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生态文明建设的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篇一:生态文明建设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生态文明建设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思考【题名】生态文明建设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关键词】生态环境文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摘要】人类必须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欲望,以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健康永续发展,保护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关系,树立坚持以人本的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生态伦理观,促成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更为公正、合理、协调、和谐的崭新的生态环境文明时代的到来。【正文】一、引言一个世纪前,恩格斯曾告诫我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虽然增长迅速,但对全球生态环境的破环是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暴雨、酷热等频频发生,土地沙漠化、荒漠化急剧扩大,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已成为摆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的紧迫问题,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世界气象大会的召开,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组建,大至国家的发展战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小至百姓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调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形成。实施生态环境文明必须限制人口增长,鼓励自然环境保护,改良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资源和能源的永续利用,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环保标志,实施源头控制,采用经济手段,增加环保投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控制城市化进程。二、实现生态文明必须控制的5大问题1.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目前全球人口超过62亿,是1950年的两倍多,预计2050年将增长到79亿到109亿,几乎所有人口的增长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差,资源十分紧张,耕地质量在下降,对灾害(疾病、干旱和食物短缺)的趋避极为困难。如不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将会导致社会和生态不稳定。2.控制地球化学污染全球化学循环控制着关键的生态系统过程,而化学污染又改变全球化学循环。化学的污染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生长与繁衍都有严重影响。(1)C2浓度的增加将引起气候迅速变化。(2)氮和磷循环控制着植物生长,这两种循环也同样经历着增强的趋势。(3)酸雨的直接作用使土壤和水酸化,也使土壤发生长期变化,将钙和镁浸出。3.控制有毒物质污染据有关专家保守的估计,每年全球有害废弃物达到3亿~5亿吨。这些有害废弃物的成分也是值得关注的对象。目前,约有5万~10万种合成化合物,诸如塑料、杀虫剂、润滑剂、溶液等在各种生产流程中产生,同时还产生其他一些制造材料的副产品或分离产品。对许多合成材料,人们并不知道是有害的,但目前已发现的一些合成材料即使是微量的也是特别有害。癌症、免疫缺损、内分泌异常和新生儿缺陷正与这些化合物的危害有关。此外,某些有毒物质还在食物链的高位生物(像鹰、海豚和人类)中积累,这也特别有害。这些合成物质以微量形式大量扩散,而它们的半衰期多为数百年。因此,对今后数个世纪来说,生物本身将成为污染储存源。4.控制生物混合传播实际上,地球上的生物正日益大量地通过全球贸易系统在传播。这些外来物种在运输物载体、包装材料、原木产品、作物运输,或通过许多其他途径被输入非原产地,越来越多的世界多样性自然群体处于危险之中。5.控制生态衰退速度一般来说,热带原始森林是地球上最具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目前热带原始森林每年消失超过14万km2,约相当于尼泊尔的国土面积。自从出现农业以来全球总植被面积已减少了一半,约30%的森林被分割成块状或在衰退之中。仅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森林面积就减少了4%。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另一种高度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湿地减少了50%。根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的资料,约1/4的世界哺乳动物、12%的鸟类正濒临灭绝。综上所述,人类的发展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延缓生态的衰退速度,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使人类有一个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三、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类社会经历了洞穴时代、河川时代、土地时代、资源时代和当今的信息时代五个历史阶段。科学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从钻木取火到宇宙飞船上天的各个不同发展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类活动和世界文明中心转移产生影响的主导地理因素在不断变化。纵观“人、自然、环境——天人合一”的历史进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地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逐渐减弱。由于早期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对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环境要素的改造十分有限,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差,所以他们首先选择在平原地区和河流中下游地区生存、发展、壮大。在那里人类以较少的劳动代价获得较多的劳动产品(天然果实、鱼、野兽等)。如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500年,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和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等四大文明古国,均是在自然环境相对优越的河川平原区域出现的,并以河川文明为其主要特征。在河川文明发展的同时,地中海沿岸相继萌生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与河川文明相对应,这里的文明称作地中海文明。地中海沿岸地区与四大文明古国比较而言,水运条件略胜一筹。于是欧洲地中海沿岸各国利用廉价的地中海水运条件进行物质资源的交换,经济联系日趋频繁,人口增长很快,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其中古罗马、古希腊因其交通地理位置优势而成为经济贸易的中枢,进而形成了古罗马、古希腊等欧洲生态环境文明中心。人类进入14~15世纪以后,地理位置对生态环境文明中心的影响尤其明显。中世纪以前,由于航海技术只能使海上贸易在地中海进行,地中海很长时间里成了世界经济繁荣的中心。处于亚平宁半岛上的意大利,占据了地中海的中心地理位置,从而使15世纪以前的意大利几乎有7个世纪是世界的文明中心。但到了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据了欧亚之间的陆桥,切断了欧洲经地中海与东方的贸易通道,地中海的交通意义和地位大为降低,意大利的经济、政治地位也急转直下,欧洲生态环境文明中心开始转移。加上此时的欧洲商人和封建主为了获得充裕的东方商品和寻求更多的交换手段——黄金和白银,同时西方各国在生产技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有了新航线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这样经济贸易中心从意大利的威尼斯过渡到了塞维利亚和里斯本。紧接着欧洲内部商品交换频繁,经济发展,处于大西洋航线与北欧航线交叉点上的尼德兰受到刺激发展很快,到16世纪的上半叶,尼德兰的北部诸省(今荷兰、比利时等地)逐渐形成了一个经济力量比较雄厚,拥有300多个城市的“城市之国”、逐步取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掌握了世界贸易的领导权,尤其在海上更处于绝对优势。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今比利时境内)、阿姆斯特丹(今荷兰境内)成为当时的经贸中心。这一时期世界生态环境文明中心已从地中海转移到西欧西部沿海地区。随着欧洲列国对亚洲、美洲等地资源掠夺的进一步加强,海上贸易的主航线从欧洲西部边缘转入大西洋。而不列颠群岛正处于北欧、西欧到美洲和其他大陆的贸易通道上,英国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荒凉的岛国变成了繁荣的世界贸易中心。与此同时,17世纪以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又掀起了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资源对生态环境文明中心的转移有着明显的作用。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产业革命要求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和农产品,而英国本身恰好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加上从殖民地掠夺来的各种工业原料,从对外殖民扩张、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巨额财富,到1890年时,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已达32%,煤铁产量、棉花的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50%。这样,英国成为世界的中心,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世界生态环境文明中心从欧洲大陆西部移到了英国。18世纪至19世纪,德意志、意大利、沙俄、日本和美国等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且进行了产业革命,它们利用农业资源和煤、铁资源大力发展纺织、钢铁、机械工业,工业布局在煤、铁集中的地区。同时,它们还从其他殖民地掠夺来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使得经济迅速发展。到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兴起时,工业需要越来越多的煤、铁、石油等,使自然资源对世界经济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因初,美、德先后超过英国。这样世界上形成了西欧、美国两大工业地带:(1)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中部地区、前苏联欧洲部分;(2)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地区。这两个工业地带都濒临大西洋,利用廉价的海运发展自由贸易,使得大西洋沿岸崛起为新的世界生态环境文明中心。而世界经济在资源相对丰富的美、德、法、英等国不断壮大。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先后超过英国。这样世界上形成了西欧、美国两大工业地带:(1)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中部地区、前苏联欧洲部分;(2)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地区。这两个工业地带都濒临大西洋,利用廉价的海运发展自由贸易,使得大西洋沿岸崛起为新的世界生态环境文明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掀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从传统型工业向高技术工业转化,出现了大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工业分布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核电工业、超高压输电技术使钢铁工业等重工业布局可以远离煤、石油等矿藏的分布地;新材料工业使得钢铁、木材等变得不太重要;生物工程技术使气候、土壤等对农业的分布影响减弱。这些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原来工业基础较好、教育发达的地区。但地理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仍不可忽视。首先,在新的燃料、原料中心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如英国的阿伯丁;其次,微电子、激光、航天工业都要求布局在生态环境优美、气候适宜的地方;再次,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如纽约、东京、伦敦也都是在发达的传统工业基础上发展而成;最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区域经济集团、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含有地理生态环境的因素。因此,这一时期的人类生态环境文明中心仍然停留在大西洋沿岸地区。四、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实现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活动中把资源看成是一个不断循环利用的系统,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极低限,同时使资源利用的梯度效益最大化。传统的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治理。这是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走过的道路。而循环经济是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流程对物资和能源进行多层次多梯度的利用。由此可见,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循环经济的诞生与发展,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由于西方国家很早就完成了工业革命,并开始转向对环境的治理,因而最先提出循环经济理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1)瑞典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并制订相应的环保法规的国家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严格的环保立法使得瑞典工业的发展在腾飞初期就把环境保护放在了优先地位。瑞典的环保技术能有今天之
本文标题:生态文明建设的与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3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