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药理学第6版教材配套题
6版教材配套题第一章总论(绪言)一、学习重点药理学、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二、学习提纲(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及原理的2.药物(drug)是用以防治及诊断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的科学。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间称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5.药理学的学科任务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提高药物疗效、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二)药物与药理学发展史(三)新药开发与研究新药开发与研究的过程: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售后调研。三、题例(一)选择题【A型题】1.药理学研究的是()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B.机体对药物的作用C.药物在体内的过程D.药物的不良反应E.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2.药效学研究的是()A.药物的临床疗效B.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C.药物的作用机制D.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3.药动学研究的是()A.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D.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消长规律E.药物在体内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消长规律4.不属于药理学学科任务的是()A.阐明药物作用机制B.提高药物疗效C.研究开发新药D.创制适于临床应用的药物剂型E.发现药物新用途【C型题】A.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规律B.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规律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1.药理学()2.药动学()3.药效学()【X型题】1.新药来源包括()A.天然产物B.半合成化学物质C.全合成化学物质D.生药E.制剂2.新药研究过程可分为()A.临床研究B.选药C.生产、上市审批D.临床前研究E.售后调研3.新药的临床试验包括()A.初步的临床药理学试验B.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C.对照临床试验D.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E.售后调研(二)名词解释1.药理学:2.药物:3.药物效应动力学:4.药物代谢动力学:(三)问答及论述题1.新药临床前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2.简述新药的临床试验过程。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E2.B3.E4.DC型题:1.C2.B3.AX型题:1.ABC2.ADE3.ABCDE(二)名词解释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及原理的二门学科。2.药物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3.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的科学。4.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的科学。(三)问答题和论述题1.答:临床前研究除药学研究如工艺路线、理化性质、质量控制标准、稳定性等之外,也包括用动物进行的系统药理研究及急、慢性毒性观察。对于具有选择性药理效应的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还需要测定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临床前研究是要弄清新药的作用谱及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在经过药物管理部门的初步审批后才能进行临床试验,其目的在于保证用药安全。2.答:新药的临床试验可分为I,Ⅱ,Ⅲ,Ⅳ期。(1)I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2)Ⅱ期临床试验是随机双盲法对照临床试验;(3)Ⅲ期临床试验是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即按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4)Ⅳ期临床试验是指新药上市后的监测,也叫售后调研,在广泛及长期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学习重点1.膜两侧pH对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及其有关运算。2.首过消除、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的药理学意义和计算公式。3.肝药酶的特性、肝药酶诱导剂、肝药酶抑制剂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4.肾小管重吸收和肠肝循环的药理学意义及两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5.药物消除及消除速率的基本概念,典型的量效曲线、房室模型、多次定时定量重复给药的动力学及其计算。6.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半衰期(t1/2)、消除率(Cl)、稳态血浓(Css)等的药理学意义及其表达公式。一级动力学消除及零级动力学消除的应用。二、学习提纲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进出机体,即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量变规律。(一)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是指药物在体内通过各种生物膜的运动过程。跨膜转运有多种形式,如滤过、简单扩散、载体转运等,但绝大多数药物是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生物膜,扩散速度除取决于膜的性质、面积及膜两侧的浓度梯度外,还与药物的性质有关。分子小、脂溶性大、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药物的解离度也因其pKa酸性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及所在溶液的pH不同而不同。非解离型(分子态)药物可以自由通过生物膜,离子型(解离型)药物不易通过生物膜。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分子态多,易通过生物膜;弱碱性药物则相反。由于膜两侧pH不同,当分布达平衡时膜两侧的药量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二)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吸收(absorption)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从胃肠道吸收人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2.分布(distribution)指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器官血流量、药物与组织细胞的亲和力、体液的pH、药物的解离度和细胞膜屏障。药物先向血流量相对多的组织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相对少的组织器官转移,这种现象称为药物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脑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内皮细胞之间无间隙,且毛细血管外表面几乎均为星形胶质细胞包围,这种特殊结构形成了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胎盘屏障(placentalbarrier)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称为胎盘屏障。3.代谢(metabolism)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重要方式。分两相:I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Ⅱ相反应为结合。药物的代谢须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这些酶分为两类,即专一性酶和非专一性酶。非专一性酶主要指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的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hepaticmicrosomalmixedfunctionoxidasesystem),简称肝药酶。肝药酶的选择性低,变异性大,酶的活性易发生改变。能增强酶活性的药物称肝药酶诱导剂(enzymeinducer),而能够减弱酶活性的药物称肝药酶抑制剂(enzymeinhibitor)。影响肝药酶活性(增强或减弱)的药物可产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3.排泄(excretion)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机体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排泄的途径主要有肾脏和胆汁。肾脏对药物的排泄主要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改变尿液的pH值可明显改变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从而改变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程度。而分泌机制相同的两类药物合用时经同一载体转运可发生竞争性抑制。经胆汁排泄到小肠的药物可经肠黏膜细胞吸收,由肝门静脉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种在小肠、肝脏、胆汁间的循环称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cycle)。其他排泄途径尚有唾液、乳汁、汗腺及泪液等。(三)房室模型。如果给药后,体内药物瞬时在各部位达到平衡,即血液浓度和全身各组织器官部位浓度迅即达到平衡,可看成一室模型(one-compartmentmodel)。但多数情况下,药物在某些部位的药物浓度可以和血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到平衡,而在另一些部位中的转运有一延后的、但彼此近似的速率过程,迅速和血液浓度达到平衡的部位被归并为中央室,随后达到平衡的部位则归并为周边室,称二室模型(two-compartmentmodel)。(四)药物消除动力学1.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eliminationkinetics)是指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也称线性动力学(1inearkinetics)。其微分方程式为:dC/dt=-keC;积分方程式为:Ct=Coe-ket。多数药物以一级动力学的方式消除。动力学的方式消除。2.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eliminationkinetics)是指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也称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kinetics)。其微分方程式为:dC/dt=-k0;积分方程式为:C=-k0t+C。通常是因为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能力达到饱和所致。3.混合消除动力学一些药物在体内可表现为混合消除动力学,即在低浓度或低剂量时,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达到一定高浓度或高剂量时,因消除能力饱和,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再改变,按零级动力学消除。表述混合消除动力学的数学公式通常以米一曼氏方程式(Michaelis—Menten)表示:dC/dt=-Vmax*C/km+(Michaelis—Menten)表示:dC/dt=-Vmax*C/km+(五)体内药物的药量一时间关系1.一次给药的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单个剂量一次静脉或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曲线,即药一时曲线。口服的药一时曲线的最高点称峰浓度(peak,concentration,Cmax),达到峰浓度的时间称达峰时间(peaktime,Tmax)。药一时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称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其大小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后的总量。2.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人体内的药物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steady-stateconcentration)。多次给药后药物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仅决定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一般来说,药物在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不变时,约经4~5个半衰期可分别达到稳态浓度的94%和97%。(六)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1.消除半衰期(hallifet1/2)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的半衰期计算:t1/2=o.693/k;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的半衰期计算:t1/2=0.5C0/k2.清除率(clearance,CL)是指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也称血浆清除率(plasmaclearance)。其计算公式为:CL=A/AUC0-→∞3.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Vd)当体内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volume“distribution,Vd)。Vd=A/C4.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称生物利用度,即:生物利用度=A/D*100%。5.清除速率(rateofelimination,RE)指单位时间内被机体清除的药量。RE=CL*Cp6.清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rateconstant,K)K=0.693/tl/2(七)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1.靶浓度(targetconcentration)合理的给药方案是要使稳态血浆药物浓度(Css)达到一个有效而不产生毒性反应的治疗浓度范围即靶浓度。2.维持量(maintenancedose
本文标题:药理学第6版教材配套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4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