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跨国公司对我国农药市场垄断的加强
跨国公司对我国农药市场垄断的加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药生产大国。我国现有20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国家工信部发证的合法企业有1800多家,可生产300多种农药,每年也需要进口约100多种农药。2009年全国农药总产量达190.2万吨(折百计),是世界第一大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每年防除农药病虫害面积60多亿亩次,使用农药制剂100万吨左右,折百有效成分近30万吨,超过美国而成为全球第一用药大国。在产量逐步增大的同时,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趋明显,农药行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加入WTO后,关税大幅度减让,进口限制放宽,取消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管理,降低产品进口成本和价格,国外大量农药涌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农药企业已到了在夹缝中生存的地步。如何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在未来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农药企业关注的焦点。一、国际农药大公司对我国农药生产的掌控和对市场垄断的加强2004年底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农药经营渠道放开,跨国公司可以来华开办经销店,这样,国内外农药市场很快融为一体。全球农药经营和生产向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转移趋势渐趋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进口农药在我国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这里有两个因素,一是随着世界各国对环保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日渐关注,一些发达国家把药残、疫病等检测标准和环保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设置了更复杂、更严格的“绿色壁垒”。近年来,“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日趋加剧,而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则成为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一个主要障碍,为使出口农产品的“药残指标”达到进口国的要求,我国农业种植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进口农药。二是近年来中央不断出台措施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收入,促使农民有信心提高生产投入,加之进口农药以环保和低毒为主,在乳化、雾化效果和使用计量上优于国产农药,对农民的劳动保护效果更好。因此,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进口农药的使用量正逐步上升。由于我国农药生产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我国对高毒农药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许多跨国公司充分利用我国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禁用的契机,大力宣传其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使进口农药在我国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2006年中国农用化学品市场零售额达21.3亿美元,进口农药占中国农药市场的24.3%,进口农药2005年在零售层面销售额达5.28亿美元,批发层面销售额达4.55亿美元,与2004年比增加了8.4%。其中杀虫剂增加了11.4%,杀菌剂增加了13.7%,而除草剂的销售额最大。2.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大量农药涌入中国市场众所周知,我国对农药的环保要求相对较低,“三废”环保处理费用不高。国外公司正是看到我国农药生产的优势,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或与中国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和办事处,以销售自产和进口农药为主。目前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农药生产基地。安徽华星化工与阿根廷农药公司合作,成立安徽华星·阿丹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4万吨双甘膦(草甘膦中间体)和年产1万吨2,4-D酸原药项目,总投资3.621亿元,折合4526.3万美元。拜耳公司与江苏富美实公司合作,富美实公司的某些产品与拜耳公司的某些产品在出售之前混合,进而以拜耳公司的名义出售。几年来,拜耳公司的氟虫腈(锐劲特)作为一个专利产品,享受着中国市场上独一无二的特权,并在杭州成立生产基地,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自从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禁用之后,氟虫腈已成为这些主要水稻产区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重大虫害的当家品种之一,每年的销量超过1000吨,每吨以10万元计,销售额就达1亿元。据了解,除了江苏富美实公司外,浙江新农、沙隆达、江苏长青、南通同济等企业也成为获得拜耳公司授权生产销售的合作伙伴,生产经营理念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先正达公司目前在华总投资已达1.8亿美元,设有4家独资企业、一家合资企业和多家办事处,商业网络遍及全国25个省,成为国内领先的农化企业。1989年拜耳公司在中国成立了首家农业化学品合资企业和4个研究农场,在中国22个省设立办事处。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将敌杀死引入中国市场,到2005年,杀菌剂银法利在中国获得全球第一个登记,目前在中国引入的农化产品已多达110个,杀虫剂锐劲特(氟虫腈)、杀螨剂螨危(螺螨酯)以及除草剂骠马(精噁唑禾草灵)都在中国市场有良好的销售业绩。拜耳的战略核心是引进全新的、划时代的有效成分、制剂和混配产品,扩大在杭州的生产基地,已在2007和2008年增加2500万欧元投资,公司将新设立2个合资企业。跨国农药集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外部的优势资源,重新定位,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这些公司将主要掌握科研开发和销售,而把农药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和印度等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国际化分工协作的外包市场正在形成与发展。3.国外农药巨头产品定位高端,目标直指中国各地种植大户金融危机下的一个隐性的严重威胁将是国际农药大公司对我国农药生产的掌控和对国际市场垄断的加强。国际农药巨头已改变战略,与国内一些企业合作,订购原药,贴标加工其制剂产品。目前国内运行状况好的大企业多在为国际大公司打工,提供廉价原药,使国际大公司的利润大幅提高,在国际市场的扩展能力增强,相对优势更加明显。一些大型的国外农药巨头如先正达、拜耳、杜邦等,产品定位高端,目标直指中国各地产值较高的种植大户。有杀虫剂“四大天王”之称的美国杜邦的康宽、瑞士先正达的福戈、德国巴斯夫的艾法迪和加拿大龙灯公司经销的垄歌(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已占据中国市场一定的份额。中国南方的一些省级植保站称,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推出的水稻杀虫剂新品种“福戈”,正式在浙沪两地上市,使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三种主要害虫防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福戈”由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两种有效成分混配而成,“福戈”的上市博得植保界人士一致好评,认为这是真正的“一药三用”的新一代杀虫剂。这些进口高端品种对国产杀虫剂产生挤压,以强大的阵势获取中国杀虫剂的市场份额,这给我国生产企业带来很大压力。2009年10月1日起,氟虫腈将退市。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的福戈和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康宽市场需求量将增加,但其市场价格波动不大。去年农户使用康宽每亩次需投入14元,今年(2009年)每亩次的投入则需15元。由于高端农药产品的防治效果一般好于常规农药,虽然其投入较高,但农村种粮大户使用高端农药产品的比重在增加。目前常规农药和高端农药产品的比例为9:1,高端农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年增加20%左右。二、中国农药企业目前的现状虽然近几年国内农药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出口的拉动),总体利润有较大的增幅,但仅在原药生产企业中,亏损面仍达到15.1%(110家企业亏损),虽然我国农药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销售收入却只接近国外一个大公司的水平,国内的研发投入、环保治理费用均远远小于国外公司水平。要寻求应对措施,首先必须了解我国农药企业的现状,以便对症下药。1.企业数量众多,缺乏规模经济我国农药企业现状是数量多,规模小,这些农药企业大多品种老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以中、高毒品种为主,靠复配制剂生存、工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目前中国农药品种和产量都是以杀虫剂和除草剂为主,杀菌剂相对较少,绝大多数品种为市场较为成熟、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仿制品种,创制品种市场化进程缓慢。另外,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能过剩,缺乏品种创新与技术创新,专业化程度低,协作性差。农药行业仍没有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中国农药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目前,农药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据统计,在中国目前有约2万个农药产品获得登记,而其中不同的有效成分仅为600多个,许多农药企业经营的产品都是大同小异。据2007年统计,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生产农药品种有313个,其中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仅13个,占4.15%。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国际认可的GIP(良好实验室规范)实验室从事环境毒理、残留以及代谢等研究。列入欧盟“黑名单”的200多种农药还有许多在中国普遍生产。另外,农药生产工艺技术落后,如毒死蜱中间体三氯吡啶酚钠生产由三氯乙酰氯与丙烯腈反应,工艺落后,污染严重。氯氟氰菊酯中破坏臭氧层的三氯三氟乙烷以及部分应全面禁止的高毒农药缺乏替代产品,国家明令禁止的如高中温钠钛生产百草枯工艺仍在部分企业使用。中国农药工业从生产能力、产量、出口量及国内使用量上均已处于世界第一位。农药工业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结构性和根本性的重大矛盾,诸如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分工协作、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技术装备落后、非法和违法生产问题突出、产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难度大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2.技术落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我国除1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品种以外,绝大多数农药都是仿制的。我国虽建立了南北两个新农药研究开发中心,许多农药研究单位也积极投入新农药的创制研究工作,然而进展较小。当前我国农药市场销售额为18.7亿美元,仅占全球市场的6%,这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中国目前可生产300多种原药,常年生产的有250多种,可生产农药剂型1000多种,平均每种原药只能加工5~-6种剂型,而在美国高达1∶76,在日本达1∶30。我国农药对外贸易连续12年保持增长,但大量是依靠出口科技含量不高的仿制产品和附加值低的原药产品,以及贴牌生产来支撑现有的贸易规模。显然这种依靠低成本和数量扩张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贸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当前农药生产技术正朝着高科技、精细化、自动化及生物技术的方向发展,而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还较落后,造成生产成本高、物耗大、生产效率低、污染严重。目前GIP(即良好实验室规范)已成为农药安全评价试验的基本准则,也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实施农药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手段。我国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尚未得到国际认可,试验数据得不到国际承认,国内产品很难取得国外登记许可。2005年统计,全国整体农药工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平均不到1%,除个别企业在2%以上外,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位于世界销售靠前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例大多数超过5%,有的高达12%以上。而我国农药企业大多数规模小,市场竞争又很激烈,企业生存尚存在困难,大多根本谈不上投资科研项目。红太阳集团每年科研投入在几千万元,在中国算得上是领先者。江山农化、扬农集团、浙江新安、钱江生化、沙隆达集团的研发投入也在千万以上,算得上是科研投入相对多一些的企业。3.我国农药出口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水平低,主要是仿制国外产品,自有专利品牌较少,造成产品品种老化,缺乏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国家或农药公司都不愿意中国的农药企业去分享他们已经取得的既得利益,因此他们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引发各类反倾销,或指出各种我国目前尚未注意或意识还不能达到的技术标准,对我国的农药出口进行封杀。国外一些大公司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时期、不间断地对我国的草甘膦提起反倾销的诉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啶虫脒的专利纠纷等都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农药垄断企业在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手段对我国急剧上升的大宗出口农药产品实行封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出口农药产品高达2900多个,但真正算得上品牌的仅有80多个,出口农药大部分是在“贴牌”销售。2005年,我国农药出口额达16.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2.2亿美元,出口吨位占国际市场总量19.5%,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目前我国农药出口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农药出口缺乏品牌和市场意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二是农药出口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小,缺乏有效的行业协调;三是农药国际市场开拓难度加大;四是由于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量增加迅速,导致环保问题凸显;五是出口农药价格偏低,企业间恶性竞争严重。三、提高我国农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内外农药市场已经融为一体,全球农药生产向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的转移趋势渐趋明显。如何才能使中国的农药企业在世界农药市场上保持低成本经营并保持竞争优势呢?笔者认为,必须践行以下几点:1.提高创新意识和核心竞争力农药企业在创制新农药、新技
本文标题:跨国公司对我国农药市场垄断的加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