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第五讲 电视纪录片台本写作分析
大家喜欢看纪录片吗?纪录片在电影/视节目类型中是否重要。谈谈你们的看法?“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这是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的名言。纪录片所纪录的是一种思想:是整个世界的思想,是一个国家的思想,是一个社会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思想,有时甚至是一群人或一个人的思想。大家看过/知道哪些电影/视纪录片或电视纪录频道/栏目?最早的电影纪录片——纪录电影:1895年,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纪录片《工厂大门》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最早的电影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电视纪录片,通常是一段现场报道的新闻片。1951年,爱德华·默罗创办了《现在请看》栏目之后,开始出现新的节目类型——系列新闻纪录片。中国中央电视台在1978年9月30日开办《祖国各地》,成为中国首个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栏目。电影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最大的区别:电影纪录片一般适合拍摄一些题材重大的、大人物、大场景的事件;电视纪录片适合表现平民化的东西。北方的纳努克——弗拉哈迪的乌托邦故事1922年,弗拉哈迪第一,建立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第二,关注的是行将消失的文明,暗含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第三,以个人为关注对象,注意对特定生活形态的描写;第四,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注意利用戏剧化性场面的感人力量;第五,创作者长期和拍摄对象共处,了解拍摄对象,监控的拍摄活动、漫长的拍摄周期等。纪录片之父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代表作品:《摩阿拿》、《路易斯安纳州的故事》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弗拉哈迪所开创的这种拍摄模式直到今天仍为纪录片工作者所尊奉。虽然对本片有过“摆拍”是否纪录片的争论,但毫无疑问本片仍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纪录”?“记录”?“纪录”:1、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记载下来的最好成绩。例如: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创造了全国纪录;产量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2、是指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记载。例如:纪录片;历史脚步的纪录。“记录”:1、指把别人的话或者发生的事情记下来。例如:边听边记录;2、记录在案。“记录”也指记录下来的文字。例如:会议记录;审讯记录。用好“记录”和“纪录”,就是看这个词是做动词用还是做名词用。如果做动词用,那一定是“记录”,如“请你把会议情况记录下来,整理成会议纪要”;如果是做名词用,那就要优先考虑“纪录”,如“三项指标都创造了新的纪录”。请你看看这句话:“请仔细查看一下记录,看是不是刷新了历史纪录,然后把这一情况记录下来,编印一本新的《纪录》。--当然,如果某项指标没有突破历史纪录,这个指标就不要记录了。”第一节电视纪录片概述何谓纪录片?——电视纪录片界说中外电视、电影纪录片专家对于纪录片有过不少论述,可以从一些摘录中看出纪录片的基本含义:(一)纪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和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这是美国人在《电影术语辞典》中给纪录片下的定义。(二)抓住现实的片断,将其有意义地结合起来。吉·维尔托夫(前苏联)。(三)凡是对着真的个体生命(人类、动植物、细胞等活体物)、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的电视作品,并有10至15分钟以上长度的片子称电视纪录片。对纪实性而言的电视纪录片,应在被拍摄对象严格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拍摄。陈汉元(中央电视台)我国电视界对纪录片的界定则是:以摄影或摄像手段,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和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并给人以一定审美享受的影视作品。它要求直接从现实取材,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扮演,其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在确保报道整体真实的基础上,要求细节的真实。综合以上的摘录,可以归纳出电视纪录片的三个必备条件:1、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真的个体生命、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能表达作者潜在的主观思想的作品。2、纪录片是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品,有艺术感染力。3、纪录片在拍摄和布局安排上,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观众能够按一定的思路来思考、认识和想象。一、电视纪录片的特征——纪录片的基本内涵1、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本质属性:(纪)真实性。集中体现在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上。纪录片是纪录真实和真实纪录的统一:纪录真实:纪录的内容要真实真实纪录:纪录的方式要真实即,“四真”:真实环境;真实时间;真人;真事。纪录片与故事片的根本区别伪纪录片是否具备“四真”,表现的对象是否为虚构或部分虚构,成为判定一部纪录片真伪的一个基本标准。2、客观表达的中立性“真实”是一个变量,是人介入现实存在的结果。纪录片中所呈现的真实世界是经过创作者们判定和选择的“真实影像世界”,是一个经过拍摄、编辑处理的现实世界的影像再现。保持纪录片的真实性首先在于纪录片创作者主观上对真实的追求。纪录片创作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真实地反映生活,更多地还在于表达创作者对生活具有主题意义的价值判断,无论怎么样追求客观,融入纪实手法和客观记录中的创作者的主观性在纪录片中仍是不可忽视的。3、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纪录片的叙事手段纪录片本质上还是一种影视作品。所以,为了艺术地表现这种生活真实,记录客观事实,基本上采用记录式的创作手法,它需要用到很多的叙事手段来纪实,以及运用诸如光线、影调、构图、景别、角度等多种影视艺术基本表现手段。这些手段如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1、长镜头所谓的长镜头,就是那种延续时间比较长、连续不间断的运动镜头。这种镜头的最大优点是时空不会分割,比较完整一致,所以不仅能给人很强的真实感、亲切感,而且也可以较好地记录原生态的生活。2、同期声同期声也是纪录片的重要表现手段。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视听统一的世界,如果纪录片中只有画面而没有同期声,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怀疑。3、人物述说一个完整真实的生活应该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互相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而电视画面虽然表现力很丰富,但它只能够记录现在,而不能表现过去;只能展现事物的表面,而不能揭露事物的内在本质、趋势。所以,很多纪录片就需要人物述说来表述那些电视画面所无法表现的内容。大型系列纪录片《毛泽东》该纪录片在拍摄的时候,毛泽东已经逝世多年。虽然关于他的记载与图像资料不少,但那些多是大事,而作为要表现他既是伟人又有常人一面的纪录片来讲,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编导们就采用述说法,大量采访当年毛泽东身边的人,让他们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来讲述和回忆毛泽东的事迹,而这其中既有国家大事,又有平常小事,结果就亲切、生动而且真实地把当年的情景一一地还原在我们面前。比如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游泳池见面、晚年所读书籍,带病接见尼克松等等都在述说中再现出来,而通过这种讲述,现实与历史也在这水乳交融。一个真正的纪录片需要长镜头、同期声和人物述说三位一体,这样才能真正将一个真实、完整的世界复原。4、视听语言的综合性纪录片的表意系统由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两大部分组成:视觉部分:形体、表情、空间等造型语言和文字语言;听觉部分:语言、音响和音乐。1、解说词:视像之外的声音成分。纪录片的主要叙事因素;表达间接信息。——整合画面信息、背景介绍、表达作者情感和议论等作用。2、同期声:视像之内的声音成分。某种程度上,兼具图像和解说的双重功能。3、音响、音乐和字幕:辅助表意。二、电视纪录片的分类1、国外:比尔·尼克斯:诗意模式、阐释模式、观察模式、参与模式、反身模式、陈述行为模式巴巴须和泰勒:解说式纪录片、印象式纪录片、观察式纪录片、自省式纪录片2、国内:按节目形态:栏目型和非栏目型按作品风格:纪实型和写意型按题材内容:社会题材和自然题材按文体构成:新闻型、政论型、散文型按传播载体:电视纪录片、电影纪录片、DV纪录片两部纪录片的比较真实纪录了藏北人家一天的具体生活情况,重点跟踪拍摄了牧羊人放牧的完整生活过程,细腻的展现了妻子为丈夫洗头的生动细节,使观众目睹藏北人家艰难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心态。《藏北人家》----纪实《西藏的诱惑》----写意记述跋涉在艺术朝圣道路上的艺术家,但并没有具体表现他们朝圣的过程,也没有具体的展现艺术家们的生活情状。重点是调动电视的一切技术和艺术手段,营造出西藏独特的美景。将四位艺术家与三代朝圣的僧侣交织在一起,站着生活的艺术家与跪着生活的僧侣、西藏艺术的宗教和宗教的艺术营造出“蛮荒悲壮之美”。链接:电视纪录片的几种类型纪录片的题材非常的丰富,但如果我们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可以把它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1、人与社会这种电视纪录片存在的比较多,也是最主要的电视纪录片类型。这种类型的电视纪录片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和社会的矛盾、冲突、调和,以及解决。像《毛泽东》《邓小平》、《下岗时刻》、《求学》、《中华之剑》等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电视台目前播出的大部分电视纪录片都是这种类型的。2、人与自然这种电视纪录片主要是探讨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自然对人性的压抑、制约、改造等。这种片子也会涉及到人与社会的矛盾,但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像《山洞里的村庄》、《阴阳》、《天国》、《走向北极》、《黄河》等等。3、人与历史这种片子主要是介绍过去,通过历史让我们认识现在,像《望长城》、《让历史告诉未来》、其中还有一种小类别就是表现目前还处在早期历史阶段的村落生活,这种片子使我们认识目前的社会,了解我们的过去。这种创作类似以前文学界的寻根潮流,西方国家的人类学家经常参与拍摄这种电视纪录片。我们只是相对分析了电视纪录片的儿种类型,还有一些片子很难说清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像《山洞里的村庄》、《望长城》即可以说是人与自然,也可以说是人与历史的类型,就看你分析问题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了。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的不同在中国以纪实语言组成的节目形态中,很长的一段时期纪录片和专题片是混在一起的,同一部电视片,有人称它为专题片,有人称它为纪录片,认为两者是等同的。也有人认为专题是较宽的概念,其中涵盖了纪录片。还有的则相反,说纪录片涵盖专题片,各持己见。到了90年代,专题节目主要从属于栏目,时间相对固定,重大专题则主要自上而下,有明确的目的,往往做成了长篇,成了特别节日。在新世纪到来前后,由于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人们审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电视节目要求的多样化,都促使了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分野。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各自的特征越来越分明,具有纪录片特点的电视片越来越多。这个时期的纪录片与专题片在创作动机,创作心境,创作思维,创作方式上均有所区别的节目样式。电视专题片是一种发挥教育作用的电视节目样式,它的主题性、针对性、宣传性、目的性都很强。而纪录片则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主题更加多义的节目式样。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的不同其具体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题节目承载教化功能和宣传任务,主题先行成为必然。对于素材的取舍,以主题为尺度进行量体裁衣。因此专题节目制作流程是一个求证的过程,达到宣示主题的目的。而纪录片则不是这样,在选定一个题材之前,可以说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主题思想,创作者只是从直观上感觉这个题材有意义,有开掘的价值,是直感让创作者倾心这个题材,这时对于他来说更多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的不同第二,专题节目拍摄的时间和人物事件的结局都已经是确定的,我们的拍摄也只是一种追溯。像大量案件调查节目,往往都是法院已经结案走了性的,是非已经有明显的结论时我们才去拍摄。而纪录片则不是这样,它只是跟踪事件,并不知道故事的结局和人物最后的命运,往往结局或者人物命运和创作者所期待的大相径庭,向未来
本文标题:第五讲 电视纪录片台本写作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1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