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42题讲解一、试题分析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时间中国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本题为典型的以表格为切入口,提取信息说明型的开放性试题,其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也是对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察。本题要求考生在阅读试题表格中所列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就自己所拟论题展开论述,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因此,我们的答题要从论题、论据和论证三个方面下功夫。一、在提炼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明确的观点或论题(what)。注:提出的观点一定是明确的结论,最好是全局性的观点。二、以表格中的史实或同时期知识说明论证观点(why)。注:注意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要在史料和史论之间建立必要的逻辑关联。答题步骤:二、答题思路(一)、从宏观层面提出论题并论证:(1)中外交流推动了社会的转型(论转型)(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一体化进程。(论联系)(3)四大发明的外传推动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论影响)(4)14-17世纪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论比较)(二)、从微观层面提出论题并论证:(1)论中外科技的差异性(李约瑟难题)(2)论中外文学的差异性。(3)白银(茶叶、制度改革等)在中西社会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注:微观角度的论题往往陷入史实不足,论证不力的困境,鼓励同学们尽量选用材料和课本中的明确了的观点、史实和材料。三、常见问题(一)审题不清、论题不当A.简单地罗列一些名词概念:如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张居正改革等B.过分文学化的表述,缺乏历史味。如中国越来越内向,西方越来越外向;中国活在了自己的世界而错过了外面的世界中外历史的那些事儿;两个远航的男人C.正确的废话,大而空的伪命题。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和平与冲突都推动了历史发展;文化对政治有一定的反作用(二)时空错乱、史实错位A、时空错乱。论题和史实背离14-17世纪的时空要求。如写到工业革命、鸦片战后等脱离历史时空。B.史实错位。部分同学忽视历史真相,甚至编造史实。如写到“宋朝的郑和下西洋带来大量白银”;“利玛窦来到中国遇到马可波罗”等背离历史真相。(三)论证不力,解释牵强A.虚构历史,胡乱联系。如西方的自然科学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民主进程;郑和下西洋促进了西方新航路的开辟;莎士比亚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个性的解放;B.忽视关联,缺少解释。即没有在史料和(论题)史论之间建立必要的逻辑关系。如论题是“四大发明的传入推动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史实有印刷机、佛罗伦萨的资本主义萌芽,却没有描述出史实与工业文明崛起的关系。•四、技巧梳理(一)在心态上不可妖魔化:今年的开放性试题开放程度最高,大部分学生有话可说,有料可写,甚至往年的题型实例、模拟题都为高考提供了许多答案模型。如历史的横向发展推动了纵向发展(2017广一模卷);社会环境对历史的发展起重要作用(2015高考卷公式题);(二)在形式上不可随意化:弊病:写得太少,字迹潦草,结构混乱;要求:A、字迹工整;B、结构合理(有层次感)C、字数合理(占答题区域的80%左右)(三)在训练上不可套路化:在平时练习时,在总结套路的同时要注重灵活变通,特别加强逻辑关系、因果联系的训练。
本文标题: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42题讲解(13张PPT) (共13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1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