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笔锋犀利莫让“公示”变成“告示”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有的单位和部门,在任用干部前,只是敷衍了事地贴一纸“通知”或者在小范围内顺便“说一下”,把严肃的干部任前公示变成了简单的“告示”;有些基层干部群众也把“公示”当成“告示”,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一看了之。干部任前公示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克服用人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制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对公示对象有一说一,达到公开公平公正选人用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目的。然而,制度再好,也需要有认真执行才能显示出效果。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如果执行不好,让“公示”变成了“告示”,那么群众所看到的就只是组织的意见和决定,看不到拟提拔任用干部的整体状况,就会认为干部公示不过是走走过场、摆摆形式、做做样子罢了,说了也白说,对公示产生反感,从而导致不想参与、不愿参与。即使有些群众对公示对象有看法,甚至有反对的意见,但看到这样的“告示”,就以为这次的选拔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多说话恐怕会得罪人、遭报复,于是也就只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一来,群众的监督就无从谈起,这样的“公示”也就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意义。要使公示真正达到目的,就要加大对公示制度的宣传力度,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为我们选拔优秀干部尽一份力;要2力戒形式主义,正确对待广大干部群众对公示对象提出的不同意见,对群众反映的公示对象违纪违规的线索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向反映人反馈结果,让大家看到公示制度的成效,从而提高参与的积极性。莫让“种种原因”成遮羞布“由于种种原因,某些部门的工作进度有些慢”、“由于种种原因,某项措施的落实力度不太够”、“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干部的工作劲头不太足”……“种种原因”几乎成了少数干部的口头禅,在会议讲话中并不鲜见。能点出不足、承认错误、反省自身,固然是好事,但每逢分析原因,都用“种种原因”来代替,就难免有敷衍塞责之嫌。“种种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怕问题太严重不便讲出?是责任心缺失疲于分析?还是怕得罪人刻意隐瞒?有的时候怕是说者不清楚,听者也懵懂,披着“自我反省”外衣的总结大会,最终只能在“种种原因”这块“遮羞布”的掩饰下草草了事。拿“种种原因”当遮羞布的现象,虽为数不多,却影响不小,伤害颇深。一伤工作原则,出了问题都拿“种种原因”当托辞而不点名、不批评、不追责,原则便成了圆滑,揭短便成了护短。二伤群众利益,“种种原因”实质是对认识问题的不深刻、不重视、“冷”处理,如此一来,解决难点问题、保障群众利益的“维权会”便成了走形式、做样子的“过家家”。三伤工作作风,拿“种种原因”当遮羞布,对问题原因不细查、不深究、不思考,共产党人“讲认真、务实效”的工作作风便成了一纸空谈。3由此可见,如果不重视“种种原因”,紧随其后的将是种种问题、种种矛盾、种种落后的积压。“种种原因”流行,正是领导干部缺乏责任心、怕得罪人的体现,更是不认真、不求实工作作风的败坏。面对问题和缺点,领导干部要放下情面敢较真,要敢于拿掉遮羞布,敢于将“种种原因”对号到具体环节、具体责任人;要面对问题敢负责,将“种种原因”隐藏的深层次矛盾挖掘出来、公布出来;要解决问题不手软,将“种种原因”暴露的种种问题,件件落实,一一解决,而不是浅尝辄止、敷衍应付。基层干部莫做“提线木偶”近日笔者与基层干部交流时,一名乡镇干部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状态:全年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剩余的三分之一才能自己干点活,大多数时间里,就像“提线木偶”一样,按照上级的指令行事。基层工作任务重,上面千根线,全靠下面一根针。上级的各项农村政策要靠乡镇干部来落实,农民的温饱冷暖需要乡镇干部来关心,新农村建设需要乡镇干部来带领。作为与农民群众接触最密切的干部,乡镇干部繁忙劳碌、苦累缠身是肯定的,甚至已经成为了常态。但这不能成为甘做“提线木偶”的借口。诚然,乡镇干部成为“提线木偶”固然与上级部门“好烦其令”有一定关系,但“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就乡镇工作而言,“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一名乡镇干部对日常工作4满足于上传下达、下情上送,满足于“守摊”、“应付”,当地发展没有一点“谱气”,对任务没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表”,对工作没有一点主动性,其工作业绩也就可想而知。事业的成败在于自身的努力。作为乡镇干部,既要善于真抓实干、攻坚破难,又要能审时度势、智干巧干。在做好上级“规定动作”的同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创新百姓易于接受的“自选动作”,切莫沦为“提线木偶”,不懂变通,贻误事业的发展。新官上任莫让承诺成“浮云”各级换届选举陆续展开,一部分新当选的领导干部带着群众的希望开始奔赴工作岗位,履行新的职责。笔者窃以为换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选出群众满意的“当家人”仅仅是一个开始,当选的“新官”如何履诺、践诺?任重道远。新官上任莫让承诺成“浮云”,要谨防三种“涉诺综合症”发生。一是“有诺不践”。不少当选的干部,认为换届选举一结束就“大功告成”,承诺时轰轰烈烈,兑现时无声无息,早就把换届选举过程中对群众的承诺抛之脑后,大有“我已当选,你奈我何”的感觉。官照当,奖照拿,级照升,就是不践行诺言,投机钻营的人占到了便宜,反倒是老实人得不到应有“实惠”,久而久之,必然影响优良风气的树立。因此,要根治“有诺不践症”,就应该加强对“新官”上任后的“问责”,对干部的承诺情况及时进行考核、盘点和问责,让履行职责、兑现承诺好的干部得到奖励,让“有诺不践”的“混日子”干部得到处罚。5二是“为诺而践”。有些干部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急功近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和“政绩工程”,承诺了许多诺言。开展工作之后明明发现不可行,依然“强行上马”。为了保自己的那点“官位”,拿着集体利益当“老好人”,不该做的做了,不该给的给了。貌似履行了承诺,实则损害群众利益。要根治“为诺而践症”,就要以深入调查研究为前提,对于要上马的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群策群力,集体酝酿,民主决议之后才能实施,切忌虎头蛇尾,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潭。三是“打折屡诺”。顾名思义,承诺依然履行,不过要给承诺事项打个折扣。有的干部当选后持观望心理,抱着等等看、慢慢来的想法,如果群众没有什么意见就当做什么都没承诺过;如果群众有意见,就赶紧“临时抱佛脚”,打折扣的办。如此这般,群众心里难免嘀咕,慢慢的对干部也就失去了信心,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因此受到了挑战。人无信不立,事业亦然。要治愈此症,就要严格问责纪律,加大问责力度,切不可“问”者避重就轻、隔靴搔痒,甘当“好好先生”,“答”者轻描淡写、不痛不痒,仿若“蜻蜓点水”。“干部诺言重千金,践行承诺不打折”应该成为每名履新干部的行为准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群众信任,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新锐及时品味温家宝总理的“忠告”与“勉励”温家宝加重语气说道:我想给同学们说的是,要做大事而不要做大官。一个人职位再低,只要为人民做好事,人民就会永远记住6他。一个人职务再高,不为人民办好事,终究会被人民唾弃。我的信念就是,永远同人民在一起,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献身。这是对同学们的忠告,也是对我自己的勉励。(据4月28日《人民日报》)读罢这篇侧记,真的为温家宝总理的话而感动和鼓舞。其感动的是,温家宝道出了为官之要,为人的基本品行。“一个人职位再低,只要为人民做好事,人民就会永远记住他。一个人职务再高,不为人民办好事,终究会被人民唾弃。”而在现实中,有人做官想的不是如何把事情做好,更不必说做大事,整天的可能就想着如何升官,如何发财,以至于被金钱美色所击倒,其结果不仅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被人民群众所愤恨,所唾弃。与之相反是,杨善州做官就想着如何把事情做好,想着为群众解决困难,退休了,仍不忘记为国家,为社会,为群众尽其所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因此,杨善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再则,就是被誉为“雷锋传人”鞍钢公路管理员郭明义,10多年来,他以“雷锋传人”为荣,助人为乐,不图回报,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余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为这些穷孩子送去希望。对此,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由此可见,温家宝总理的“忠告”与“勉励”,既是希望与警7示,又语重心长,其意义十分深远!视角独特做好群众工作不妨先“下车”近日与一位老干部谈论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时听到一则趣闻:他年轻时骑自行车去村里办事,中途见一位老农蹲在田间,便下了车向他问路,没料想这位老农急忙站起来,几步赶到田边给他指路。他“受宠若惊”:“你在地里跟我喊一嗓子就可以了,用不着走过来。”老农笑了笑:“你都先下了车,我不站起来跟你回话不好。”原来如此,简单一个“下车”的动作便让群众对一名干部有了判断。不下车,坐在车座上,群众感觉你跟他们有距离,会摆架子,直觉便不愿与你交流;先下车,后问路,群众会觉得你容易接近,值得信任,这才会敞开心扉跟你讲真心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干部是否心系群众冷暖,不是看嘴上说的多好听,而是要看是否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要求干部开展工作时不能盲目尊大、颐指气使,让群众感到有距离、有隔阂,要时刻保持一颗情为民所系的公仆心,一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责任心,一颗事无巨细、不厌其烦的耐心,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着手,从“下车问路”这样的小事做起,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着实把每一个群众的疾苦放在心里,记在脑里,解决在最短的时间里,这样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推进我们的工作。“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下车问路”看着是件小事,8反映的却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事关人心,值得每名党员干部深思。领导干部莫缺三种“官样”老百姓经常用“有没有官样”来看一个干部。“官样”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为官的样子。为官要有“官样”,不但古代讲,时下同样要讲。但时下,有“官样”已经成为一种讽刺,没有“官样”反而成为了一种赞扬。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官样”十足:前呼后拥,趾高气扬,一看就是官。这样的官,未必受群众欢迎,其结果是脱离了群众,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这样的官样是要不得的。那么,领导干部要有什么“官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官样”。作为领导干部,能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明白自己肩负的职责使命,在社会变革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官样”;能不断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官样”;能不受条条框框的影响,敢于突破旧体制、敢于承担风险,推进事物向积极方向发展是“官样”。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在这方面,焦裕禄就是所有官员的榜样。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官样”。为官者是否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来衡量。对于领导干部来讲,用实际行动感动群众,取信于民,以心交心,以情换情,心里始终装着群众的喜乐哀愁,其清廉务实的作风自然深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正气乃光明正大之气。弘扬正气,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勤勤恳恳为民。正所谓“风正,心齐,气顺,劲足”,大业可期,大9事可成。为民造福,替民解忧的“官样”。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顺民心、解民忧、体民情,与百姓心贴心、知百姓冷暖,是一任领导干部为官之公道。视角独特换届要使用好“有争议”干部最近,最年轻市长周森锋在争议声中拟被提拔任职。笔者看到这一新闻,为之欣喜。如果干部有争议,就把干部放到一边,不宜重用。有时候就会把一个好的人才埋没了,带来了人才的严重浪费。周森锋是幸运的,笔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干部脱颖而出。所谓“有争议”,就是领导、群众对这些干部评价不太一致。有的可能是对自己要求不严,以至于争议不断。但还有一种有争议的
本文标题:网评集锦[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4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