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研究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研究作者:赵艳飞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肖静华.谢康.周先波.乌家培.XIAOJing-hua.XIEKang.ZHOUXian-bo.WUJia-pei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该文借助谢康(2005)提出的条件趋同与无条件趋同模型,建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规范研究模型.分析发现,相对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阶段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相持阶段是极其短暂的、不稳定的.虽然在形式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趋同过程的重复,但这两个阶段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信息化跳跃是这种区别的突出特征之一.2.期刊论文周毅信息化与工业化-黑龙江水专学报2003,30(4)在以知识经济浪潮为背景的信息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迈入中期阶段,取得可喜成就,同时面临严峻挑战.工业化使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经济结构的合理转变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信息化是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工业化发展直接导致信息化,信息化发展以工业化为基础和手段.我国的战略与对策是:选择跨越式发展战略,处理好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在工业化中实现工业信息化,在信息化中实现信息工业化,市场化与知识化协调发展.3.期刊论文毛建儒.赵素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山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26(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山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山西已具备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条件.为了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早日实现,必须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渗透、协调发展.4.学位论文徐险峰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2005一、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开始重塑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代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被深深地打上醒目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烙印。而此时,中国的工业化还未完成,却已经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了。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才不会再次失去发展的机遇,才不被高速前行的现代化列车远远地抛在后面,才能在新的世纪里实现国家振兴与民族富强之梦,是中国正面临的重大课题与考验。发达国家的经历已经证明,信息化是当代促进工业化的最强大的动力。我国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已不能继续走先污染再治理、高消耗低效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先工业化再信息化,而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便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发展道路已被指明,如何走好这条道路以达到目的就成为下一个关键问题。虽然对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取得共识,广大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也在各自的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多的进展与成果,但对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还远为成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许多关键问题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许多新的问题还有待于探讨,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相对的新颖性、创新性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进行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根据已有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总结,结合对若干重大关键的问题的思考,试图对“如何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作出自己的有一定价值的回答,并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体系做出一定的贡献,以期对实际工作和相关理论研究产生一定的参考和支持价值,为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本文以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研究对象,同时还涉及到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方面的内容,但主体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按照“性质—战略问题—着力点—支撑体系”的逻辑展开,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若干关键、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主要内容分为五大部分,即五章,包括:第一章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述评、第二章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空性、第三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几个战略问题、第四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着力点、第五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支撑体系。本文认为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途径,这一新型发展道路既是一个时间范畴(即历史性),也是一个空间范畴(即区域性),即具有时空性。因此,在具体地制定和实施这一发展战略时,战术的选择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而异。对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时空两方面特性的把握,将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具体实践活动适应特定的主客观条件要求,是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本文还认为,要走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准确把握好几大战略问题,找准着力点,建立坚实而健全的战略支撑体系,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抓住关键,全面发展。基于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空特性的认识和如何走的总体思路,本文在后面的三章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和系统化的研究论述。首先,要做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抓好四大战略性问题:(1)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大力发展;(2)“三农”问题是关乎整个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信息化不仅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也能有效带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国家的稳定发展与社会和谐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同样是从国情出发,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降低传统产业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和效益,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工业化和保证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4)任何工作的完成和事业的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取决于人的素质、能力与努力,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仅能够提高各项工作的绩效,也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就是不同的企业的发生和发展的进化史。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必然成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主体力量,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企业信息化必然成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中的首要着力点。因此,本文专门探讨了企业信息化的动因、建设,以及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最后,要使“着”在企业信息化这个“点”上的“力”有一个坚实而稳定的支撑系统,以保证“点”的建设取得实效,扩大和加强“以点带面”效应,应抓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一信息化的核心环节,对相应的制度进行有效安排与创新,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继续建设与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下大力气缩小乃至消除“数字鸿沟”。三、论文的主要贡献本文在研究角度、研究的思路和主要观点等各方面有一些创新之处,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韵理论研究与发展有所贡献。第一,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从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特征,及实施途径四个方面综合和总结了目前已经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也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二,本文整体的研究框架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按照“性质一战略问题一着力点一支撑体系”的逻辑展开,思路清晰、结构比较严谨简洁、体系较完整、重点突出,初步设计了一个新的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课题进行研究的框架体系。第三,明确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一个时间范畴,又是一个空间范畴,具有时空性”。并进而指出,“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需要一切以时间、空间为转移,辩证地选择和调整具体的发展路径。”无论从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性质与特征的认识方面,还是从更好地选择具体发展模式和制定相关政策方面,该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第四,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若干战略问题进行了准确的概括。对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这四大战略问题进行了专项论述,认为上述四方面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关键,也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第五,明确提出企业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着力点,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特别突出了企业信息化对于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将其视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着力点,并对此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与论述,提出了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价值,有利于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抓住“牛鼻子”,集中力量,以点带面,取得更好的发展成就。第六,提出要构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支撑体系,专门研究和论述了基于现实与目标,从信息资源开发、制度创新、政府信息化、建设与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构建起坚实而完善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支撑体系,具有创新性。第七,采用经济学研究的视角,结合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具体发展与应用情况,对企业信息化的具体动因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分析,概括了企业的具体实践。第八,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三农”问题是制约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指出信息化能够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进一步探讨了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对策。第九,全面突出了信息资源开发在信息化中的核心地位和价值。基于信息化表面上看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本质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观念,本文在整个的研究当中都体现着对信息资源进行更高效的开发利用的重视,这一重视在所提的各项对策建议中基本上都有体现。第十,把消除“数字鸿沟”纳入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支撑体系中,把“数字鸿沟”明确视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要障碍,认为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支撑体系,就必须努力缩小乃至消除“数字鸿沟”,避免“短板效应”,并提出了全面的对策建议。四、论文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由于受论文框架、数据获取,及本人学识、研究能力等主客观条件的约束,尽管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本文在全面、深入、透彻地阐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体系,并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发展对策方面仍显得是力不从心,还存在许多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之处。第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框架需继续构建与完善。第二,尽管在论文的前部就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既是空间范畴,也是时间范畴”的观点,在后部的分析与论述中也依据并坚持了这一基本观点,但限于资料获取及可用时间方面不足,未能进行更充分的实证研究与验证。对此,本人将在今后一些更为具体的研究项目中,大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第三,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所要求的制度创新的研究还很表面,需深入。第四,本文所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支撑体系还不完善,值得补充的内容不少,例如社会信用、信息安全等。第五,信息化对于产业组织有着显著的影响,笔者在这方面着力不少,但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在论文中也没有相关内容的反映。这是本人对这项研究与这本论文最大的遗憾,也是最想在将来继续下去的一个研究课题。5.期刊论文朱艳梅坚持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之路--对呼和浩特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探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2)分析了呼和浩特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总体思路及相应的措施.6.期刊论文周文彬.周泉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的一些看法-山东电子2001,(4)本文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基本概念和要求出发,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谈了一些看法.7.期刊论文周毅信息化与工业化-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2)在以知识经济浪潮为背景的信息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迈入中期阶段,取得可喜成就,同时面临严峻挑战.工业化是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经济结构的合理转变与社
本文标题: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