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低颅压性头痛诊治唐军平概念低颅压性头痛是脑脊液压力降低(60mmH2O)导致的头痛,多为体位性。患者常在直立后15分钟内出现头痛或头痛明显加剧,卧位后头痛缓解或消失。正常成人脑脊液侧卧位时为0.59千帕~1.77千帕(60毫米汞柱~180毫米汞技),若脑脊液压力低于0.59千帕(60毫米汞技)者,即为低颅内压综合征。颅内低压最突出的症状是头痛,头痛多位于额部和枕部,有时波及全头,或向项、肩、背及下肢放射,性质为钝痛或搏动性痛。其头痛与体位有明显关系,当患者坐起或站立时头痛剧烈,平卧或头低脚高位则很快消失或明显减轻,因此常被迫卧床不起。低颅压头痛主要是由于颅内压力降低后,脑脊液的“液垫”作用减弱,脑组织下沉移位,使颅底的痛觉敏感结构和硬脑膜、动脉、静脉、神经等受牵拉所致。此外低颅压性头痛还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颈僵。病因低颅压力形成(60mmH2O)头痛包括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特发性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舒缩障碍引起CSF分泌减少或吸收增加有关;此外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全身严重感染、脑膜脑炎、过度换气和低于血压等使CSF生成减少。继发性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以硬膜或腰椎穿刺后低颅压性头痛最多见,头颈部外伤及手术、脑室分流术、脊柱创伤或手术等使CSF漏出增多等也会导致低颅压头痛。由于CSF量减少、压力降低、脑组织移位下沉等使脑内容痛敏结构,如脑膜、血管和三叉、舌咽、迷走等脑神经手牵张引起头痛。症状体征本病见于各种年龄,特发性多见于体弱女性,继发性无明显性别差异。头痛以枕部或额部多见,呈轻-中度钝痛或搏动样疼痛,缓慢加重,常伴恶心、呕吐、眩晕、耳鸣、和视物模糊等,检查可发现颈部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头痛与体位有明显关系,立位时出现或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头痛多在变换体位后15分钟内出现。诊断根据体位性头痛的典型临床特点应疑诊低颅压性头痛,腰穿测定脑脊液压力降低(60mmH2O)可以确诊。部分病例压力测不出,放不出CSF,呈“干性穿刺”。少数病例CSF细胞数轻度增加,蛋白质、糖和绿氯化物水平正常。鉴别诊断本病应注意与产生体位性头痛的某些疾病鉴别,如脑和脊髓肿瘤、脑室梗阻综合征、寄生虫感染、脑静脉血栓形成、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和颈椎病等。治疗1、病因明确者应针对病因治疗,如控制感染、纠正脱水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对手术或创伤后存在脑脊液瘘者可行瘘口修补术等。2、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液(2000-3000ml/d)、穿紧身裤和束腹带,给予适量镇痛剂等。鞘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每次20毫升~40毫升,可使腰穿后头痛缓解。3、药物治疗:咖啡因可阻断腺苷受体,使颅内血管收缩,增加CSF压力和缓解头痛。可用苯钾酸钠咖啡因500mg,皮下或肌肉注射,或加入500-1000ml乳化林格林液缓慢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10单位肌注)、麻黄素、毛果香碱、皮质类固酵、新斯的明等药物,可促进脑脊液的产生。4、5%二氧化碳吸入:多数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常使用5%二氧化碳与95%氧气相混合,每小时吸入5~10分钟,用于治疗术后和外伤后颅内低压效果较好。其机制是:二氧化碳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脊液分泌的作用。5、封闭疗法:0.25%~0.5%普鲁卡因15毫升作星状神经节封闭,以期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提高颅内压力。此疗法对外伤性颅内低压效果最好。6、硬膜外血贴疗效是用自体血15-20ml缓慢注入腰或胸段硬膜外间隙,血液从注射点上下扩展数个椎间隙,可压迫硬膜囊和阻塞脑脊液漏出口,迅速缓解头痛,适于腰穿后头痛和自发性低颅压性头痛,有效率达97%。7、患者应多饮水,最好是生理盐水,每日3000毫升~4000毫升,注意劳逸结合,减少过长时间的站立,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以减轻头痛症状,床尾抬高30度,以改善脑脊液的循环,有助于脑脊液压力的上升。
本文标题:低颅压性头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7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