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2016学年春季学期学科:语文班级:五年级任课教师:2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材分析:《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但是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教学难点: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节日----植树节。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板书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并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全诗。(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会读写生字。3(3)联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锨镐彩翼荒山野岭裸露咆哮枝繁叶茂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指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锨镐:劳动工具。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三、熟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出感情。2、指名学生逐节朗读,学生评价。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四、布置作业练习背诵诗歌。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演示植树节情境,揭示课题并板书。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预设可能提出如下问题:(1)“我们”向荒山野岭进军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说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二、探究学习1、出示自探提示:(1)自读课文,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再读课文,想一想:植树造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画出有关的语4句,并做上批注。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学习第一部分。(1)自由读。(2)同桌讨论:你读懂了什么?(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4、学习第二部分。(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清水/哗哗流淌滋润着/颗颗树苗(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4)默读第3-7节,思考: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5)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6)指导朗读第3-7节。5、学习第三部分。(1)齐读。(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三、运用拓展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5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要求:1、自拟题目。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板书设计: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野岭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青山碧岭教学反思:62暖流教材分析:课文的题目是《暖流》,文章第一句就紧扣题目来写,并且自然的引起下文,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这样的开头称之为开篇直入主题的写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教法学法:学生自读课文,结合图片理解江主席对青年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问题1、师:在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里也涌动着一股暖流。2、揭示课题并板书,学生齐读课题。3、绕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随机归纳补充,梳理出学习本篇课文要探究的重要问题。问题预设:1、“暖流”是什么意思?2、课文为什么以“暖流”为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组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巡回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73.组织交流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组织开火车读。(2)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4)读完后组织评议、正音。4.组织再默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5.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6.请大家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7.组织交流分段及段意。三、指导写字1、再读生字词。2、讨论识记方法。3、描红、临写。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回疑自探(一)回顾课文。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2、上节课我们归纳出的探究的重点问题是:(1)“暖流”是什么意思?(2)课文为什么以“暖流”为题?二、探究学习(一)自探。1、出示自探提示: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江主席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自学,教师有针对性的查看学情。(二)学习课文第一段。8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2.组织交流上述问题。3.提问:从“涌动”一词你看出了什么?为什么心情会这么激动呢?4.组织讨论上述问题。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思考自己从这一段中可知道什么。全班交流:从第一段中可以知道时间、地点、人物。(二)学习第二段。1、轻声读第二段,思索:江主席来到了南开,主要做了什么?(具体写了江主席与王辉等同学交谈)2、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怎样回答的。3、结合课文谈感受。(1)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2)分组朗读、讨论。(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程序:分角色读——说感受——再次有感情朗读。4、课文写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但并没有直接讲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三)学习第三段。1、齐读。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佩服之情。(四)朗读全文。1、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2、本文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朗读。三、运用拓展1、《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9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板书设计:2暖流兴奋喜悦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教学反思:10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一群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课文先讲“我”看见许多孩子从颐和园出来。接着,课文第3至第8自然段讲“我”在颐和园内看到了许多像春天般充满活力的儿童。教学目标: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教学重难点:1、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2、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法学法:课前让学生了解春游活动的内容,搜集照片,为进入新课做准备。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设疑1、激趣导入。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春天到了,春天花红柳绿,百花盛开,正是出游的季节。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春游,去感受春光的明媚。(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读课题。2、课件展示文中的春景图,范读全文。3、学生谈:看了、听了,你对课文有了怎样的印象?二.初读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的顺序。11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3、自学生字词。4、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5、练习给课文分段。6、检查自学情况。(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颐和园:左边不是“巨”。(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3)读课文,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三、熟读课文1、自由读,读出感情。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四、布置作业(一)背诵课文。(二)读课外书。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寻找春天,找到了没有?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揭示课题并板书。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问题。)预设:(1)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2)文章中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二、探究学习1、出示自探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画出描写海棠花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只拣儿童12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课文主要写儿童,为什么又用许多笔墨写花?2、学生自学,教师有针对性地查看学情。3、交流课文第一段。(1)齐读。(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全班交流。(3)自由读课文,交流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2.交流课文第二段。(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4、交流课文第三段。(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2)读第6自然段,指名评价。(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5、交流课文第四段。(1)齐读第9自然段。(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6、领会中心,全文总结。(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2)
本文标题: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1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