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9讲精准审题巧妙立意1、审清题目,明确主旨2、立意巧妙,吸引读者1、如何审清题目2、创新思路,理清结构一、学会审题审,是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的意思;审题,就是在动笔作文之前,先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命题作文,由于指定了题目,限定了作文的内容和写作范围,因此,审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它是动笔前最关键的步骤,是保证选材合理、构思正确的前提(也可以说是构思的开端),是防止作文离题偏的一项重要措施。主旨情理志父母亲热爱自热爱祖师友之热爱生艺术情造福人修身立报国强立业立品德修求学治社会生宇宙自万事万物万事万物怎样审题呢?审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逐字逐词地审读、圈点和思考分析,理解题目中各字词(特别是关键字词)的意思。一、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通过审读、圈点、分析可以做到:1、明确题目要求记叙(或说明)的重点,以及所限定的范围。如题目:《我的小伙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写人的题目,且主要是写一个和自己同龄或近龄的人。《我和我的小伙伴》,也是写人的题目,但要写两个人,且要不分主次。《我尊敬的一个人》是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是写自己的长辈、老师,比自己的年龄大的人;《我熟悉的一个人》,是写人,主要写一个人,既可以是自己的伙伴、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长辈、老师。显然,这组作文题目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限定了人物。《一个刻苦学习的人》,《一个把方便让给别人的人》,《一个关心集体的人》……显然,这组作文题目也都是写人的,都要求写一个人,而且都限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2.从题目要求确定作文使用第几人称如:《我学会了电脑操作》、《这次活动教育了我》、《可爱的家乡》、《老师,我想对您说》、《我有一个梦》等题目,就必须用第一人称来写,也就是全文必须要以“我”的口气来叙述,既要写清“我”的经历或见闻,又要写出“我”的感受;而《一位可敬的清洁工》、《他真怪》等题目,就可以采取第三人称的形式来写,也就是作者不在文章中露面儿,全文始终以第三者的口气来叙述,称文章中的人物为“他(她)”或“他们”。3.学会确定“题眼”“题眼”,即题目中的重点词。它不但透示出作文要记叙的重点,也往往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所以,学会确定“题眼”,不但能够提高审题的速度,而且也为抓住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写好作文打下了良好基础。如果不会确定“题眼”,也就很难把命题作文写好了。怎样确定“题眼”呢?可采用以下步骤:第一步,用横线“/”把题目划分成几段。如:《动人的一幕》这个题目,就可以划分为“动人的”、“一幕”这两段,并在题目下面用“____”标出。第二步,逐个理解每段词语的意思。如:“动人的”,指感动人的、令人激动不已的;“一幕”,指某种特定的、比较短暂的情景或场面。第三步,弄清各段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题眼”。如:这“一幕”不能是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的,也不能是低下庸俗的,必须是具有某种现实意义而激动人心、令“我”动情的情景或场面。这样分析思考,也就弄清“动人”一词原来就是这个题目中的重点,是“题眼”。这就为抓住“题眼”构思、作文,使文章切题、中心突出提供了保证。二、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题型。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分析题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第二应细读提示中对空白处的要求和限制;最后根据提示展开联想,搜寻最适合写作的材料。补写文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提示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最想写、最有把握写好的内容填上。例题:____给予____提示: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我们曾经感受过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也曾将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请围绕“给予”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审题解读】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给予”,“给予”就是“给”的意思,它包括物质上的给予和精神上的给予。“给予”是双向的,既可以是他人给我,也可以是我给他人。“提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一句,它点出了“给予”带给人的感受,同时也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调,那就是“快乐”。提示中的几个小句子同时起到了辅助选材的作用。“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提示了选材的第一个角度,他人、社会、生活给予“我”,“我”是接受者;另一个角度是,写自己把“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我”是实施者。后面的省略号则涵盖了更多的内容。无论选取哪种材料,一定要注意写出“给予”的过程,写出“快乐”的感受。三、给定范围,自拟题目此类作文,命题思路是先明确一个“靶心”,再要求考生自拟题写记叙文。命题者在命题时,为考生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引领性提示。这些提示在材料选择和习作思路上,给了考生一个重要的导引,使考生对主题的感悟有了个性发挥的余地。对于这类题目,应做到:首先审读提示语,抓住其中关键词;其次,提示语中常常包含着命题者对选材范围的规定,审读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提示语”中各分句的意思。学会抓提示中的“选材点”,与自己的素材积累建立联系。例题:在喜庆热闹的春节、欢欣快乐的儿童节、幸福温馨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周末……我们总是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们欢聚一堂。那场面多么令人留恋,那故事多么令人难忘。请你围绕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欢聚”,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50字以上的纪实作文,题目自拟。【审题解读】这是个提供了核心词的自命题作文,核心词是“欢聚”,“欢聚”就是快乐的团聚。提示中第一句从两个方面明确了选材的范围。“在喜庆热闹的春节、欢欣快乐的儿童节、幸福温馨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周末……”罗列的生活场景都是考生所熟悉的,同时又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省略号还省略了其他的时间和场景,这样让考生人人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我们总是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们欢聚一堂。”明确了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事情发生在“我”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这些人物之间。第二句话“那场面多么令人留恋,那故事多么令人难忘。”一方面提示考生写“欢聚”不仅要有场面描写,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作支撑。另一方面提示考生文章情感基调为留恋、难忘。第三句话“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欢聚’”突出了故事的难忘,明确了选材的典型性,点明了核心词“欢聚”,要写出愉悦的感受。通过将提示语分层次解读,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我们的审题过程才算完整,题意才有可能理解正确。二、立意“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1、正确,有针对性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否是评价文章好坏的根本依据。话题或材料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切题才算真正的正确。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此外,还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2、思想要深刻意不仅新,还要力求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初中学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3、立意要新颖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不能看到生活一点现象就拿起来涂涂抹抹,而是在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而立意做到新颖巧妙,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吸取新思想,获得新感受。4、简明集中就立意而言,简明、集中是对主题的要求。相反,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要做到“简明”,就需要高度的概括力。思维不进行概括,表象就无法升华为本质,认识就无法实现理性的飞跃,思想就不可能达到简明、集中了。“简明”要求思想内容上单一集中。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写得深刻,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总之,好的立意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让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前围绕上述几点来考虑主题,定能写出思想发光的好文章来。三、问题作文剖析经历风雨一颗流星划破夜空,那是我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的痕迹……——题记在风雨中感悟远处,红日降落,鸟雀归巢。偶尔从树丛中传来“叽叽喳喳”的叫声,在这怡人的假日里,我随着父亲来到了田地里。霞光近照,映红了父亲的身影,似乎更可以显示农民的辉煌。只见他左手扶着犁,右手扬着牛鞭,牛不听使唤,可父亲手中的鞭子却不去鞭打那倔强的牛。也许这就是一种感情,尽管是在人与动物之间。想起父亲每天就只不过在这方圆几公里内徘徊,画地为牢,只知道在清苦中自得其乐,在贫寒里津津乐道,从来没有兴尽悲来的忧愁,只懂得把一切默默承受,这或许就是农民的本性,对生活不苛求,对社会不挑剔。正如那时他对我那番教诲之言,永远响彻我的耳畔。想到这儿我不由得双眼涨潮,手中的活儿加快了速度。在风雨中成长天,冷,月,圆。眼下灯火阑珊,星光灿烂。在这宁静的夜晚里,我与母亲同坐在微晕的灯光下做着针线活。那闪闪的灯光照在母亲的脸庞上,那双鬓白发显而易见,皱纹早已爬上了她的脸上。想起小时候,我总爱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帮我补鞋,而母亲也总是很慈祥地一针一针地缝着。可我从来不珍惜那织进母亲心血的布鞋,成天“绑”在脚下“骄横纵驰”,害母亲熬了许多不眠之夜,可母亲总是和蔼地说道:“孩子嘛,总会好动一些的。”现在固然不需要母亲再帮我补鞋了,但每次想起以前的那一幕幕,都是记忆犹新。我深情地凝望着母亲苍颜白发,手中的活儿不由得加快了速度。在风雨中成熟微风轻轻地吹过我的脸颊,拂起我颊边的头发,仿佛在向我低声诉说。同学们都回了家,唯独我还在教室里徘徊。这次期中考分数下来了,与我想上的理想高中去年中招的分数相比,还差两分。“两分”,多么沉重的两分啊!它会让我犹如断翅的雁儿,从此无法翱游于蓝天;它会让我犹如干涸的大地,从此无法哺育幼苗;它会让我犹如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只,从此无法回归温暖的家乡。它会……在这百般的思索中,我的心情是那么地沉重与复杂。但我却没有因此气馁,更没有失去信心而变得自暴自弃。在我心灵深处受到一股动力,仿佛要让我直冲云霄。或许这就是成熟吧。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考试之后,若还不能够完全调整自己的心态,化失败为动力,那么我岂不是太悲哀了吗?想到这儿,我的心更加坚强了!问题剖析:本文看似章法不错,但主体部分选材有问题。主体部分第一板块“在风雨中感悟”,感悟了什么呢?“画地为牢”,“在贫寒里津津乐道”,“这或许就是农民的本性”。认识上承在着严重错误。还有“正如那时他对我那番教诲之言”,文中看不出“那番教诲之言”是什么。“手中的活儿加快了速度”,手中的活儿是什么?也没有交代。再如第三板块中,“两分”,竟然让作者如此沉重:“它会让我犹如断翅的雁儿,从此无法翱游于蓝天;它会让我犹如干涸的大地,从此无法哺育幼苗;它会让我犹如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只,从此无法回归温暖的家乡。”后面的转变很突然,没有铺垫。这篇文章章法、语言都不错,但内容不行,打满分是不当的,最多是及格分。A一、分析下列作文题目,按照要求将题目分类:1.早晨2.好姑姑3.友谊4.比赛5.上学路上6.放学以后7.我的妹妹8.我和妹妹9.我爱劳动10.难忘的一天11.和好限制中心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时间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制地点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小学语文部编版6年级重点知识汇总小六语文第19讲:精准审题-巧妙立意(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6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