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质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在中药分析及脂组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在中药分析及脂组学中的应用研究姓名:吴海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分析化学指导教师:梁逸曾20090531质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在中药分析及脂组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吴海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国辉.曾笑.张斌.李晓如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羌活挥发油成分-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6)目的定性、定量分析羌活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通过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对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从而实现对羌活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鉴定了52个羌活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含量的80.79%.结论羌活挥发油主要成分是2,6,6-三甲基-二环[3.1.1]庚-2-烯(21.65%),6,6-二甲基-2-亚甲基-二环[3.1.1]庚烷(19.06%),D-柠檬烯(4.46%),1-甲基-4-异丙基-1,4-环己二烯(3.74%),4-甲基-1-异丙基-3-环己-1-醇(3.47%).2.学位论文袁亚洲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研究2008指纹图谱分析能对中药及其制剂进行综合的宏观分析,从整体上有效且稳定地控制产品质量,该技术已成为控制中药质量的最有效手段。联用仪器和相关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快速发展为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和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和广阔的前景。本文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质谱、傅立叶红外检测手段相结合建立了中药的指纹图谱,并将化学模式识别用于建立和解析中药指纹图谱,从而有效的对中药进行质量控制。第一章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文献综述,主要叙述了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特点、研究内容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并对各种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评述,特别是对化学计量学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评述。最后对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前景作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厂质谱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获得了45个紫苏叶药材的二维指纹图谱,实现了两种仪器的有效结合,并将其应用于中药的二维指纹图谱的构建。对构建的二维数据进行主成分投影,并将其结果与单独的色谱主成分投影结果和单独的气相色谱/质谱主成分投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成功的对不同品种和采收期的紫苏叶样品进行正确的分类,同时根据高效液相色谱的数据可以对不同产地的紫苏叶样品进行正确的分类,而二维数据的分类结果主要受到品种的采收期的影响较大,而受产地的影响甚微,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中药材紫苏叶的质量,同时为其它中药的化学模式识别提供了参考。本文采用两种有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要优于其它两种有监督模式的分析结果。第三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与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相结合,分别构建了中药黄连上清丸的色谱指纹图谱和红外指纹图谱。并且本文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红外光谱数据的前处理,有效的从众多变量中提取有效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其分类结果与色谱指纹图谱结果一致。并且,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也得到了直观聚类分析的支持。这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的控制中药黄连上清丸的质量,为其它中药产品的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方法。第四章建立了来自河北、河南和四川三个不同省份的中药材白芷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投影判别法对样品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白芷样品由于省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条件的差异,各个省份的样品均各自聚成一类。同时,主成分投影的结果也得到了直观聚类分析的支持,这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对白芷样品进行正确的分析。3.期刊论文李国辉.李晓如.邹桥.谭斌斌.LIGuo-hui.LIXiao-ru.ZOUQiao.TANBin-bin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药对麻黄-羌活的挥发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测定了药对麻黄-羌活、单味药麻黄和羌活的挥发油,并对其重叠色谱峰采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进行了分辨,得到药对和各单味药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药对麻黄-羌活、单味药麻黄和羌活分辨出的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其进行定性,分别得到58,51和52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83.75%,88.70%和80.79%.实验结果表明:药对麻黄-羌活中挥发油化学成分有40种来自羌活,13种来自麻黄,新产生了10种化合物.4.学位论文梁晟中药易混品的成分辨析以及保留指数在挥发油定性中的应用2007本论文针对中药挥发油复杂体系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器分析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开展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工作。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简要综述了中草药的一些发展现状,针对我国中医药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为实现中草药标准化、现代化与国际化存在的困难,简要介绍了与中草药质量检测和控制密切相关的分析科学学科的发展。论述了近年来我国中药质量控制模式的发展状况,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化学计量学新学科的产生及多元分辨技术的发展为二维联用色谱仪器在中草药分析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简要阐述了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在中药复杂体系分析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第二章对木香同名异物的三种药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er,GC-MS)联用仪,并借助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比较研究,证明不同科的木香之间有效成分差异较大,不能混用。马兜铃是一种常用中药,药材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其地上部分为天仙藤,地下部分为青木香。第三章利用子窗口因子分析法(Sub-windowfactoranalysis,SFA)分别对马兜铃地上和地下部分挥发油的GC-MS联用色谱二维数据进行解析,并初步引入了保留指数(砌),结果显示地上和地下部分成分也不相同,且挥发油中不含有马兜铃酸。第四章综述了恒温保留指数(RI)和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的发展情况的基础,通过对肉桂、紫苏等中药的分析,用实例进一步说明了PTRI在中药成分定性分析,特别是对同分异构体的鉴别中的应用。5.学位论文唐小京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其物质基础研究2009本课题选择了国家药典委员会“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中的小败毒膏(新药转正品种)和妇科回生丸(原标准收载于《中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第一册),以及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已有质量标准的感冒清热颗粒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小败毒膏、妇科回生丸原有质量标准基础上,进行研究,依据现行国家药典标准制订的原则,提高了对该制剂的质量控制要求;对于已被《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品种感冒清热颗粒,依据中药现代化质量控制思想,进行了一系列拓展性研究。建立了该制剂的高效液相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和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并采用化学计量学,对不同厂家的感冒清热颗粒指纹图谱进行质量评价;此外还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感冒清热颗粒进行化学成分定性研究,为建立完善的中药复方质量控制方法打下基础。一、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提高(一)小败毒膏的质量标准的提高确定了小败毒膏中大黄、金银花、蒲公英、黄柏、陈皮、赤芍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阴性对照表明其他成分对本法无干扰,说明该方法专属性较强,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该药品的定性控制指标。并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对该制剂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弥补了以往该制剂无含量测定项的缺陷。(二)妇科回生丸的质量标准的提高增加了妇科回生丸中人参、茯苓的显微鉴别方法,并确定了妇科回生丸中大黄、苍术、当归、川芎、延胡索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并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对该制剂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改变了以往该制剂仅有性状和检查项而无法达到对其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目的的局面。二、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的物质基础研究(一)感冒清热颗粒高效液相多成分含量测定系统考察了色谱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感冒清热颗粒中四个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4个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方法学验证,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该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感冒清热颗粒中4个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二)感冒清热颗粒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运用HPLC/UV方法建立了感冒清热颗粒的化学指纹图谱,着重表达了葛根、防风、荆芥穗、苦地丁等药材的相关成分信息。通过对感冒清热颗粒与各组方药材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研究,对感冒清热颗粒指纹图谱中的主要指纹峰进行了归属。另外,采用化学计量学针对来源于多个不同厂家的感冒清热颗粒样品进行了质量评价。(三)飞行时间质谱法对感冒清热颗粒化学成分的鉴别分析首次采用RRLC-TOF-MS分析感冒清热颗粒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鉴别出其中32个化学成分,为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可以用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表征感冒清热颗粒复方制剂的化学物质基础。6.期刊论文陈勇.李晓如.曾笑.谭斌斌.赵真真气相色谱-质谱和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分析防风挥发油成分-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6)目的:定性、定量分析防风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通过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对重叠色谱峰进行分辨,实现防风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防风挥发油成分鉴定了45个,占挥发油成分总合量的89.15%.结论:防风挥发油主要成分是镰叶芹醇(11.24%),苯亚甲基苯甲醛(9.40%),正辛醛(6.76%),正己醛(3.16%),2,3,5,6,7,8,8α-八氢一1,4-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奠(2.13%),2,4-癸二烯醛(1.83%)和正庚醛(1.71%).7.学位论文王志军中药指纹图谱建立方法的研究及化学计量学的应用2007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卓越的疗效众口皆碑,为世人所瞩目。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与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热潮,中药又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中药的质量控制问题成为中药实现现代化、国际化走出国门的一大障碍。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深入,其中把综合诸多现代分析技术及多学科交叉的指纹图谱技术作为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已成为目前的国际共识,联用仪器及相关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快速发展也为中药体系的分析与质量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和广阔的前景。本文以实际中药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现代分析仪器,并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对中药指纹图谱的分析及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论文的第一章论述了近年来中药质量控制及中药指纹图谱的发展状况,以及化学计量学方法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情况。第二、三、四章中以中药灵芝和银杏叶为实验对象,分别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等光谱/色谱方法系统地对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经过对各项实验条件进行调整与优化,所建立的各种实验方法可靠有效,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了中药灵芝的FTIR指纹图谱、银杏叶的HPLC指纹谱、灵芝三甲基衍生物(TMS)的GC-MS指纹图谱:同时对不同产地银杏叶在不同生长周期中各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作了初步探讨;采用三甲基硅烷化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对灵芝的糖份组成也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讨。第五章中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中的PCA投影法和欧氏距离聚类分析法对所采集的各色谱/光谱数据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材质量控制应用中的初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六章概括了论文所取得的成果也对论文存在的不足及以后的工作提出了看法与展望。8.期刊论文徐广通.刘泽龙.杨玉蕊.沈师孔.陆婉珍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柴油组成及其应用-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2,18(4)针对清洁柴油燃料工艺研究、生产控制和产品质量检查的需要,为缩短测定柴油组成的时间,以ASTMD-2425(质谱法)为基础测定方法,考察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在近红外长波区光谱测定柴油组成的可行性
本文标题:质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在中药分析及脂组学中的应用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6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