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悟_7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悟有了这些念想,同时就会增进自已的信心和责任,信心有了,我们就会去不懈的努力。通过努力,学业也好、事业也好、家业也好,士农工商样样会成功,事事就会顺意,百事就吉祥,万事就会如意!所以叫做佛氏门前有求必应!这是一种心里的暗示,也就是佛力的加持!境由心造,境随心转,环境是由我们的心念而产生的,什么样的心境产生什么样的环境;环境又随着我们的心在转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成就。讲到这里我想起了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有这样两句偈:“晨钟幕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叩头:叩头就是放下傲慢性,向佛菩萨学习,学习他慈悲、博爱、怜悯众生。傲慢的人他一般情况不肯叩下他的头胫骨的。但是一担当他肯叩下自己的头脑时,就弄懂谦卑了,他真的就放下了,只要能放下自己的偏见和执着,你离成功又迈出了一大步,因为放下是对心灵的一种解脱,而不是对责任的放弃。你放下了有限,却会拥有无限,这就是人生的大哲学。那么点蜡烛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我们学习佛菩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的心要亮堂,不要太黑暗,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只要见到有光明,我们的心就要明心见性。那么佛台上放的水果又是什么意思呢?他是一种表法,告诉人们要种好因,才会结好果子。你种善因就结善果,你种恶因就结恶果。万事皆有因果而起,任何一件事都有因果关系的,只要我们净下心来加以思考,全会有答案的。它不是迷信!迷信是当一件事没有弄懂、弄通就去乱相信、瞎相信,这才是迷信。当我们把一件事情弄懂弄通,它是哲学、是科学!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好的,我们接着讲种好因结好果,那好果子从何而来呢?好果子是从母亲的心里来!母亲的心是家中的福田,心厚则果好。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母亲这块福田肥沃,孩子就像树一样,家中的财富像树一样,都长在母亲的心地上,结出来的果实就甜、就大。母亲承载着家庭的未来,心厚则果好,心是良田百世耕。所以母亲的形象特别的重要,母亲的心是深厚的大地啊!言教、身教、境教全有赖于母亲啊!换言之,一辈无好妻,十辈无好子。母亲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举止行为,无不是善、无不是恶;无不是好、无不是坏;无不是美、无不是丑。母亲的心地很薄,家里的田地就“贫瘠”,就像锅壁滩一样,土地没有营养,纵然有了好的种子也难以发芽,发了芽也成不了才,更不用说结好果子了。这全基于母亲的心地啊!女人在家庭也好、单位也好、社会也好,都存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女人乃是世界之源头,是齐家之本,清国之源。女人要性如棉,既洁白又温暖,棉花拍之如饼,纺之如线。我们女人要用《女人八德》做人做事,即:孝顺、和睦、慈良、贞静,将它用运到生活中、工作中,延绵不断(孕育-养育-哺育-教育),向孔子之母、孟子之母、岳飞之母学习。圣人是圣母之生,先有圣母后有圣人。我们的家需要我们做母亲的去辛勤的耕耘啊!去相夫教子啊!相夫教子不光光是帮助丈夫洗衣、烧饭,而是帮助丈夫成就自己的德行,能够教育好孩子的成长,扶助丈夫之德业,有了深厚的德行才能承载学业、事业、家业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就是德行要厚重,你才能承载得了你的家业和事业。但是我们作为妻子“相夫”(就是对待自已的丈夫),也要讲究一点艺术,要把丈夫当作人生中的三个人来看待。哪三个人呢?父亲、朋友、孩子。当丈夫在外面学习、工作、事业取得成就的时候,你一定要把他当作父亲来看待,尊重他、恭敬他、崇拜他、赞美他。平时我们要把丈夫当作朋友来看待,多给他一点空间,一点自由,给予他足够的信任。然而当丈夫学习、工作、事业有不顺利、有失败,包括有过错了,我们要把他当作孩子来看待,真正来理解他、体恤他、包容他、原谅他。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也没有那一个人一辈子不犯错误。但是一个大丈夫最需要妻子的时候,我认为恰恰是他的仕途不顺利或是失败的时候。你看男人的外表虽然都很是刚强,其实男人的内心是很脆弱的。男人只有爆发力,很多的是缺少耐力。在这种状况下,男人是非常需要我们女人去呵护他。我们的胸怀就是他的避风港湾,帮助分担忧愁和痛苦是我们女人的天职。要把他拉回到自己的身边,安抚他,教育他,让他重新树立信心,重头再来。我在这里有一首歌想献给大家:《丈夫辛苦了》没事的时候,也不觉得啥;有了事没你,还真抓瞎;要说这日子呀,你才是主心骨;你东奔西忙,支撑起这个家;丈夫你辛苦了!丈夫你辛苦了!一天天孩子长大,你也有了白发;再苦的日子,没见你流过泪;也许你背地里,咬碎过牙;有些时候你也发发火,我知道你工作压力很大;钱是不好争啊!也不禁花!你没让妻子手里太紧巴。丈夫辛苦了!丈夫辛苦了!一天天疼爱孩子,你更孝敬爹妈;再甜的日子,没见你耆侈过,你尽量让家里不缺啥;丈夫你辛苦了!丈夫你辛苦了。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撒少女之性子,把丈夫一脚踹开,推卸责任,我们做妻子的要敢于承担家庭的责任。其实家有贤妻,夫不出枉祸!男人的过错、过失,女人有不可推卸责任。更不能再把自己当作年轻貌美的少女看待,弄不弄就谈离婚。你的孩子会受到伤害,造成孩子不孝的起因从此而来,孩子就会产生仇视父母的心里,家庭就会破裂,也会给家族蒙受耻辱。社会再发展,没有男人的女人最终还是会被社会所轻视。所以女人不要撒少女性子,不要抛弃孩子和家庭,要把丈夫拉回到自己的怀抱!丈夫再没有用,你就把他当成佛菩萨一样恭在家里,他也是女人的底气,家庭的底气。同样,丈夫对待妻子呢?要真心相待,体贴入微,知恩报恩。我记得在书中还读到印光大师说过:“所有的丈夫要对太太很好,因为太太有一个恩德是我们永世都报不完的,那就是帮我们传宗接代和相夫教子。”印光大师又说:“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要做好母教,首先,要做好胎教;其次,要做好幼教;再次,要做好圣贤教育。不然,凭我们自己是不行的,太太成就了我们,这个恩德一辈子也报不了。”丈夫要让妻子感受到,我这一辈子是因为娶了你这么好的妻子,我的家业、事业才能有这样好的发展。当丈夫对妻子这样评价和感受时,做妻子的就会做得相当圆满,再苦再累她也会默默无闻的奉献。这里我还想献给大家一首歌:《妻子辛苦了》起早贪黑紧忙活,上班回来就下厨;每天三顿家常饭,一年三百六十五;买菜烧饭洗衣服,下有儿女上有母;为了孩子操碎了心,一年三百六十五;妻子啊妻子,你挺辛苦;辛苦为了全家福,精打细算为了家;你常把家缝补,细水长流过日子,全靠你简朴;妻子啊妻子,你挺辛苦;有你那日子能过富,有点安慰就满足,丈夫心里最有数!妻子啊妻子,你挺辛苦,一家老小都和睦,都和睦……所以说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互敬、互爱、互相尊重,做孩子的榜样!典范!言教不如身教,身教还需境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依教奉行,以身力行!你看,教育的教字,老字头下面一个子,也就是说,老的和小的要融为一体,他才称之为孝。旁边加上一个文化的文字,才能称之为教。它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就是上面怎样教的,下面跟着怎样效法。(中国的文字是人类智慧的象征,汉字是智慧的符号,中国的汉字是老祖宗苍颉发明的,他为了造字吃尽了苦头,爬山趟水……为的是留于子孙后代,我们只要细致地拜读,宇宙人生真相全在文字之中!)这里讲一个上所施,下所效的反面故事,《宋朝少年沈元觉》。沈元觉是一个10岁刚出头的少年。他有个爷爷,年迈多病,只会吃,不会干活,增添了家里的负担。沈元觉的爸爸几次要把爷爷去扔掉,还骗沈元觉说,爷爷老了不死会变成妖精,但是沈元觉太小,说服不了爸爸,只有无奈。有一次,爸爸把爷爷装在了篓筐里,带着沈元觉一起把爷爷背到了野山顶上,扔下爷爷就走了。然而,沈元觉回头把篓筐背上了肩。父亲问,爷爷都已扔掉了,你要篓筐干什么?沈元觉对爸爸说:“等你老了,还用这个篓筐背你到山上,把你扔掉啊!”爸爸顿时感悟了,羞愧不如,重新把爷爷背回了家中,孝养老人。这虽然是一个反面故事,但他说明了上有所施,下有所效的道理!当我们今天在孝敬父母、公婆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孝敬自己,在给孩子们做榜样,这就是现身说法,上有所施,下才有所效。愿今天在坐的各位姐妹在家都是一位好母亲、好媳妇、好太太!接着把太太的来历分享给各位姐妹。(妻子被称之某某人的太太,其实她的来历并不是很简单的),太太称呼的起源于周族太王古公亶父,他的贤妃叫“太姜”,即是泰伯、仲雍、季历三兄弟之母。太姜有美色,而且性情贞静柔顺,并且极有智慧。教导诸子,至于成人,从来没有过失。古公谋事,必与太姜互相商量。随便古公要迁徙到什么地方,她都不辞劳怨,顺从追随。季历即位,又娶贤妃,叫“太任”,史载,称其端庄诚一,德行无缺失。及有身孕,即自开始胎教,所谓“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文王又有贤妃,叫“太姒”。《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叫太姒,文王正妃也。”《列女传》称其“生十男,亲自教诲。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周室由古公亶父到季历、文王三代,都有贤妃良母助兴周室。所以能形成姬周王室八百多年的宗室王朝,都是由其上辈“齐家、治国”的德育教化而来,并非偶然徒然的提三尺剑,一战功成而得的天下。因此,后世尊称别人的妻子叫“太太”,便是从周室有三位“太”字辈贤妻良母,母仪可风的典故而来,并非是随随便便的口头语。所以称谓太太乃责任重大,扶助丈夫之德行,教育子女之才学。讲到了太太,我又想起了美国费城百贷公司有这样一个故事(其中的主人翁就是一位太太)。一个阴雨密布的午后,大雨突然倾泻而下,行人纷纷逃入就近的店铺躲雨。这时,一位浑身湿淋的老妇,步履蹒跚地走进费城百货商店。看着她狼狈的姿容和简朴的衣裙,年轻的售货员都对她不理不睬。只有一个年轻人热情地对她说:“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妇人莞尔一笑:“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但是,她的脸是明显露出不安的神色,因为雨不断地从她的脚边淌到门口的地毯上。正当她无所适从时,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说:“夫人,您一定有点累,我给您搬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那个年轻人道了谢,并随意地向他要了名片,就颤巍巍地走了出去。几个月后,费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来信,写信人指名要求这年轻人前往苏格莱收取装璜一整座城堡的订单,并让他负责自己家族所属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任务。詹姆斯震惊不已,匆匆一算,只这一封信带来的利益,就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当他以最快的速度与写信人取得联系后,才知道这封信是一位老妇所写,就是几个月前曾在自己商店躲雨的那位老太太--而她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詹姆斯马上把这位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到公司董事会。毫无疑问,当菲利收拾好行李准备去苏格莱时,他已经是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22岁。不久,菲利应邀加盟到卡内基的麾下。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他一贯的踏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在事业上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灵魂人物。不过,一个人的善行像这个故事所说的一样,有戏剧性的报答或是获得社会赞赏,毕竟是很少的。帮助别人且不图回报,这才是真正的善、无私的善。如果仅仅是为想让人感谢或期待被社会认同而行善,那么美好的诚意就会减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善良的人以匿名方式来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去行善,他们并不期待因此而获得感谢或赞扬,他们是这个世界的施爱者,因为他们的善良,才使这个世界充满爱意、温情和感动。人有善念,天必从之;天庭无亲,常与善人。诸如此类的善行,他都基于在孝道的基础上,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道分为大、中、小三类。小孝养之父母,中孝报晓国家,大孝敬之天地宇宙。中国的古圣先贤将子女对父母的孝养分为两大类:一曰孝身,二曰孝心,我觉得还要再添加一曰孝志。“孝身”就是养父母之身。《弟子规》中说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就是说的是养父母之身,关心父母的冷暖、温饱。“孝心”呢?就是恒顺父母之心。父母希望子女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子女一一做到了,就是顺了父母的心,这就是孝心。《弟子规》又说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本文标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悟_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1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