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苏东坡与佛印大师•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其母程氏批评苏轼后,苏轼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苏轼生性豪放,为人坦荡,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仕途的历练使他在待人接物上有着过人的眼光和见解。苏轼也曾自负过,也曾目中无人,他和佛印大师的故事就是这样的。•镇江金山不仅以建筑壮丽著名,金山寺历代高僧辈出,在佛教界也享有崇高的信誉。千余年来,在佛教禅宗这一派素有盛名。全国参禅的僧侣,都以金山寺为典型。•金山江天禅寺,即俗称金山寺。乃禅宗门庭。龙象会聚。明眼高僧。代不乏人。唐朝有法海和尚卓锡。宋有佛印禅师与东坡论义。•佛印了元禅师(1032~1098年),北宋云门宗僧。江西浮梁人,俗姓林。字觉老,号佛印,故又称佛印了元。宋神宗因为钦仰他的德风,赐给他高丽的磨衲(袈裟)与金钵,更赠号“佛印禅师”。•佛印禅师自幼熟习儒典,出家前曾一度为地方官吏。出家之後,他虽承庐山开先善暹的法统,却经常与士大夫官僚之辈,如苏东坡、苏辙、黄庭坚等均与之交善,以章句相酬酢,乃当时士林中为所周知之名僧。•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与金山寺就一江之隔。苏东坡经常与金山寺的佛印禅师一起谈禅论道。•苏轼信佛,但是不喜欢和尚。听说瓜州金山寺内有个法号叫“佛印”的和尚名气很大,他很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佛印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不说话,心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就是草包一个!所以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这时佛印问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正满肚子鄙视,随口答道:“你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有本事,但那是因为他们浅薄,实际上你每天故弄玄虚,没有真才实学,只是个江湖骗子而已!”佛印微微一笑,还是什么也不说。•苏轼看他这个样子更瞧不起和尚,而且自己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个很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老纳自愧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羞辱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不明白怎么回事儿,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与佛印大师成了莫逆之交。•有一天,佛印禅师登坛说法,苏东坡闻说赶来参加,座中已经坐满人众,没有空位了。禅师看到苏东坡时说:“人都坐满了,此间已无学士坐处”。苏东坡一向好禅,马上机锋相对回答禅师说:“既然此间无坐处,我就以禅师四大五蕴之身为座”。’•禅师看到苏东坡与他论禅,于是说:“学士!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回答得出来,那么我老和尚的身体就当你的座位,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那么你身上的玉带就要留下本寺,做为纪念”。苏东坡一向自命不凡,以为准胜无疑,便答应了。佛印禅师就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学士要坐那里呢?”苏东坡为之语塞。•因为我们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没有一样实在,不能安坐于此,苏东坡的玉带因此输给佛印禅师,至今仍留存于金山寺。•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因为才华都很高,往往为了谈学论道,互不相让。这天吃饭的时候,刚好看到一个人走过,由于许多天没有洗澡,身上爬满了虱子,苏东坡就说:'那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来了!’秦少游坚持异议说:'才不是呢?虱子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两人各持己见,争执不下,便决定去请佛印禅师做个公道,评论虱子是怎么生成的,并且互相争议输的人要请一桌酒席。•苏东坡求胜心切,私下便跑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务必要帮自己的忙,过后,秦少游也去请禅师帮忙,佛印禅师都答应了他们。两人都以为稳操胜算,放心的等待评判的结果,禅师评断说:“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禅师做了一次美妙的和事佬,有诗云:“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物我的合一’,物我是一体的,外相的山河大地就是内在的山河大地,大千世界就是心内的世界,物与我之间已没有分别。•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题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一天,苏轼与佛印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佛印笑而不答。•苏轼回家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星云大师云:禅,不是知识,是悟性;禅,不是巧辩,是灵慧。不要以为禅师们的机锋锐利,有时沉默不语,不通过语言文字,同样的有震耳欲聋的法音。一日,苏轼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苏东坡不禁无明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东坡惭愧不已。•星云大师云: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一位居士家准备了一席素宴,招待佛印禅师和苏东坡。因苏东坡并未完全茹素,居士家专门为他蒸了一盘五柳鱼。佛印不想让苏东坡吃荤,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里。苏东坡看见了却装作不知,刚坐下就长叹了一口气。•佛印疑惑地问道:“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么?”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脱口而出:“积善人家庆有余”。•佛印心想: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大人小孩耳熟能详,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想,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里有鱼(余)啊!快,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苏轼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文友佛印和尚,不巧,佛印外出了。寺中住持就请苏东坡在禅房休息,并以香茗美酒素肴款待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文豪。他独自斟酌,不觉有些微醉。•粉墙上新题有佛印的诗一首: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谁能跳出圈外头,不活百岁寿也长。•苏轼在佛印题诗的右侧题上《和佛印禅师诗》一首:饮酒不醉是英豪,恋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第二天,宋神宗赵顼在王安石的陪同下,亦来到大相国寺休闲。宋神宗看了佛印与东坡的题诗,饶有风趣。于是就笑着对王安石说「爱卿,你何不也来和一首?」王安石应命,略一沉吟,即挥笔在佛印题诗左侧题《亦和佛印禅师诗》一首:无酒不成礼仪,无色路断人稀;无财民不奋发,无气国无生机。•王安石真不愧为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其文思跳出了前人的窠臼,巧妙地将酒色财气与国家社稷、人民生计结合起来,给人们恐惧的酒色财气赋予新的勃勃生机和喜庆色彩,生动而又不失凝重。文学功底甚深的宋神宗激动之下,乘兴也和诗一首: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家国盛,气凝太极定阴阳。•在这里,围绕“酒色财气”四个字,君臣先后和诗,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引出佛学禅味、世俗男女、国计民生、社会元气等来,别有一番情趣,难怪都说北宋文坛的天空群星璀璨!
本文标题:苏东坡与佛印大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5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