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为新教师们加油!我想说的三个话题•1.教学是个难以割舍的事业•2.怎样让学生学的快乐?•——素质、成绩双赢之道•3.怎样让自己进步地更快一些?1.教学是个难以割舍的事业•(1)爱这份工作。•(2)工作要认真。•(3)敬畏生命。•(4)把教学做成研究是最大的师德。•(5)教师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1.教学是个难以割舍的事业•(1)爱这份工作(1)。•今天在座的,恐怕也和我当初一样,并不是从小就有立志当一名教师的强烈愿望。如今走进教师行列是处于种种其他的原因,但不要紧,你对教师这个工作的感情可以慢慢培养。只要你认真对待这个工作,用心去做,你会喜欢它,并最终爱上它。•对今天的我来说,当教师、做教学工作,成为我一生难以割舍的事业,尽管我离开正式工作岗位已经12年半了,自2004年我从教研室教研员岗位上内退后去北京的学校又站了8年的讲台,在省里带领9个学校50几位化学教师做了4年半的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的研究,在北京、山东两地有总计1万5千余名学生使用我写的校本教材已经或正在完成他们的化学启蒙教育。在我有生之年恐怕是丢不开这件事了。(1)爱这份工作。•通过我做教师的经历和情感变化,我的体会是,如果你想让自己做一件最具挑战性的工作,让你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一生过的有价值,做教师是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仅是把当教师作为谋生的手段,用以挣钱养家糊口,那教师这个行业挣不了大钱,又没有其他行业的光鲜,特别是不像那些有权有钱的人那样,天天享受被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快感,满足不了颐指气使,君临天下的自得,那就趁早退出,不然会耽误你的一生,同时也耽误你的学生的一生。(2)工作要认真。•教师是个自主性很强的职业,俗话说是个良心话,领导管得了你的身,但管不了你的心。•一个家长把家庭未来的全部希望都交代给我们,如果他的孩子摊上了一个心不在焉的教师,正如把生死交给一个不负责的医生,那将是一个欲哭无泪的事情。•我们的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学生,不论是成就学生还是成就自我,“认真”二字就显得特别重要。•只有认真,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工作从一种职业发展为一种事业。开国领袖毛主席说,世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我不是科班出身。为了把工作做好就不断进修学习。我是67届高中毕业生——71—73的山东农学院工农兵大学生——79-82中央电视大学——80-84中央农业广播学校——83-92曲阜师大化学、生物函授获双学士——94-96教育管理自学考试。至今买书不断,最多的2009-2012年曾花费8千多元。•自80年就开始写课堂反思。•有个别时候没有准备好就匆忙进了课堂,每每懊悔不已我就会做这样的梦,面对满堂学生,还有听课的同行,因为准备不充分正讲着却不知道下一句该说什么的狼狈窘态。(3)敬畏生命。•“敬畏生命”,这个词大了一些。但这是解决师生关系的制胜法宝。•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学生,那怕他试卷考零分,整天耷拉着鼻涕,穿的破破烂烂,你也绝不可以轻视他、小看他,讥讽他,因为每一个体都是千百万年自然进化的产物,上天让每个人都遗传了我们的想像无法企及的智慧和能力。•我们教师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以分取人,分数能说明一些事情,但用它来衡量人,却是人的无知或无奈。因为分数实在代表不了更多。一个例子。•拥有2000项发明1093项专利的爱迪生。因为爱迪生有刨根问底的天性,在上课时经常经常问老师问一些另类的问题(如:风是怎么产生的;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而不是四),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学校。因为母亲南希当时是一家女子学校的教师,是一个富有教育经验的人,她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儿”,因此南希自己教授爱迪生。据南希平日留心地观察,爱迪生不但不是“低能儿”,而且时常显出才华。南希经常让爱迪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有一次讲到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时,南希让爱迪生到自己家旁边的高塔上尝试,爱迪生拿了两个大小和重量不同的球并同时从高塔上抛下,结果两球同时落地,爱迪生觉得很神奇并兴奋地告诉母亲实验结果,这次实验也铭刻在爱迪生脑海里。忠告我的同行:•要摆正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尊重、相信、依靠学生。千万不要和学生作对,如果你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就会转到学生的对立面去,如果你做一辈子老师,一辈子没有幸福快乐可言。•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因为你不尊重学生,学生也不会尊重你,如果你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你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你生活在敌对中,能有好日子过吗?•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他是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通过研究成就学生、教师和学校。(4)把教学做成研究是最大的幸福和师德研究是积“德”;研究是享“福”•有人把“道德”一词做了这样的解读:任何德行都是尊重规律(道)的一种自觉行为。任何不追求规律的行为都是少德的。•自己有些课上砸了,很懊恼,事后反思,最根本的还是思想境界的问题,正如攀登珠峰,你的生命极限就是你到达的高度。•研究让人享受到职业的幸福。教师的工作本质上是研究性的•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生命太复杂了。教师心中有学生,就要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把对学生的爱转化为自己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迫切追求。•师德的核心就是以生为本、帮助学生发展素质,执行党的素质教育方针,按照教育的规律办事。•把教学做成研究最能彰显一个教师的师德。•研究是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的深度就是专业发展的高度,就是课堂教学水平的高度。哪怕写一篇教案也是研究性工作。•你要想有所创新,那这篇教案就要当成一个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来写。你就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看前人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中已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难题?如果没有这番“文献综述”的功夫,你的教案就难有创新之处。一个例子•比如我们要上《燃烧的条件》这节课,学习这个知识的教育价值在哪里?即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明白了学习这节课的价值以后,就要研究怎样通过自己的课把这个内容的教育价值实现好?•还要知道,以往的教学历程中,同行们积累了哪些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发现的问题是,课堂上始终没有弄明白,燃烧为什么需要氧气,针对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学生的活动,在课堂上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课例:孔东梅教案ppt)16快乐动手做实验1、向培养皿中加入半烧杯水,将固定在培养皿底部的蜡烛点燃,用锥形瓶罩住蜡烛倒扣入水中,观察现象17小组汇报现象:蜡烛熄灭,水面上升。问题一、水面上升这个现象直接说明了什么?问题二、神秘消失的部分空气究竟去了哪儿?它是什么气体呢?18汞曲颈甑称量总质量1915称量总质量总质量没变曲颈甑20消失的是一种什么气体呢?总质量没变性质和空气相同曲颈甑21消失的是一种什么气体呢?拉瓦锡收集了这种气体,发现人呼吸这种气体会使人感到舒畅;如果把燃烧的物质放在这种气体里,会燃烧的更旺。拉瓦锡把它定名为“氧气”。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且发现了物质燃烧需要氧气。22在研究中获得幸福•在工作中你会遇到无数的问题,比如调皮学生的问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等等,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中你会发现,教育不只是学校四堵墙内的事情,教育是天底下最具复杂性的问题,是最能激发你的创造性的一项事业。•你的研究课题也会愈来愈深邃:学习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什么?直到今天,每当我在这些问题上,通过读书、思考、实践确实悟出了一些别人未曾看到的东西,我会很高兴,感觉很幸福。(5)教师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做孩子王,在外人看来是不怎么有大能耐的人才去做的工作。北京的男人做教师的比较少。但世界上有哪一样工作能赶得上培育人更有难度的事情呢?•我们迎来了宇航时代,实现了天地间任往来。这是在无生命领域完成的成就。在有生命领域,虽然人类也已创造了很多成就,但就连一片小小绿叶的光合作用还不能实现人工模拟,一段豆科植物根系固氮的机理也还是没有搞明白。癌症如此肆虐人类,但人类的回击手段也是乏善可陈。•虽然我们有了电脑、有了装有电脑的机器人,但它离真实的人何止十万八千里,人类对人脑的模拟还处于很低级的水平上,不说别的,让机器人根据此情此景,脱离人的预先设计,灵机一动,想出一个点子来那还是天方夜谭。•从最简单的生物到人,人对生命的认识还处于漫漫征途中,更别说对人脑这个物质进化的最高层次的认识了。•人的进化历史有三百万年(也有说170万年)但有语言的历史才25万年,有文字的历史才不足5000年。人的天赋本能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但我们对此了解甚少。•教师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无限发展可能的人;做的是发展人脑这个世界物质发展的最高层次的工作,在这个领域,我们依然差不多是在黑暗中摸索,是最富有挑战性,最需要人的智慧、创造能力的领域。我们有幸从事这个工作,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尽管我们发不了财,但我觉得我很富有,是精神的富有。由此我也变得自信,当我在这个领域不懈耕耘的时候,我自信要比哪些招摇过市的人深刻,因为我痴迷了教学这个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最能发挥人的创造力的工作。(5)教师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2.怎样让学生学的快乐?——摆脱分数的桎梏,同时又能取得好分数。•(1)教学首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2)学生的学习基础是什么?——新的学生观、启蒙观。•(3)什么是学习?学生和知识搞对象、谈恋爱。•(4)什么是教学?开发课程,千方百计的让学生自己学。•(5)怎样让教学具有原创性、简单性、历史感?有效教学的几个策略。(1)教学要首先满足学生的需要。•从照看孙女吃饭想到的:每逢老伴照料1岁半的孙女吃饭,那就是一场战争,老伴阻止她去抓筷子或勺子,小孙女就非要抓不可,两人相互喊叫大闹不止。我在一边想,吃,是动物和人都有的本能,但用工具主动自主的吃,是人的本能。老伴喂孙女吃,孙女只是实现了动物的本能,只有在孙女很饿的时候,她才顺从别人的喂。而她总喜欢抢筷子、勺子,用工具自己去吃,那是满足她作为一个人的自主创造本能。于是当我去照料她吃饭的时候,她就不急不燥了。即吃的饱,又吃的乐,同时发展自己的生活能力。95年对学生学习化学需要的调查•结果:•亲自动手实验•开口讨论•学生最愿意做实验,厌倦了没完没了地做练习题和考试.•而我们的教学却反其道而行之,是否是学生厌学的最大原因?•学生厌学让教师们身心俱疲,是否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但现实是学生和老师这样拧巴着:•如果我们说,化学教与学出现的绝大部分困难几乎首先来自不做实验或很少做实验,大家能同意这个论断吗?•改革,从遵从“学生的愿望”开始——•提高成绩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先满足学生做实验的心愿,然后再去考虑成绩的问题•背,•记,•练,•考。动手做实验,开口讨论,动脑反思,理解应用。回归实验室•首先是把学生领进实验室,通过亲自动手的实验学习化学;•先做后学,做化学中学化学;•实验,成为学习“概念”、“理论”、“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的基础;•成为学生科学素质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漫步”。什么是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课堂搬回实验室,学生动手实验学化学•1995—2000年,确立“化学教学回归实验室”的教研方向;在泰安15中学召开现场会。•2000—2001年,参与课标研制、参编上教社新课标化学教材;四位修改定稿人之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成为历史使命。•2001—2003年,泰安12中学化学回归实验室课堂实验;•2002—2004年,编写鲁教版化学新课标教材,任副主编;•2004—2012年,主持北京市两个课题的研究:①“做科学中学科学——化学教学回归实验室”;②“‘快乐的启蒙化学’学校特色课程研究”(北京市十一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课题编号:ABA10023)•2012至今,山东省《快乐的启蒙化学》教改实验。山东九所实验校的拓展、深入研究.21年的努力,就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一件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骤然高涨,每节课都早早跑到实验室门口等待。每个同学眼睛里都放射出兴奋明亮的
本文标题:化学新教师入职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2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