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香格里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香格里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香格里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OO六年三月前言“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研究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我县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把香格里拉县建设成为全国藏区经济第一强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五”时期,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进取,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中第一步的目标任务,使“十五”时期成为我县历史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好时期。“十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均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为“十一五”又快又好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香格里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制定和提出符合现阶段我县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凝聚各族人民意愿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对于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的办法和深化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又快又好发展为主线,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宗旨,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描绘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一五”规划,代表了全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凝聚了各方面的智慧,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科学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团结拼搏,乘胜前进。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谋发展,自加压力求新高,促进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做到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香格里拉和加快建成全国藏区第一强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专栏1“十五”成就●生产总值(现价)由2000年的40342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92627万元,翻了一番,年均递增15.42%,完成“十五”计划的119.24%。其中:第一产业年均递增6.20%,第二产业翻了一番,年均递增21.98%,第三产业翻了一番,年均递增18.54%。●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423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9578万元,翻了一番,年均递增17.76%,完成“十五”计划的154.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2902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5723万元,年均递增14.6%,完成“十五”计划的120.56%。●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由2000年的10145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38714万元,翻了一番,年均递增18.67%,完成“十五”计划的139.7%。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由2000年的92761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38101万元,翻了一番,年均递增20.75%,完成“十五”计划的14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16480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32935万元,年均递增14.9%,完成“十五”计划的99.36%。●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36.8:20.0:43.2调整为2005年的25.2:28.0:46.8,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保持稳中有升。●农业总产值(现价)由2000年的18927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32616万元,年均递增11.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966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8元,年均递增10.03%,完成计划的119.84%。●工业总产值达到28890万元(现价),比2000年的10078万元增长186.66%,翻了一番,年均递增23.45%。铜矿金属吨产量达到3210吨,比2000年的562吨增长471.2%,年均递增41.69%;铅矿金属吨产量达到2792吨,年均递增80.2%;钨精矿(65%)产量达到222吨,年均递增1.2%。●发电量达到3900万度,比2000年增长168.97%,翻了一番,年均递增21.88%,完成“十五”计划的195.03%。●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146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22.69%,年均递增4.17%,旅游社会总收入由2000年的18764万元增长到2005年的53320万元,翻了一番,年均递增23.23%,完成计划的159.03%。●累计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12.49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246万元,较“九五”累计完成数83870万元增长201.95%,完成“十五”计划的121.35%,年均递增24.73%。●公路通车里程达2715公里,其中:二级油路167公里,四级公路1391.8公里(其中:油路435公里)。●新建110千伏输电线路37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294.5公里;水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3.35万千瓦。●完成改造和新建全县七所中学、乡镇中心完小及村级小学、县城各小学校舍建筑面积50429平方米;改善卫生基础设施面积8154平方米。●实施天然林保护森林管护面积12034万亩,完成公益林建设2769万亩,退耕还林8775万亩,荒山造林1800万亩。●“三江并流”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虎跳峡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峡谷之一”,独克宗古城被中央电视台评先为“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专栏2“十五”的基本经验●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发展是硬道理,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解决经济总量小、贫困面大、就业压力大、财政增收难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靠发展。●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工作,高度重视解决好观念更新、机制转换、结构调整等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加快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依靠市场机制取得竞争优势。●坚持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下大力气抓好特色经济、特色文化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等重要工作。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把创新精神贯彻于各项工作的始终,用创新的思维抓特色经济和特色文化。●坚持积极寻求上级的支持和帮助,牢牢把握国家的各项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坚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良好的发展机制和市场环境吸引外来资本,从根本上解决投资不足和投资单一的问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坚持以旅游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我县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以旅游为龙头,带动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坚持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推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一章“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环境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未来五年是我县处于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展望未来,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县目前仍然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从历史发展阶段看,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矛盾较为集中的时期,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加快发展的环境条件和机遇加快发展的环境条件。“十五”期间,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各项计划指标,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全县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年均递增15.42%。地方财政总收入翻了一番,年均递增17.7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4.6%。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实现了“十五”计划“优一、进二、保三”的战略目标;全力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力度,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村经济得以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不断提高;工业经济不断培育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高;改革攻坚逐步深入,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扩大开放步入新阶段,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246万元,较“九五”累计完成数增长2倍多,年均递增24.73%;以“一干三环六通道”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通车里程明显增加,通达条件明显改善,公路等级明显提高;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和全面推进“三创”工作,香格里拉县的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城镇规划不断完善,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跃上新台阶,总体上进入了小康。“十五”取得的成就和基本经验,为“十一五”期间保持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保障。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香格里拉县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地带,独特的气候环境孕育了香格里拉县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跨越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旅游资源集雪山、峡谷、高山草甸、宗教和民族风情为一体,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和睦相处的“香格里拉”圣境,是滇西北高原旅游中心;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生物多样性特色突出,开发利用前景极好;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具备开发的优良条件和巨大的发展前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建设实践,我县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资源开发利用达到了新的平台,在香格里拉品牌的推动下,资源丰富的后发优势逐步显现。专栏3加快发展的资源条件●旅游资源。香格里拉县是“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核心地带,自然环境优美,四季气候鲜明,有100多个旅游景点,是滇西北高原旅游中心。●生物资源。有菌类、苔藓类、蕨类、种子类植物289科3870种;有以杜鹃花为冠的观赏植物1241种;有哺乳动物26科97种。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天然高山生物园”和“世界花园之母”,开发利用前景极好。●矿产资源。处于“三江有色金属成矿带”,地质构造复杂,土壤种类多样性特点突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知的有金、银、铜、铁、钨、铍、钼、锰、铅、锌等25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种,120个矿床矿点。铜、钨、钼、铍探明储量为全省第一,其中铜的已探明资源诸量为300万吨以上,预探明储量达650万吨,开发潜力巨大。●水能资源。金沙江从西、南、东三面环绕县境,境内大小河流有244条,其中多年平均流量3.07立方米/秒以上的一级支流有13条,总长545公里,流域面积8065.9平方公里。水能资源丰富,县域内中小河流的水能理论蕴藏量达到692万千瓦,可开发理论蕴藏量达209.84万千瓦,具备水电开发的优良条件。●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11613平方公里,2000年人口密度12.69人/平方公里,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26公顷,人均牧草地2.46公顷,人均林地7.07公顷,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特色民族文化。众多的少数民族孕育了香格里拉县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不仅有藏、傈僳、纳西等9个世居民族创造的多民族文化,还是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宗教、多教派并存共处之地。多宗教并存、多民族共融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西文化荟萃和南北文化交融的多元文化、包容文化特点。●区位优势。香格里拉县是离沿海最近的藏区、地处滇川藏结合部、三江并流及中国在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的独特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其地位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迪庆香格里拉机场开通、丽香铁路的开工建设,为香格里拉发展开放型经济、走向世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全
本文标题:香格里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1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