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浙江省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育星教育网浙江省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012浙江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B.而又辱.之辱:辜负。C.或过称..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D.不暇就.师穷经就:跟从。【解析】B而又辱.之,辱:敬辞,屈尊给我书信。和《报任安书》中的“曩者辱赐书”中的“辱”词义一致。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育星教育网.然言出而.罪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C.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吾其.还也D.其言不为人所.信也/或因寄所.托【解析】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翻译为因为;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表转折,译为“却”;C前一个远指代词,译为“那”,后一个是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译为“还是”;D前一个表被动,译为“被”,后一个是所字结构,当助词。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解析】C作者只是借自己的遭遇表达对时局的不满,并非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解析】注意判断句的翻译,“安”表反问,答案示例: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解析】“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工”是“工巧”的意思,“也”是判断句的标志。答案示例: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育星教育网(2012浙江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1)贵人贱马(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解析】本题考查了论语的仁爱观,两个断句的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这一细小的变化,使意义有了明显不同,对比如下:第一种,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第二种,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回答说:)“没有。”接着询问马的情况。按照前一种标点,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则不闻不问。而唐人的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寝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育星教育网【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③佗:他。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明经第:考取B.子无为嫌.嫌:疑忌C.俾.其守约束俾:使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的能力。方,比拟,相当。该类题最好用代入法试一试。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能够通过意译发现把“方”翻译成“仿效”不够通畅,且有对人物主次不分之嫌。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所.不及公之逮所.由使也B.因.极推引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逸则富以.康醉则更相枕以.卧D.保邦于.未危室西连于.中闺【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的能力。B项均表承接,于是。A.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作名词性短语/与介词构成所字结构,表原因;C.表并列/表修饰;D.在/到。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B.文章描写李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其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解析】选D。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类题目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不少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育星教育网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D项,原文不是“贬谪”,而是“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是升官。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的能力。先根据“故”(句首语气词)、“者”、“曰”及一些人物名词初步断开。原文断句为: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做这类题目注意在看懂全文的基础上,注意句首句末语气词、其他虚词、人物名词、句式结构的对仗等;可先根据标志词初步划分,然后细读,落脚在文意的把握上。【答案】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译文:(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译文:张文瓘字稚圭,是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年,搬家到魏州的昌乐。(张文瓘)幼时父亲就去世,他侍奉母亲、兄长,以孝敬母亲、友爱兄长闻名。贞观初年,(他)考取明经博士,补任并州参军。当时李是长史,(李)曾经感叹说:“稚圭,(是)当今的管仲、萧何,我比不上他。”李升迁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都为李饯行,李用佩刀、玉带赠给属僚二人,但是没有东西赠送给文瓘。文瓘把心中的疑问向李请教,李说:“您不要有什么猜疑。像属僚中的某人,做事犹豫缺少决断,所以我把佩刀赠给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断;属僚中的某人行为放纵缺少检点,所以我把玉带赠给他,使他遵守约束。至于你的才华,没有什么不能干好的,哪里需要用赠物(的方式来警策)?”李就极力推重引荐张文瓘。(张文瓘)又升迁为水部员外郎。当时张文瓘的兄长张文琮是户部侍郎,按照当时的为官制度,兄弟不能同时在朝廷育星教育网为官,张文瓘调出京都任云阳令。多次授官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升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于是跟李同任宰相。不久知左史事。当时唐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殿,又征讨四方少数民族,京师圈养马万匹,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逐渐空虚。张文瓘上谏言说:“称王的人抚养百姓,安逸就富足而且安康,辛劳就有怨言以致反叛。秦、汉时期广泛征讨四方的少数民族,建造宫室,秦朝到了二世就土崩瓦解,汉武帝末年百姓人口减半。所以要在国家没有动乱时提前控制处理,在朝廷没有危险时预先保护国家。人没有固定的心愿,(而)对仁有固定的希望。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高宗皇帝认为张文瓘的谏言很正确,(因而)赐给(张文瓘)缯锦百段,因为(张文瓘的谏言)裁减了几千匹马厩里养的马。(张文瓘)改任黄门侍郎,兼任太子右庶子,又兼任大理卿。不到十天,断疑案四百件,被判罪的人没有怨言。(张文瓘)曾经患小病,囚犯互相吃斋祈祷,希望(张文瓘病好
本文标题:浙江省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5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