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重点】庙会与花会组织的展演_
中国民俗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孙庆忠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三大场域之三庙会导言:庙会的文化根基世界上民俗文化集中表现的空间有几大场所,其中中国的庙会文化独具特色。中国民间信仰传承的表达空间:宁可信万神之能,决不信万能之神。那么,信仰为何?人可以不信神,但生死有命,所有人的命运都是无法摆脱的——“永恒本性”。一、文化空间:“非遗保护”视野下的庙会1.庙会作为保护空间的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11月第155届执行局会议宣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第一条宗旨中的第一款提出:“这一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或民间传统表现形式)将被宣布为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两大种类:一个是文化空间的形式,另一个是文化表现形式。一、文化空间:“非遗保护”视野下的庙会2.文化空间承载的内容“凡是按照民间约定俗成的古老习惯确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举行传统的大型综合性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形式。”二、京城庙会的种类※北京的庙会最早出现在辽代,兴盛于明代,至清前期鼎盛空前。自18世纪初至20世纪前期,京城内外循例举办庙会活动的寺庙众多,其中影响较大的约有70多处。从日期考察,可以分为定期轮流开办和每逢年节定期开办两类。从性质划分为以宗教活动为主和以商业活动为主两类,按照时间可以划分为定期庙会和临时庙会。昔日北京庙会大致有如下集中形式:二、京城庙会的种类※1.以进香敬神为主的庙会,娱乐、商业活动为附属。逢祭日,庙中主持开庙,让信徒进香。妙峰山庙会,在京城西北八十里,山路四十里,四月初一至十五,进香人数约数十万。二、京城庙会的种类※2.以娱乐为主的庙会,宗教和商业活动次之。正月初一至十九的白云观庙会。山门“摸石猴”(清心明目,不患眼病);竹板书、莲花落子;跑马场看比赛;地方风味小吃;正月十八“会神仙”——《京都竹枝词》:“绕过元宵数三天,白云观里会神仙,沿途多少真人降,个个真人只要钱。”二、京城庙会的种类※3.以商业活动为主,庙宇中设定期市集、交易百物。此种庙市的内涵是“市”,日期不与宗教节日挂钩,商人祭神以求利市,信徒进香皆属小规模。四大庙市中,按照热闹程度,当推东城的隆福寺,西城的护国寺,因此有东庙和西庙之说。《京都竹枝词》:“东西两庙货最全,一日能销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二、京城庙会的种类※4.庙会脱离庙宇的范畴,以市易为中心,宗教和娱乐的活动完全停止。清代康熙乾隆时期五大庙会鼎盛京华: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土地庙、花市火神庙。春节期间的厂甸(琉璃厂)和天桥便是无庙的庙会。三、庙会之功能的演变1.中国庙会产生的主源:社祭庙会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古老的社祭。周代,王为群姓立社,称为太社,自为立社,称为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称为国社,自为立社,称为侯社。百姓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称为民社或里社。而社神是土地神,为民社的精神支柱,民众向社神祈求风调雨顺,就要进行社祭。自古以来,祭神时总少不了舞蹈和音乐。这对后世庙会上祭神、娱神以至娱人的活动无疑是有深刻影响的。三、庙会之功能的演变2.功能之流变:民众购物与娱乐明末刘侗、于正弈《帝京景物略》载:“城隍庙市,列肆三里。市之日,族族行而观者六,贸迁者三,谒乎庙者者一。”这是说,到庙会上看热闹、游玩观光的人占60%,买卖东西的人占30%,而真正谒庙烧香磕头的人只占10%,说明这是庙会是在佛寺道观内或其附近形成的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四、碧霞元君庙与老北京的“三山五顶”碧霞元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祭祀的女神。传说她是泰山东岳大帝之女,俗称泰山娘娘。女神的诞辰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明清两代北京地区每年自四月初一起便举行大规模的祭祀她的庙会。京城百姓俗称碧霞元君庙为“顶”(城里/远郊)五、妙峰山庙会与行香走会京郊妙峰山是京津唐地区民间宗教的圣地,从清康熙帝敕封金顶庙会开始,香火甚盛,绵延不绝。每年阴历四月初一至十五有数十万香客朝顶,数百档花会进香献艺。五、妙峰山庙会与行香走会1.神娱人的大型民间歌舞杂技活动图片欣赏[1]老北京的“幡鼓齐动十三档”[2]妙峰山庙会的仪式表演五、妙峰山庙会与行香走会2.庙会仪式的观察与民间花会组织的研究[1]社会学2002、2003、2004级学生妙峰山田野采风(调查图片欣赏);[2]社会调查集刊·妙峰山田野采风专号三卷(调查过程与研究发现)六、研究庙会的民俗学意义与社会学价值1.庙会是民俗生活的综合展演,是民间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场域;2.“仪式过程”是民众心灵在特定文化空间的独特表达;3.研究民间社会组织的运作与管理,以及引领农村发展的理解之桥。妙峰山!
本文标题:【重点】庙会与花会组织的展演_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8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