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6资格考试(北大中学 第六章)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08-10《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教材》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2.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3.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理性-情绪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等。一、什么是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说,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率、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说,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的协调一致、内容与现实的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以及人格的完整与稳定,能够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二、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明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身体、智能以及情感的协调统一;(2)适应环境,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3)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有效发挥自己的实力;(4)能够体验到幸福。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智力水平正常(二)自我意识正确(三)人际关系和谐(四)生活积极平衡(五)社会适应良好(六)情绪乐观向上(七)意志行为健全(八)人格完整统一(九)心身特征一致1、心理健康的概念。2、心理健康的标准。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本节知识要点一、抑郁症(一)概念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通常病前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作诱因,慢性起病,肯定而不太严重的抑郁伴有神经症症状,工作、交际、生活能力受影响较轻,有求治欲望,人格完整,病程持续2年以上。第二节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二)中学生患有抑郁症的临床表现1、经常失眠2、疑虑重重3、情绪异常4、性格变态5、行为反常6、类似神经衰弱(三)矫正方法1、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和鼓励;2、以坚定而温和的态度激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与人际交往的乐趣;4、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变学生以习惯的自贬性的思维方式和不适当的成败归因模式,发展对自己、对未来的更为积极的看法;5、也可服用抗抑郁药物来缓解症状。二、恐怖症(一)概念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通常分为场所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特定的恐怖症三种类型。(二)临床表现一般来说,中学生患有恐怖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交恐怖症2、学校恐怖症3、特定对象恐怖症(三)矫正方法1、父母要有毅力和耐心,要坚决而友善地鼓励孩子和要求孩子。2、改善班级中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校氛围。3、适当减轻学习压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4、采用逐步脱敏,让学生顺利过渡恐惧对象。三、焦虑症(一)概念焦虑症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焦虑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亚型。(二)临床表现1、与环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2、精神运动性不安。3、伴有身体不适感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一般来说,中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主要表现为: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三)矫正方法中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有四方面:(1)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2)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3)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4)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矫正时,主要采用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方法,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四、强迫症(一)概念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功能性障碍,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但又无法摆脱而愈感到紧张和痛苦。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二)临床表现强迫症的临床表现是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患者可仅有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或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动作。1、强迫性观念的临床表现(1)强迫性穷思竭虑。(2)强迫性怀疑。(3)强迫性对立观念。(4)强迫性意向。2、强迫行为的临床表现(1)强迫性仪式动作。(2)强迫性洗涤。(3)强迫性询问。(4)强迫性计数。(三)矫正方法强迫症属于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它之所以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1)与人的人格特点有关。(2)成人禁止孩子表达负面的情感;(3)强迫观念与强迫动作是我们无意识地防止具有威胁性的冲动进入意识的一种替代方式。因此,对强迫症进行矫正时,经常采用两种方法:(1)日本的森田疗法(2)“暴露与阻止反应”法五、网络成瘾(一)概念网络成瘾也叫网络成瘾综合征,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存在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二)临床表现1、上网行为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持久(至少已1年)和频繁反复发作的上网行为对社会、职业、财产及家庭的价值观念和义务都已造成损害。2、对上网有一种难以控制的强烈渴望,脑子总不断浮现上网的想法、行为以及网上的场面。3、由于长时间的上网行为,导致其昼夜颠倒、睡眠过少、疲乏、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三)矫正方法(1)当事人可采用行为疗法,通过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2)教师可以采用认知疗法,针对网络成瘾问题本身及背后的问题,如学业不良、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与当事人进行谈话沟通,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以及网络成瘾的危害。(3)家庭功能失调造成的网络成瘾,还可以通过调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矫正网络成瘾提供条件。1、抑郁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矫正方法。2、恐怖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矫正方法。3、焦虑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矫正方法。4、强迫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矫正方法。5、网络成瘾的概念、临床表现及矫正方法。本节知识要点一、强化法(一)基本原理强化法是行为治疗中经常使用的策略,是指系统的使用强化手段去增加某些适应性行为,以达到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以操作学习理论为基础,即个体活动的结果直接影响其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如果行为的结果是积极的,就会形成条件反射,这种行为在以后还会发生;如果行为的结果是消极的,就会产生消退作用,这种行为在以后不会出现。第三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二)强化的类别与强化物1、根据强化过程中刺激物的呈现或减少,可以将强化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2、强化物是指在强化实施的过程中,行为反应所伴随的刺激物。在中学生的强化物中包括正强化物和负强化物。(三)强化的效果影响强化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行为反应同后果产生的时间间隔。(2)行为反应同后果之间的一致性。(3)强化物与行为人的关系。(四)强化法的具体治疗技术1、行为塑造法2、代币奖励法3、渐隐技术4、行为消退法二、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沃尔普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是应用最广和研究最多的行为治疗方法之一。它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莫名的焦虑症和恐惧症。(一)基本原理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来访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二)实施步骤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2、放松训练3、系统脱敏练习三、认知疗法认知疗法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产生,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它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辅导者的任务就是与来访者共同找出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来访者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随着不良认知的矫正,来访者的心理障碍亦逐步好转。(一)基本原理一般来说,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1、认知影响行为2、治疗的关键在于重构认知(二)实施步骤1、建立求助动机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3、实际处理日常生活问题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三)认知治疗的基本方法1、认知方法2、行为方法3、情绪方法(四)注意事项认知疗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学生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恐惧症、学校恐惧症、考试前紧张焦虑等。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受到限制,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有效认识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并不是所有的疾病和心理问题都有效。四、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是认知治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疗法之一,该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整体模型是“ABCDE”,是在埃利斯的“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一)基本理论观点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仅仅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可以影响情绪和行为,不良的情绪与行为均由不合理的认知信念导致,人们内在的心理问题由他们对事物或情境的解释、评价造成,通过纠正或改变来访者的思维方式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困扰。1、ABC理论ABC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埃利斯提出的一种情绪认知理论,它是理性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A是指诱发事件。B是指信念。C是由信念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该理论认为,情绪和行为并非由事件本身引起,而是由于人们对这一事件的信念造成。决定人的情绪反应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态度和想法。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想法,进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反应。2、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的三个典型特征:(1)绝对化要求(2)过分概括化(3)糟糕至极(二)治疗实施步骤1、心理诊断阶段2、来访者领悟阶段3、辩论干预阶段4、再教育阶段5、巩固治疗效果阶段五、来访者中心疗法(一)基本理论观点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的具体应用。罗杰斯认为,咨询成功的关键,在于辅导者与来访者之间的治疗关系,只要能投入治疗关系中,人们就能朝自我引导的方向成长。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利用有利于辅导者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接纳和移情的治疗方法。(二)基本步骤第一阶段:来访者前来求助,辅导者向来访者说明治疗的情况。第二阶段:辅导者以友好、诚恳的态度来鼓励来访者自由表现情感,接受、认识、澄清来访者的消极情感,接受和认同来访者的积极情感。辅导者对来访者的消极或积极情感不加以赞赏,也不进行道德评价。第三阶段:来访者成长的萌动,他们开始领悟和了解自我。第四阶段:在良好的、被人尊重、理解和接受的治疗氛围中,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第五阶段:辅导者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和应采取的行动。第六阶段:治疗效果产生,来访者开始产生某种积极的、尝试性的行动。第七阶段:治疗效果的扩大,辅导者开始帮助来访者发展领悟,并扩大领悟的范围。来访者体验到进步,得到人格的重建与行为的改变,进一步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搜索自我。第八阶段:来访者的全面成长。此时,来访者处于积极的成长过程中,辅导者与来访者的关系达到顶点。第九阶段:治疗结束,治疗关系终止。(三)基本技术1、重视治疗关系2、无条件积极关注、移情与言行一致3、非指导性的治疗(四)注意事项1、咨询关系是促使来访者发生积极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2、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咨询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来访者,来访者面临着决定他们自己的机会;3、一个潜在的局限是一些正在接受训练的初学者倾向于接受没有挑战性的来访者。1、强化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2、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3、3、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4、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治疗实施步骤。5、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观点、基本技术、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本节知识要点
本文标题:6资格考试(北大中学 第六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5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