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23青少年近视的防治
青少年近视的防治临洮县党家墩初中桑斌目的1.进一步调查近视眼的发生、发展及影响因素2.跟踪记录(3年)不同年龄组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视觉的发育和近视眼的发生情况。3.在随访期间我将免费为孩子进行正规而详细的眼科及眼视光的检查(每年一次),严密观察孩子眼睛的生长发育,一旦发现问题将立即与学校和家长沟通并提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控制方法。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眼球快速发展期1.出生~3岁:16mm-19.5mm2.3岁~18岁:19.5mm-24mm什么叫近视眼?眼在放松调节时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屈折后,成像在视网膜前方,使远距离目标不能清晰在视网膜上成像,造成看远模糊的现象。按程度分为:轻度-0.50~-3.00D中度-3.00~-6.00D高度大于-6.00D青少年近视患病率1.卫生部、教育部最新调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人数居世界之首2.其中国内小学生患病率约10~20%,初中40~55%,高中生60%~80%以上,大学毕业生为80%~85%以上3.国内近视眼患病情况的调查,估计全国平均近视眼患病率约为33.6%,即我国约有3亿近视眼患者,其中近半数为少年儿童0102030405060708090低高小中高大青少年近视相关因素1.遗传因素2.发育因素3.环境因素4.配镜不当5.其它:饮食因素、眼睛自幼患有影响视力的疾病导致发生近视等近视发生的早期症状1.早期出现光线暗时视物不清,有时看远处模糊,眼睛易疲劳,休息以后症状缓解。2.继续发展则出现持续性看远处模糊,重影,视疲劳等。3.视疲劳时部分人可伴有眼睛灼热、发痒、干涩、胀痛等。4.原来成绩很好的小朋友出现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对原来喜爱的东西也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下降。夜间睡眠不佳,容易倦怠和食欲不振。诊断近视眼的检查(12~18项检查)1.全面眼科检查裂隙灯显微镜下查眼睑、结膜、角膜、泪液膜;眼压;眼底等2.科学的医学验光包括客观检影或电脑验光,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双眼屈光平衡,调节功能和融合功能的检测,双眼视和立体视评判等,综合检查眼睛的功能。验光配镜要达到最清晰,最持久,最舒适。3.视光学特殊检查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A超测定眼轴的长度等,角膜曲率的测定等,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测定,角膜内皮细胞,色觉等近视眼的控制和治疗方法普通框架眼镜框架眼镜:双光镜或青少年渐进多焦镜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非手术隐形眼镜角膜矫形镜(Ortho-K镜)方法其它:药物、理疗、训练等手术:角膜、晶体、巩膜手术等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的优缺点优点:1.提高视力2.视物清晰,不失真,不变形3.视野宽广4.矫正不规则性散光5.提高对比敏感度6.减少像差缺点:1.初戴有轻度异物感,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2.护理不如框架眼镜简单3.费用相对较框架眼镜高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适应症1.所有年龄段的近视、远视、散光患者2.青少年近视散光快速增加者3.角膜散光较高者4.长期配戴SCL后出现角膜缺氧现象的角膜接触镜依赖的高度屈光不正者5.需长期时间配戴角膜接触镜者6.由于手术、外伤等因素导致角膜不规则散光而引起视力不良者7.轻、中、重度圆锥角膜,戴镜可显著提高视力并控制病情发展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控制治疗近视疗效观察1991年美国研究小组8~13岁青少年120人,观察三年RGPCL近视加深0.16D/年框架眼镜近视加深0.51D/年1997年新加坡研究小组RGPCL比框架眼镜近视加深少0.34D/年角膜塑形镜优点:1.快速降低近视度,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2.可预测、安全、可逆转3.非侵入性治疗,不破坏角膜组织4.矫正过程简单,方便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缺点:1.因为个体差异,近视度数降低的速度及程度不同(约80%的人在3~6个月內可降低300~500度)2.护理不如框架眼镜简单角膜塑形镜适应症1.7岁以上,近视眼患者。2.参加娱乐和体育活动时不方便配戴框架眼镜者3.某些特殊职业的轻度近视患者4.希望在短时间内降低近视度数者5.无角结膜疾病和其他疾病6.无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的禁忌症近视眼的预防认真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和营养均衡。1.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做到“三个一”。2.不在乘车、走路或卧床情况下看书。3.用眼45分钟后应休息10分钟左右并远眺。4.照明应亮度适中,无眩光和闪烁,黑板无反光,桌椅高度适中。5.勿在阳光直射或暗光下阅读、写字。6.减少看电视、用电脑时间。7.建立眼的保健制度,定期作视力及眼部检查,如有异常及时矫治。近视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视觉健康的重要因素,社会、学校和家长应当共同行动起来,保护孩子的眼睛,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世界。
本文标题:23青少年近视的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5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