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B卷
公共危机管理B一、简答题:1、什么是公共危机、风险、突发性公共事件?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风险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突发性公共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突发性公共事件从哪些角度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风险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突发性公共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二、论述题:1、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哪些指导原则?答:1、救治第一原则。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应将媒体报道和公众反映首先集中于对伤亡人员的救助而不是领导人的活动、缉拿罪犯、防范措施等,这样有利于号召和动员公众支持政府,参与救援活动,是在特殊情况下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得到公众支持的必然选择。2、把握主要矛盾原则。任何突发事件都有一个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主要矛盾,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解决的转化,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根本之所在。3、注重新文传播原则。一是迅速开放传播通道。要把必要的信息公之于众,让众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事态和领导者正在尽职尽责地加以处理的情况。二是有效控制信息导向,开放的信息传播通道有利于避免公众的猜疑、误传,但是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所持的态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也有可能使信息传播朝着不利于突发事件顺利处置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有效控制信息导向。4、机动权变原则。突发事件现象与原因之间、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决策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处置这类事件过程中要机动权变,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场情况进行随机决策。5、协调作战原则。突发事件的综合性,要求处置手段必须突出一个“合”字。6、科学合法原则。科学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而言,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等。三、案例分析:石首事件始末2009年6月17日20时36分,石首市公安局笔架山派出所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台指令:市笔架山街道办事处东岳山路“永隆大酒店”门前发现一具坠楼男尸。接警后,该所民警迅速赶往现场调查处理。经初查,死者涂远高,男,24岁,该市高基庙镇长河村人,生前为该酒店厨师。民警对死者所住房间进行了检查,发现了死者所留一份遗书,遗书的大致内容为自己悲观厌世而轻生,警方排除他杀,初步认定为自杀,但家属对警方鉴定表示质疑。因死因不明,家属把尸体停放在酒店大厅,要求揭露真相,找个说法。谣言四起。事情刚一发生,当地乃至网上对于这一案件的传闻、传言骤然四起,文字图片,泥沙俱下,真假难辨。在这段时间里,网站上的传言对矛盾激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一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近500个相关主帖,在一些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出现了不止一段网友用手机拍摄的视频。一些“外围信息”被传来传去,如据说该酒店有当地领导参股,该酒店涉嫌有贩毒、吸毒现象,还说该酒店此前曾发生类似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还有人猜测死者涂远高可能是发现该店吸毒贩毒而被杀人灭口。些许说法就像瘟疫一样迅速传播,相对而言,在发现死者后的80小时之内,表达政府立场的新闻稿仅仅三篇,而且文字简短,语焉不详。谣言占了舆论的上风,引来数千人围观,这也坚定了死者家属探寻真相的决心,他们表示不解决问题绝不运走尸体。为了防止尸体腐烂,6月18号下午,应家属要求,笔架山派出所从殡仪馆送来了一具冰棺。6月19日凌晨1点左右,警车和殡仪馆车辆到达酒店现场,想把尸体运走,被连夜守在那里的现场2000多名民众阻止。酒店门口,有围观的群众悬挂上了大字条幅,要求调查死亡真相。由于政府反映滞后,谣言风起云涌,大家以讹传讹,面对各种信息,人们难辨真伪,只是本着为冤死之人伸冤的想法,19日当晚,上万名石首市民连夜上街,将永隆大酒店门口围住,防止警方和殡仪馆抢尸。据目击者称,大约4万名市民聚集在街头,人数达到最高点。群众的情绪开始释放。当晚,有人点燃了酒店的二楼和三楼。消防车到来时,已经无法靠近。围观者将消防车拦住并且捣毁;6月20日傍晚,从荆州等地调来的武警赶到,但被民众逼退。许多公安、武警车辆被民众砸毁。此事震动高层。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明确批示对处理事件的要求,迅速成立了事件处置领导小组。一方面,全力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保护家属安全,通过多种途径迅速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另一方面,加强对事发地段的警戒,防止事态扩大,疏散围观群众,维护现场秩序。经多次协商,死者家属同意将尸体运往殡仪馆,将进行尸检。6月21日凌晨,停放在湖北石首永隆大酒店内的男尸被抬上殡仪车,送往殡仪馆,围观的群众全部散去,一起因该酒店厨师非正常死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得到处置。鉴于石首“6.17”事件因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演变成重大的群体性事件,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有关部门启动行政问责,对“6.17”事件发生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并报告情况,错过了事件处置的最佳时机,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市委书记钟鸣同志和负直接领导责任的公安局长唐敦武同志以免职处分,以儆效尤。资料来源:1.人民日报2009年6月24日作者陆侠2.荆楚网7月23日、25日报道3.南方网6月26日南都周刊记者·杨猛思考与探讨的问题:1.石首事件说明了什么?政府应加强突发性时间过程的处理。有关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如何妥善应对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多渠道、互动性的新局面。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和主流新闻媒体仅仅发布信息还不够,还必须迅速了解和把握网上各种新型信息载体的脉搏,迅速回应公众疑问,这需要政府尤其是宣传部门具有快捷准确的舆情搜集和研判能力。如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2、分析石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石首案的起因是一起非正常死亡案,面对诸多疑问,警方的解释未能成功说服死者家属和公众。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探寻真相。3、在处置突发性事件过程中,如何防范并控制谣言的传播(一)尽量将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降低谣言的重要性积累只有建立谣言预警与监控机制,才能对谣言从根本上进行控制。首先,建立谣言预警与监控机构。其次,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二)媒体联动,官方渠道和民间渠道互动,降低事件的模糊性中,谣言扩散开以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联动,及时辟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做法可圈可点,但在反应速度上仍然值得反思。另外,谣言的扩散经常表现出一种对官方渠道信息的不信任,当然这种不信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官方单一的“说教”和十足的“官”味容易让人们反感,因而即便发言人出来澄清谣言,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人们的信任。所以,在专家、学者以及比较活跃的社会成员中培养民间“意见表达者”,利用他们对于民情民意的了解,以及“非官方”的表达,提升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将民意逐步引向政府和媒体设置的议程,从而降低事件的模糊性,能够达到较好的辟谣效果。二、谣言的传播机制及控制策略(一)对有可能孳生谣言的新闻注重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二)媒体快速反应,持续、反复发布准确信息。如果危机不可避免,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避免流言四起和社会恐慌,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4.在处置突发性事件过程中,如何贯彻快速反应的原则?(一)制定更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具体、实践操作性更强的规章制度。明确规范的规章制度可为执行行为提供明确的执行依据和制度保障,明确规范的规章制度可为执行行为提供明确的执行依据和制度保障。确保执行质量与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更快更熟练的掌握执行快速反应的整个操作流程。(二)建设更科学的执行快速反应机构。执行快速反应机构应该强调简单实用,突出反应时间短和执行快速的特点,发挥执行的高效力。置两级机构最为适宜,即决策和执行两级机构。组成快速反应力量,下分设执行快速反应小组。(三)加大对执行人员、执行装备的投入。要使执行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必须从执行的“软、硬件”两个方面同时下工夫。(四)牢固树立执行快速反应意识五)创新执行快速反应机制的工作措施六)进一步强化执行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就当前社会情况来看,不少事件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掌握大量的有效信息后采取联合行动,单靠人某个执行机构或某一个、某几个部门很难完成这一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这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即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执行联动机制。(七)制定与执行快速反应机制相配套的奖惩和监督机制
本文标题:公共危机管理试题B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8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