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课件】-(1).
课时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考试说明: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要求:梳理从秦到清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演变过程归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体现的特点专注、积累、高效、规范知识回顾说出从秦到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演变过程?时期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秦汉唐元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内外朝制郡国并行制、推恩令三省六部中书省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一、君主专制的加强(1)、基础知识(梳理)1、明朝明太祖:废丞相、置殿阁大学士(充当顾问,不参与军政机密大事的决策)明成祖: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补充(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大臣的奏章的票拟权;明神宗:内阁职权逐渐加大,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明朝末:宦官专权,渐夺内阁之权)(2)、能力提升(理解)思考: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归纳内阁职权演变的趋势如何?理解内阁的性质与作用?与宰相制比较?与英国的内阁综合比较?思考: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归纳内阁职权演变的趋势如何?理解内阁的性质与作用?与宰相制比较?与英国的内阁综合比较?材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二: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勇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①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④根本原因:巩固统治,加强皇权的需要②明朝进行地方体制改革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③丞相胡惟庸擅权专恣(直接因素)思考: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归纳内阁职权演变的趋势如何?理解内阁的性质与作用?与宰相制比较?与英国的内阁综合比较?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票拟”和“批红”史料一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史料二关键词:职权加大;非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内侍机构;君主专制(集权)思考: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归纳内阁职权演变的趋势如何?理解内阁的性质与作用?与宰相制比较?与英国的内阁综合比较?(汉代)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史料一史料二宰相制内阁制相似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不同地位职权影响百官之首仅备顾问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无制约力提示①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有制约作用。宰相被制度赋予决定大权,地位巩固。②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来自于统治者的个人信任与支持。内阁只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思考: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归纳内阁职权演变的趋势如何?理解内阁的性质与作用?与宰相制比较?与英国的内阁综合比较?(2013·课标全国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提示: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提示: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2013·课标全国Ⅱ,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建筑风格信息文字设问信息联系中英政治制度有关史实思考:明太祖废丞相的原因?归纳内阁职权演变的趋势如何?理解内阁的性质与作用?与宰相制比较?与英国的内阁综合比较?制度性质:阁员职权:阁员产生:明朝内阁英国内阁内侍机构,非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提供顾问,无决策权;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升降由皇帝决定皇帝任命最高行政机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行政权议会多数党领袖(首相)提名一、君主专制的加强(1)、基础知识(梳理)2、清朝(2)、能力提升(理解)清初康熙雍正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设军机处思考:清代军机处的特点、职能与性质?如何认识军机处的设置?思考:清代军机处的特点、职能与性质?如何认识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史料一史料二史料三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史料四提示:精(人员精干)、密(外界干扰少)、速(执行迅速)、简(机构简单)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只能秉承皇帝旨意性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1.(2013·重庆文综,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2.(2013·江苏单科,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4.史载:嘉庆十年,御史何元琅上《请酌改军机处名目》折,称“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机处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5.(2008山东济南3月)《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6.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官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7.“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天人合一B.皇权至上C.大一统D.法治8.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以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9.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10.下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BBCBADBCCA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总结形成(秦朝)发展(汉朝)加强(宋元)完善(隋唐)顶峰(明清)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察举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宋二府三司元朝中书省行省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1、梳理出演变过程【史料】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2、归纳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影响【结论】(1)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恐怖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2)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影响(1)经济上: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促进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3)民族关系上: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消极影响(1)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为受到压制和打击(3)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进步2、归纳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影响综合能力提升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反映了皇帝的哪些做法?本质上反映了什么?皇帝将泄密其行踪的人一律处死;皇帝行踪神秘化;皇帝对丞相车骑多而不满。本质上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也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材料二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材料三国初定
本文标题: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人教版】【课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1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