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新医改背景下上海社会医疗机构的发展
新医改背景下上海社会医疗机构的发展闫东方2012.5.20一、几则重要信息带来的启示4月上旬,卫生部在杭州召开“加强民营医院发展与管理工作会议”,马晓伟副部长出席并讲话。民营医院的发展状况与多元化办医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人才瓶颈是制约当前民营医院的主要因素,民营医院普遍办院时间较短,因此医院管理者更要将精力放在提升技术水平、建设医院文化、树立品牌形象上来,一味追求经济回报、医院将无法得到长足发展,卫生行政部门亟待完善医疗服务监管的法律法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积极协调,完善民营医院鼓励政策,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使民营医院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相协调,严把准入关,严格考核新设立民营医院的资质和条件,合理确定民营医院执业范围;创新监管方式,探索适合民营医院的评审评价办法。马部长的讲话,提示了以下几点:1、看到差距。(民营医院的发展和多元化办医的要求的不适应、人才瓶颈的制约)2、提出要求。(提升技术水平、建设医院文化、树立品牌形象、强化依法监管)3、明确工作重点。(完善民营医院鼓励政策,做好区域卫生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严把准入关,合理确定执业范围,创新监管方式,探索适合民营医院的评价评审方法)4月16日,卫生部在南京召开民营医疗机构评审工作研讨会,听取民营医院管理者对于评审评价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预示着卫生主管部门已着手研究民营医院参与医院评审评价的有关问题,在与医改相关的各项政策推动下,民营医院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会议传出的信息:1、全国8000多家民营医院中,三级医院占1.57%,二级医院占8%,一级医院占90%以上。2、医院评审评价工作作为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医疗服务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政府实施监管的有效手段。3、卫生部将以评审评价工作为抓手,加强日常监管,创新监管方式。严把准入关,严格考核资质,推动民营医院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医疗行为,引导民营医院走规范化管理之路。4月11日卫生部向各省市发出关于报送社会办医相关材料的通知。要求各地上报贯彻落实国务院58号文件的有关情况,包括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的做法和经验,推进社会办医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在于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的意见和建议等,并要求各地提升在58号文出台以后各省出台的相关配套文件。通知中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将筹备召开全国社会办医现场工作会。4月24日,市政府副秘书长翁铁慧主持召开有市各委办局出席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专题会议,听取市卫生局关于起草《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报告》的情况汇报。会议形成决定,将此报告提交市医改领导小组讨论。5月12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市长杨雄,副市长沈晓明出席会议,听取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汇报。研究制定《促进上海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作为上海市新医改的配套文件。杨市长在会上强调“十二五”期间促进上海社会医疗机构的各项政策的实施要更积极,要敢于破题。两次会议给我们提示市政府围绕社会医疗机构的发展召开两次专题会议,为贯彻国务院58号文件精神,作为新医改的重要成果,上海促进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思路已明晰,各项政策即将出台。标志着上海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春天已来临。卫生部、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主编的《1985-2012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绿皮书》,编委会关注上海社会医疗机构的星级创建与评审工作,认为该项工作在全国具有探索和创新的意义,该书设专门一章节共两万字介绍上海社会医疗机构星级创建与评审工作的实践。目前我们已根据编写要求,完成了书稿的撰写任务。这提示了上海社会医疗机构的星级创建与评审工作符合卫生部领导关于创新和探索适合民营医院的评审评价方法的有关讲话精神。二、上海进一步促进社会办医政策的若干重点提示1、基本原则:支持鼓励与规范管理相结合;发展高端与补充基本相结合;存量调整和增量发展相结合;规模发展和质量保证相结合。2、发展目标以浦东、新虹桥两个医学园区为主要平台,大力发展一批以满足高端医疗服务需求为主要目标的营利性社会医疗机构。在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薄弱的区域和老年护理、康复、精神卫生等专科,鼓励发展一批以满足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主要目标的非营利性社会医疗机构。支持和鼓励社会医疗机构做大做强,在全市建成和发展一批有社会影响、专科特色的社会医疗机构。3、具体措施:在拓宽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空间政策中提出了:⑴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⑵以浦东和新虹桥两个园区为平台,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较大规模,以先进技术、优质服务和现代化管理为特征的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和特色专科医疗机构;⑶、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医疗因逐步缩小床位规模,有条件的实施剥离,在两个园区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办医,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医疗服务。⑷、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老年护理、康复、精神卫生等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专科医疗机构。⑸、允许境外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与本市医疗机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合作形式设立医疗机构。在优化社会医疗机构准入流程和范围中:⑴、简化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程序,不得擅自设置法律、规范以外的限制条件。⑵、确保社会医疗机构执业范围与其具备的服务能力相适应,不得无故限制社会医疗机构执业范围。在改善社会医疗机构执业环境政策中提出:⑴、要逐步扩大社会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保(含新农合、少儿医疗保险、大学生医疗保险等)的定点范围。⑵、对社会资本举办的老年护理、康复、精神卫生等基本医疗服务的专科医疗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单位。⑶、对社会医疗机构提供的具有特色的专科医疗服务项目,进一步拓展范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纳入医保。投资主体性质、经营性质不作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审核条件。⑷、购买社会医疗机构承担或提供的公共卫生等服务。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医疗机构纳入120急救的绿色通道定点医院。优化社会医疗机构用人环境的相关政策中提出:鼓励医师到社会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公立医疗机构不得无故限制符合相关条件的医师,尤其是退休医师到社会医疗机构执业。对改善社会医疗机构外部学术环境,其政策思路是:在职称评定、课题招标、成果鉴定、学科建设、教学基地、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认定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社会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合理预留空间。审批社会医疗机构及其开设的诊疗科目时,对其执业范围内需配备的大型医用设备应一并审批,凡符合配置标准和使用资质的不得限制配备。对大型设备,政策提出:4、在促进社会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相关政策中提出:⑴、社会医疗机构实行属地化管理,完善“不良执行行为记分制度”,建立社会医疗机构退出机制。⑵、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将社会医疗机构纳入医疗质量督查、专业质控、社会行风评议、医疗服务质量评价等监管范围。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将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纳入对社会医疗机构日常监管范围。⑶、探索围绕社会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执业行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依托相关协会、专家等第三方力量开展社会医疗机构的星级评审和优势专科评审工作。培育一批管理规范、依法执业、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优质医疗机构。⑷、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的指导、服务、自律、维权的功能,引导社会医疗机构逐步建立有效的行业自律、健康发展的良性机制。在建立行业评价体系、制订行业标准、维护正当权益、开展行业自律、组织教育培训、评定职称晋升、医疗执业准入、医保定点资质认定等方面,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对委托协会承担的政府指派的任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给予相应补助。三、对星级评审意义的再认识社会医疗机构的星级评审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医院评价制度,国际上通称“医疗机构评审”,其含意是由一个医疗机构之外的专业权威组织对这个机构进行评估,以判断评定这个机构满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符合程度,是对医院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科研能力、文化建设、科学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星级评审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星级评审来提高和改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星级评审来全面提高医院的内涵质量,明确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协调医院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全面提升医院的竞争力,明确医院以及每位员工的工作目标,健全和规范各项制度和流程,最终达到病人满意度的全面提升。(一)有利于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将星级评审和培育行业品牌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行业内优质医疗资源的社会知名度,可以逐步改变市民、社会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行业内的优质医疗品牌和医疗资源,使市民在选择医疗机构就诊时享有更为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推动行业内更具有技术优势、质量优势、服务优势的社会医疗机构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二)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用法制来规范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星级评审培育一批依法执业、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优质社会医疗机构,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时创新行业管理手段,完善行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中的组织作用,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患者的共同利益,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诚信服务的良好氛围。(三)有利于医疗质量标准化建设。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更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通过星级评审把医疗质量标准化建设落在实处,规范和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能作用,使医疗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和完善,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四)有利于引入社会监督机制,促使各社会医疗机构通过强化经营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进行市场竞争,赢得市场认可,引导社会医疗机构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优胜劣汰的行业发展格局。通过星级评审工作的开展,促使医院在完善各项工作的同时,将医院打造成一个患者信赖的品牌,培养患者对医院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五)有利于社会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化。星级评审标准是医院规范化管理的纲目,对医院的建设起着规范导向作用,使医院管理的组织职能得到完善,计划职能得到加强,领导职能得到强化,控制职能得到提高,从而提升社会医疗机构综合管理能力,使医院发展的定位更加明晰,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上海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两个亟需引起重视的问题:1、强化规范管理。从卫生部马部长讲话和上海市各级领导的讲话中,对社会医疗机构的管理都强调规范的重要性。客观上引领上海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目标也明确了强化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医院要发展、医院创品牌,规范是基础。煤渣跑道也能晒出好成绩。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民营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技中之所以“跑不过”公立医院,是因为输在起跑线上——在同一块场地中,公立医院跑的是塑胶跑道。而民营医院跑的是煤渣跑道。2、关于品牌建设。乍一看,这种说法的确不无道理,技术的进步与飞跃,煤渣跑道早被塑胶跑道所取代,而这,正是一项又一项世界纪录被打破、被刷新、被改写的物质基础。然而,细细琢磨,这钏说法存在很大的偏颇。竞技场上决定胜败的因素很多,比如运动员的素质、教练员的水平、公平竞争的环境、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赛氛围,乃至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仅以国内状况而言,与国企相比,民营企业能够占据的同样是煤渣跑道,但一样有民营企业跑出了世界级的水准——最具代表性的是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马化腾和他的腾讯、李彥宏和他的百度。问题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市场定位,以及由市场决定的发展战略。纵观上海社会医疗机构现状,规模上大多是诊所和门诊部的“扩大版”;发展思路上是从公立医院这条“大鳄”的牙缝里觅点剩食的想法的有限“放大”。很少有社会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正面交锋,争夺医疗市场份额的气魄、雄心和胆略,更没有与之相关的战略构想、规划和企图。一部分社会医疗机构把医院当成企业在经营,把利益乃至于利润的最大化当成唯一的目标,让短期行为完全替代了长远规划,直接导致把战术当成战略,只顾眼前利益不惜杀鸡取卵的现象屡见不鲜。上海社会医疗机构要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市场定位和明晰的发展战略,要走出依赖媒体广告的误区。个别
本文标题:新医改背景下上海社会医疗机构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7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