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2(科技史与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科技史与自然观的演变(三)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近代自然科学革命与机械论自然观科学革命的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新是资本家的生存方式资本家和工人都为资本服务科学革命的前提一、航海运动与地理大发现二、文艺复兴三、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航海运动与地理大发现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0-1493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环球航行文艺复兴运动——人的发现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一次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它打着复兴古希腊文化的旗帜,倡导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的新思想,赞颂人的智慧和才能,提倡人性、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批判宗教宣扬的来世思想和禁欲主义,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它实际上是用人性反对神性,崇尚理性,鄙薄信仰,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空前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代表人物:达·芬奇、哥白尼、维萨里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首先打起“文艺复兴”的旗帜,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接着又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掀起反对教会特权的运动。16世纪最初在德国,接着在瑞士、英国、法国以及北欧诸国,掀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最终脱离了罗马教会,成立了新教,最终获得了合法地位。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把宗教改革看作是人文主义在宗教神学领域的延伸,而且其影响甚至比人文主义更大更深远。英国科学史家丹皮尔说:“宗教改革有三个主要目标。第一,整顿由于有人滥用罗马会议,由于许多僧侣们生活放荡而遭到破坏的教律。第二,按照先前遭到镇压的某些运动的方针改革教义,并返回原始的质朴状态。第三,放松教义的控制,准许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根据圣经作出自己的判断。”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德国开始,代表人物马丁·路德。马丁·路德(1483-1546),法学硕士,神学博士,神学教授1517年,他反对教皇以修建圣彼得大教堂为名在德国兜售赎罪券,在维滕贝格教堂大门上张贴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由此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他还把《圣经》翻译成德语。他提出的宗教改革学说,其核心就是“信仰可以获救”。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法国人加尔文(1509-1564)早年就学于巴黎,受到马丁路德的影响。1535年因受到迫害逃到瑞士,1536年发表主要神学著作《基督教原理》,1540年在日内瓦建立新教教会,取消主教制,代之以资产阶级共和式的长老制。加尔文也宣称教徒“因信得救”。但他主要是重新推出奥古斯丁的“先定”说。他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永不更改的“先定”。上帝也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谁将得到拯救,谁将被遗弃,取决于上帝预先的挑选。这是上帝的恩典,是无条件的,秘而不宣的。并且不以人的善恶功罪为转移。教皇、主教们并不能代表上帝,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人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和信仰圣经而直接与深向通。不过,虽然人们无法得知自己是否是上帝的选民,尘世的行为也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而是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因为上帝对其挑选的选民,必然给予充分的支持。而个人只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是实现了上帝所赋予的先定使命,也就是死后灵魂可以得救的可靠证明。新教提倡并拥护私有财产,认为发家致富是光荣的,强调人要实现上帝所赋予的使命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起点以争取自然科学的独立为目的,从哥白尼的“日心说”、萨维留斯的“血液循环理论”开始,经伽利略的力学研究延续,以牛顿力学建立为标志科学革命。自然科学争取独立的伟大斗争在自然科学为争取独立而同神学的斗争中,有两个突出的事件:一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发表,二是血液循环理论的提出。前者在对大宇宙——天体结构的解释上,把天地翻转过来,用太阳中心说推翻了被宗教奉为神明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被称之为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革命——天文学革命;后者在对小宇宙——人体结构的解释上,冲破了神学所说的人体内部不会有循环运动的信条,使生理学、解剖学、医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这两个事件作为划时代的标志而载入史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1543年《天体运行论》的基本内容:(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2)地球是运动的;(3)月亮是地球的卫星;(4)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各以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血液循环理论的发现(1)1543年维萨留斯《人体构造》,指出古希腊盖仑学说的许多错误,详细记述了关于人体骨骼、肌肉、血液以及各种器官的解剖结果,并附有300多张精巧的解剖图。(2)塞尔维特《基督教的复兴》,指出人体内只有一种血液,静脉血和动脉血在本质上是同一的。(3)哈维《动物血液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实习》,论述了他的血液大循环理论。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发展伽利略的贡献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将实践操作、数学和逻辑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天文学观察——神的宇宙有瑕疵、拥护“日心说”;二、创建动力学——落体定律、惯性运动;三、科学方法的创新——实验观测证实和数理逻辑推理相结合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发展开普勒的行星三定律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最重要的前提。第一定律:行星轨道为椭圆,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轨道定律)第二定律:同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联线扫过的面积相同;(面积定律)第三定律:太阳系内任意两颗行星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他们的轨道半主轴长的立方成正比。(周期定律)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发展新哲学的激励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主要哲学著作:《论科学的价值和进展》和《新工具》著名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认为哲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科学的伟大复兴,推进知识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按照自然的本来面目去认识自然,并且支配和利用自然,为人类自身谋福利。培根指出:“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因此他所能作的和所能了解的,就是他在事实上或在思想上对于自然过程所见到的那么多,也就只有那么多。过此,他既不知道什么,也不能做什么。”然而,通过逻辑而被固定下来的种种错误观念,却阻碍着通向真理的道路。。“现在占据着人的理智并且在里面已经根深蒂固的各种假象和错误观念,不仅是非常扰乱人心,使真理很难以进来,而且即使进来以后,如果人们事前不提防这种危险,使自己尽量巩固起来抵御它们的进攻,它们就会在科学开始复兴的时候,又找上我们和扰乱我们。”显然,人们之所以只能看到事物的假象,不仅仅是由于受错误观念的作用和影响,更主要的还在于这种错误观念的产生是同认知主体的幻觉相关联的;其中由于渗进了想象的成分,因而使人们所看到的事物便不是它所呈现出的本来形态,而是搀杂了种种主观因素(如意愿、欲望、期待等等),所以也就具有了幻想性,即具有了虚幻的成分。我们要弄清楚人们之所以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而只看到事物的假象,就必须从这种虚幻的成分中去找它的原因。“种族假象”所谓“种族假象”,它存在于人的天性之中,存在于人类的种族之中。培根指出,认为人的感觉是事物的尺度,乃是一种错误的论断。相反地,一切感觉,不论是感官的知觉还是心灵的知觉,都是以个人的尺度为根据的,而不是以宇宙的尺度为根据。这就意味着,人们对外部事物的感知,不是事物的自然标准,也不是感官的客观标准,而只是个人主观的、自我的标准。一方面,人的理智在本性上喜欢抽象,并且喜欢赋予飘忽不定的东西一种实体和实在;而另一方面,“或者是由于人的精神的实体气质相同,或者是由于它的成见,或者是由于它的狭隘性,或者是由于它的无休无止的运动,或者是由于一种情感的灌注,或者是由于感官的无力,或者是由于印象产生的方式”,而导致了“种族假象”的产生。这样一来,人的理智就变得好像是一面镜子,由于不规则地接受光线,因而把事物的性质和自己的性质搅混在一起,使事物的性质受到了歪曲,改变了颜色。显然,培根所说的“种族”只具有比喻的意义。但是,事实上,个人对外部事物的感知,原始的、种族的因素倒的确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看,作为心理建构、认知建构的基础,乃是集体无意识;而集体无意识则直接来源于集体表象。如果我们把由于种族原因而形成的集体无意识,作为培根所说的“人的精神的实体气质相同”、“成见”、“狭隘性”等等性质的根源,那倒的确揭示了“种族假象”的本质,并从而使培根的比喻获得了科学的内涵。“洞穴假象”如果说“种族假象”是一种集体假象,那么,“洞穴假象”则是一种个人假象。培根认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洞穴”。正是由于这种洞穴的作用和影响,“使自然之光发生曲折和改变颜色。”他所作的这一比喻在于表明,由于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所特有的天性;或者是由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与别人的交往,或者是由于读书和他所崇拜的权威;或者是由于印象产生于具有成见的人心中抑或产生于漠然无动于衷的人心中而有所不同,如此等等所造成的,便不仅仅是各个人的精神各不相同,而且还变幻不定。这样,就形成了各个人的不同的假象。正是基于这一观点,他认为:“‘洞穴假象’的产生是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或身体上的特殊结构;也是由于教育、习惯和偶然的原因。这种假象是很多的,而且各式各样。”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不仅个人的人格建构,而且个人的知识建构,既要受到先天性因素{本能、集体无意识、尤其是性格}的作用,也要受到后天性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生活经验}的影响。因此培根把“洞穴假象”界定为“个人的假象”,并且产生于后天的原因,这无疑是颇有见地的。由于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洞穴”,因而才使这种假象不仅是各式各样的,而且总是同个人的性格有高度的关联性。“市场假象”由人们彼此交往、互通信息的活动中形成的假象,培根称为“市场假象”。不言而喻,不仅信息的交流,而且相互的交往,都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的;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假象,根源也就恰恰在语词上。因为语言的意义是根据普通人的理解来确定的,如果用语选择得不恰当,就会阻碍人们的理解。尽管人们相信他们的理智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词,但实际上语词也会反作用于理智,并且正是由于这种情况而使哲学和科学流于诡辩和无能为力。他指出:“语词加于理智之上的假象有两种。它们或者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名称(因为正如有由于缺乏观察而没有命名的东西一样,也有由于幻觉的假设而产生的、在实际上没有东西与之相应的名称),或者是它们是存在的、但是混乱而没有明确定义的、匆匆忙忙地和随便从实际引申出来的东西的名称。”他断言:“语词显然是强制和统治人的理智的,它使一切陷于混乱,并且使人陷于无数空洞的争辩和无聊的幻想。”毋庸置疑,语词的不准确、多义性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理解—解释上的混乱,是形成“市场假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正是这个缘故,在现代,才形成了语义学、语言哲学等学科,以试图消除语言所造成的混乱。但同样重要的是,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它所传递的不但可能有假信息,而且也可能由于受纳者在解读信息时误解了信息的含义,从而导致“市场假象”的产生。在人们的各种假象中,最主要的是“市场假象”;而“市场假象”之得以形成,便在于人们彼此之间的以讹传讹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读信息。“剧场假象”最后是“剧场假象”。培根指出,这是从各种哲学教条、以及从证明法则移植到人心中的假象。因为在他看来,“一切流行的体系都不过是许多舞台上的戏剧,根据一种不真实的布景方式来表现它们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罢了。”所以,他也把这种假象称为“体系的假象”。他认为,这种假象不是天赋的,也不是暗中潜入理智中的,而是“从哲学体系的剧本和乖谬的证明规则印到和接受到人的心里上面来的。”由此表明,“剧场假象”的形成,正如我们看戏一样,虽然目的在于娱乐,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剧中故事情节的感染,而使剧中所流露出的感情、思想、价值观念等等,被我们所受纳、所汲取。不言而喻,所谓“剧场假象”不仅限于哲学体系所造成的假象,所有意识形态都可能造成这种假象。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便在于精神文化的生产者大多数是统治阶级的成员,同时他们也控制着各种传播媒体,以致于被统治阶级的成员就只能从统治阶级那里获得精神文化。这样,他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剧场假象”。传统社会之所以不能没有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2(科技史与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10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