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伪装笔迹的检验第一节伪装书写水平笔迹的检验第二节改变字的形态的笔迹检验第三节破坏字的结构笔迹的检验第四节改变用笔方式笔迹的检验第五节左手伪装笔迹的检验第六节摹仿笔迹的检验§1伪装低水平的笔迹一、伪装低水平笔迹的特点降低笔迹的书写速度和熟练程度,减少笔迹的连贯性;有意使部分字的运笔呆板、生涩,改变字的正常搭配关系;故意在一些常用字上写错别字;写成类似初学写字人的笔迹,横平竖直,结构拘谨。伪装低水平笔迹的特点部分字或笔画书写缓慢,运笔呆板、生涩或伴有停顿和抖动现象,但有些单字、偏旁或笔画反映出较高的书写水平。字的大小不均,相同字的结构、搭配比例或运笔形态前后不一,缺乏规律性,布局不规整。在常用字上出现错字、别字,且有时时正时误;结构较复杂的非常用字却能正确书写和运用,出现的错别字现象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相矛盾。二、伪装低水平与正常低水平笔迹的区别正常低水平笔迹的特点运笔虽有时较慢,也有生涩呆板现象,但总体观察比较自然,且前后一致,无不正常的停笔或抖动现象。相同字或不同字的同部位写法一致,结构、搭配比例和运笔有一定的规律性。出现的错别字前后一致,与语文水平不高相吻合。§2改变字的形态的笔迹检验一、何谓“改变字形”汉字属“方块字”,标准字形为方正。印刷文字也多采用这种字形。手写汉字情况较为复杂。由于人们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审美情趣和学习训练的基础有别,很多人可能写出方正形以外的一些字,如长方形、扁平形、圆形、斜形等,这是正常的。字形作为一类特征,可以反映个人的书写习惯。根据改变的字形不同,变化的部位可能如下:1、笔画的长短比例;2、笔画的形态:3、运笔的幅度和收笔的位置;4、折笔的弧度和角度;5、笔力的大小和分布。二、改变字形笔迹的变化§3破坏字的结构笔迹的检验汉字是由笔画和偏旁组成,而且在不同字中都有各自的位置。所谓破坏字的结构,就只能是破坏它们之间的正常位置关系。一是通过改变笔画长短达到;二是通过移动偏旁之间的位置达到。一、改变笔画长短的笔迹这种伪装,主要是在书写中有意拉长或故意缩短某些笔画,改变笔画间正常的比例关系,以此破坏字的结构。这种伪装的识别比较容易。二、改变字的各部分位置关系的笔迹主要是破坏字的组合关系,改变字的各部分的正常位置,或把某些偏旁写得过大、过小,或把某些偏旁写得过松、过紧,使字变得怪诞离奇,难以辨认,以此达到伪装的目的。这种伪装更易于识别。三、曲线字和点线字含义:以不同形式的曲线笔画构成的字叫曲线字;以各种小点组成笔画构成的字叫做点线字。特点:采用曲线或点线的方式进行书写,正常的运笔动作被改变,直线运笔变为曲线运笔,连续性运笔变为断续性运笔,运笔细节特征反映不出。§4改变用笔方式笔迹的检验改变运笔方式,即改变原有的运笔及笔力分布特点,以此达到伪装笔迹的目的。杵笔书写(很少)倒行笔书写(罕见)滚动笔杆书写(基本没有)一、杵笔书写的笔迹(一)什么是杵笔书写杵笔书写,是靠快速且有力的起笔,凭借惯性冲击力,带动笔尖沿笔画的基本方向运行的一种特殊用笔方法。(二)杵笔书写笔迹的特点下笔重,收笔轻,笔画呈锥形;折笔处常分笔书写,勾笔易被省略;笔画僵直,字迹呆板。(三)杵笔书写笔迹的变化笔力不匀,书写动作不稳定;运笔形态,连笔方式被破坏;起笔、收笔的细节动作受到影响。二、倒行笔书写的笔迹(一)什么是倒行笔书写的笔迹倒行笔书写的笔迹,是指书写人故意违反写字自上而下,从在到右的运笔规则,把笔画的起、行、收的方向颠倒过来书写的伪装字。(二)倒行笔书写的笔迹的特点缓慢\松散\不准\拖带\与左手字相近(三)倒行笔书写笔迹的变化运笔形态、笔力大小和笔力分布§5左手伪装笔迹的检验一概述二左手书写的生理机制三左手伪装笔迹的特点四左手伪装笔迹的确认五左手伪装笔迹的变化规律六左手伪装笔迹检验的要点一概述(一)何谓左手伪装笔迹(二)案件类型和特点何谓左手伪装笔迹?~是指书写人故意改用左手执笔书写的字迹。左手伪装笔迹案件常见类型:o诬陷、诽谤信件;o敲诈、恐吓信及字条;o犯罪现场留言;o反动标语、信件等。l目的是为了异己;l涉嫌范围不大;l字数可多可少;l作案人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l检验难度较大。案件特点:二左手书写的生理机制(一)“利手”现象(二)言语优势半球——左半球(三)左手字的形成(四)左右手字存在差别的原因(一)“利手”现象两利手?一是遗传,二是后天发展。左利手右利手约90%人类的特征回节回节(二)言语优势半球——左半球1、大脑半球的功能专化2、左右半球解剖结构的差别(三)左手字的形成1、左手字形成的依据左右半球存在联系技能的迁移2、左手字的形成过程具体过程是:书写人产生左手书写的欲望,由左半球的书写运动中枢发出神经冲动,通过联合系统传至右侧半球的有关运动中枢,支配左手进行书写运动;同时依靠视觉、动觉等外周感觉反馈冲动,经由右半球传至左半球的有关中枢,以监督调整左手的书写运动,从而形成左手字。过程说明……?左手字能检验从左手字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出:促使左手书写的神经冲动来自于左半球,而且以左半球储存的文字符号信息为基础,因此,左手字必然能反映右手字的一些书写特点,这说明左手字是可以检验的。?左手字劣于右手字左手书写运动模式是在左半球形成后传至右半球的,这就决定了左手字不能优于右手字,左手字与右手字必然存在差别。回节(四)左右手字存在差别的原因书写技能习惯是在大脑左半球形成的左手书写的神经传导通路加长左手的运动功能不适应文字的书写规则左手书写缺乏训练三左手伪装笔迹的特点(一)左手伪装笔迹的特点及成因(二)影响左手伪装笔迹特点典型性的因素(一)左手伪装笔迹的特点及成因机械性特点及成因镜像性特点及成因协调性特点及成因1、机械性特点(1)字行易向右下倾斜或呈波浪状、锯齿状。(2)单字中,较长的横画或左右偏旁出现左高右低现象;(3)较长的竖画易向左下倾斜。2、镜像性特点(1)易出现反像字或字的左右偏旁位置颠倒现象。(2)个别横画反起笔,自右向左运行;弯钩、竖钩呈现反向钩。(3)个别连笔、环绕笔画方向相反。原因:o左右手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对称性o视觉反馈缓慢3、协调性特点(1)落笔不稳,运笔抖动,笔力轻飘,转折生硬,起收笔易出现拖带或反射现象。(2)单字结构松散,搭配位置不准,出现多笔少画或笔画重叠现象。(3)行间不均,字间不匀,字型普遍增大且大小不均。原因:o右利者缺乏左手书写的训练o右半球没有独立支配书写运动的功能回节(二)影响左手伪装笔迹特点典型性的因素训练技能手性字数条件如纸位格线有无四左手伪装笔迹的确认与高位执笔笔迹的区别与右手写反字的区别与一般性伪装笔迹的区别与左手正常笔迹的区别(二)不易变特征1、基本写法2、错别字3、笔顺特征4、特殊运笔5、大体的搭配比例6、标点符号7、款式布局、书面语言特征变化规律(一)易变特征1、书写水平2、行草写法3、错字特征4、运笔细节5、搭配比例细节五左手伪装笔迹的变化规律六左手伪装笔迹检验的要点判明左手伪装把握个人书写习惯特征注意运用反字特征选择可比样本一摹仿笔迹检验的依据依据手段检验要点§6摹仿笔迹的检验识别二摹仿笔迹的手段及特点四摹仿笔迹检验要点三摹仿笔迹的识别依据手段检验要点§6摹仿笔迹的检验识别一摹仿笔迹检验的依据摹仿笔迹,是指作案人出于某种不良的动机,仿照他人笔迹写成的字迹。(一)心理过程的制约因素1、感知和观察选择性和理解性的局限2、注意稳定性的局限3、记忆的局限依据手段检验要点§6摹仿笔迹的检验识别一摹仿笔迹检验的依据(二)书写技能的制约因素摹仿能力的大小与书写技能的高低是正比的关系;摹仿人与被摹仿人的书写技能相似程度有关。依据手段检验要点§6摹仿笔迹的检验识别(三)固有书写习惯的制约因素摹仿他人笔迹,就要强行改变自身的书写习惯方式,一旦失去控制,摹仿人自身的书写习惯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四)被摹仿笔迹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被摹仿笔迹的多少上。依据手段检验要点§6摹仿笔迹的检验识别二摹仿笔迹的手段及特点(一)临摹笔迹及其特点1、形快实慢2、笔力平缓3、中途停顿4、修饰重描5、抖动弯曲依据手段检验要点§6摹仿笔迹的检验识别(二)套摹笔迹及其特点套摹也称透光套摹,是把被摹仿字迹垫在下面,根据透光观察到的字迹影像逐画逐字进行套写。1、具有临摹笔迹的基本特点2、形体不一3、布局矢调4、文理不通5、原样重复依据手段检验要点§6摹仿笔迹的检验识别(三)描摹笔迹及其特点是通过抑压、复写等方式将他人字迹先勾描打样在伪造的文件上,然后再根据打样痕迹描成的摹仿笔迹。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有套摹笔迹的一些基本特点;2、在被摹笔迹上可发现重描或抑压痕迹;3、在其纸张背面留下复写痕迹;4、在物证笔迹上可发现与字迹运笔不完全重合的打样(抑压或复写)痕迹。例依据手段检验要点§6摹仿笔迹的检验识别(四)忆摹笔迹及其特点忆摹是凭记忆进行的摹仿,也称背临。典型的摹仿笔迹的特点不明显。仅就物证笔迹本身不易判定是摹仿笔迹。在细节特征上却相差甚远。依据手段检验要点§6摹仿笔迹的检验识别三摹仿笔迹的识别识别摹仿笔迹应把住以下三个环节:(一)分析检材有无摹仿笔迹特点;(二)在同样本比较中进一步发现摹仿;(三)从案情分析中判断存在摹仿的可能性。依据手段检验要点§6摹仿笔迹的检验识别(一)紧密结合案情,在办案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理出思路结合案情,首先要全面了解分析案情,客观地分析其可能具备的作案条件和摹仿能力。(二)收集符合要求的两个嫌疑人的笔迹样本四摹仿笔迹检验要点依据手段检验要点§6摹仿笔迹的检验识别(四)慎重地进行综合评断1、检材笔迹与被摹仿人的笔迹大同小异。这个大同小异,实为形同实异。而且往往是两者间的相同点多于差异点。2、从检材与摹仿人笔迹这一方面进行比较,则会出现“大异小同”。(三)根据摹仿笔迹变化的一般规律,全面、细致地选择特征
本文标题:伪装笔迹的检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65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