体表面积(BSA)儿童的体表面积可以根据体重或年龄来计算:体重低于30kg的儿童BSA(m2)=(年龄+5)×0.07或BSA(m2)=0.035×体重+0.1体重大于30kg的儿童在30kg体重的BSA=1.15m2的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kg,BSA增加0.1m2儿童用药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点滴积累1.药物的使用剂量,对能否充分发挥临床治疗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点滴积累2.中药计量单位换算:1千克(kg)=1000克(g)1克=1000毫克(mg)1毫克=1000微克(μg)1斤=16两(16位制)=500g1两=10钱≈30g1钱=10分≈3g点滴积累3.药品剂量的换算可用老幼剂量折算表,或根据儿童体重、体表面积进行换算第二节药品的给药途径课堂活动请同学们说说在临床上常见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型有哪些?药物按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其作用有何不同?口服给药经胃肠道给药途径直肠给药注射给药不经胃肠道给药途径呼吸道给药皮肤给药粘膜给药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剂型一般分为药物吸收的速率按快慢排序依次为:吸入给药>舌下给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透皮给药说明:静脉注射没有吸收过程,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最快一、外用给药外用给药主要是指皮肤给药,供涂、敷、喷、搽或贴于皮肤表面上使用临床上多为皮肤给药制剂:软(乳)膏剂、凝胶剂膏药、贴膏剂透皮贴剂洗剂、搽剂有些散剂、喷雾剂、气雾剂、酊剂、酒剂、锭剂也可外用给药一、外用给药外用给药大多是针对皮肤局部疾病的,起保护皮肤和局部治疗作用,如抗感染、抗过敏、止痒、止痛、收敛、杀菌、活血化瘀和局部麻醉等,但皮肤给药也可以达到全身治疗作用如:透皮贴剂作为全身作用的经皮给药系统,属长效的控释制剂透皮贴剂释放速率相对保持恒定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无首过作用药物的吸收代谢个体差异较小并可随时终止给药临床上用于治疗重度慢性疼痛的芬太尼透皮贴剂(作用可持续72小时),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半水合雌二醇贴片(作用可持续7天)都属此类二、口服给药胃肠道由胃、小肠、大肠三部分组成胃的表面积较小,吸收的量有限,主要是一些弱酸性药物在胃中有一定吸收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具有极大的表面积,约200m2左右,因此小
本文标题:药品剂量与用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0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