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人民版】复习课件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大国崛起》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次历史巨变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理论成果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成立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成立新中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次历史巨变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8661925189419121905192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兴中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同盟会成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24萌生提出实践转型新发展辛亥革命,民国成立、约法颁布国民党一大,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救国救民,为公为私,惟有奋斗,万众一心,有进无退。——孙中山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历史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3)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4)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5)组织: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6)实践: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方法、目的)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改良”),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2、同盟会的成立(1)时间(2)机关报(4)纲领1905年8月《民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简称三民主义。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性质:3、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革命以暴力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1)含义:(3)意义:(2)实质:反封建(清王朝)反清与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具有狭隘的民族观。(4)局限:3、内容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含义:(3)实质:反君主专制统治(反帝制)(4)意义:理论上解决政权问题五权宪法: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人民有四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2)实现方式:3、内容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核定地价,涨价归公(1)含义:(2)实质:资产阶级土地革命纲领(3)意义:反映了孙中山维护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4)局限:没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三民主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纲领含义意义局限性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前提核心补充发展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推翻清政府民族独立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地价土地国有没有明确反帝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清与建立资国结合,反映人民意愿和时代要求理论上解决夺取和建立政权问题维护人民利益4、评价(1)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3)在它的指导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发展,三民主义思想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根源:时代和阶级局限性5、三民主义的实践:实践过程:①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②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义等)③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④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⑤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实践结果(即使成功革命又是失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政治上:孙中山四次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要求改变斗争策略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使孙看到了新的斗争方向孙本身坚持民主革命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接受新主张,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及一战后的再次萧条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发展进一步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准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3)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国民党“一大”代表中,共产党员占14%2、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此次大会上,孙中山制定全新政策:3、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关注国计民生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认识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纲领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①不反帝→反帝②反满→民族平等①无差别民权→反帝反军阀的国民享有②抽象→具体、可行更关注农民和工人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2、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3、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4、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相同点:不同点:内容不同:民族主义--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民权主义--旧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新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民生主义--旧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反封建革命性增强。影响不同: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怎样才能实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普遍的民权,建立各革命阶级联盟耕者有其田制定劳工法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提供思想理论依据纲领、奋斗目标、统战的政治基础方法、手段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3、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4、评价(1)进步意义: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②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民主革命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最高纲领对比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何异同?中共纲领新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它仍然财产私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明确提出铲除私有制度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你能用史实说明吗?1905191219111924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1913—1922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924—1927国民革命运动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第一次: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遭冷遇,转而走上革命道路。第二次: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最伟大的转变)革命史观:中国历史上民主革命的先驱;现代化史观:中国近代化的先驱;社会史观: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全球史观:有世界影响的伟人;文明史观:领导中国从专制走向共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革命主义精神。大革命时期(1924-1927)井冈山时期(1927-1935)延安时期(1935-1949)建国后(1949-1976)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国民革命时期萌芽井冈山时期形成延安时期成熟中共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建国后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新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立国、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1921—1935)C、实践基础—A、时代背景—1、原因B、阶级基础—D、思想条件—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共领导的科学实践和探索E、国际条件—十月革命开辟了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F、现实需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受挫,需要新的科学理论。G:主观因素:毛泽东长期革命实践和对国情的正确分析(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萌芽:中共创建—大革命时期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1925年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注农民问题诞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的革命道路————形成标志3、意义:打破了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2、形成过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主要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选择了这条革命道路?红色政权存在的理论阐述抉择:最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实因素:城市暴动的失败
本文标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人民版】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0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