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张华(hzhang@kcx.ecnu.edu.cn)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荣誉主席三个问题一、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为什么倡导“核心素养”?二、怎样基于“核心素养”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怎样理解“学科实践”?一、“核心素养”观念:内涵与意义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例如,有效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对其交往的对象的态度。”——OECD(2005)Thedefinitionandselectionofkeycompetencies[ExecutiveSummary].Acompetencyismorethanjustknowledgeandskills.Itinvolestheabilitytomeetcomplexdemands,bydrawingonandmobilisingpsychosocialresources(includingskillsandattitudes)inaparticularcontext.Forexample,theabilitytocommunicateeffectivelyisacompetencythatmaydrawonanindividual'sknowledgeoflanguage,practicalITskillsandattitudestowardsthosewithwhomheorsheiscommunicating.一个“核心素养”(keycompetency)必须满足三个要件:1.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2.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要;3.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重要。——OECD(2005)Thedefinitionandselectionofkeycompetencies[ExecutiveSummary].Eachkeycompetencymust:Contributetovaluedoutcomesforsocietiesandindividuls;Helpindividualsmeetimportantdemandsinawidevarietyofcontexts;andBeimportantnotjustforspecialistsbutforallindividuals.一个尝试性定义所谓“素养”,是人们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能力和道德。“核心素养”又被称为“21世纪素养”。“知识社会”即观念和知识成为商品的社会。knowledgesocity:ideasandknowledgefunctionascommodities.哪些“核心素养”?所有框架都提到的素养共有4个:合作(Collaboration)交往(Communication)信息通讯技术素养(ICTliteracy)社会和文化技能、公民素养(Socialand/orculturalskills,citizenship)大多数框架都提到的素养4个:创造性(Creativity)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开发高质量产品的能力或生产性(Developqualityproducts/Productivity)“核心素养”的实质1.指向于培养21世纪信息时代、知识社会、全球化时代的“新人”。2.将知识与技能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和处理不可预测情境所形成的能力和道德。3.既包括跨学科核心素养,又包括学科核心素养。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主题: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1.解决“三维目标”的割裂问题。2.实现我国课程目标的科学化与具体化。3.由于核心素养本身包含了探究过程,有可能带来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4.体现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5.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二、怎样基于“核心素养”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回到原点:教育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生活1.教育是一种生活:中国一以贯之的教育哲学1.孔子(Confucius,551B.C.--479B.C.):生活之教。2.梁漱溟(LiangShuming,1893--1988):“教育是一种生活”。3.晏阳初(YanYangchu,1890--1990):平民教育。4.陶行知(TaoXingzhi,1891--1946):“生活即教育”。2.“教育即生活”:教育民主化运动的主要成就之一杜威的观点“除非作为做的产物,否则就没有所谓真正的知识和有效的理解。”…itisthatthereisnosuchthingasgenuineknowledgeandfruitfulunderstandingexceptastheoffspringofdoing.(DemocracyandEducation,Chapter20.)克伯屈的观点“中国虽重教育,但其所谓教育,仅限于书本之上知识,故其教学的方法,亦仅限于此,即无教育可言……中国教育如果想加以革新,像这样思想,赶紧排除掉才好。”克伯屈,1927年,上海。皮亚杰的观点“真正理解一个理念或理论,意味着主体对这个理论的重新发明(reinvention)。”“在所有教育阶段,……学生在‘做’和‘在行动中理解’所能做到的,大大超过通过语言表达自我所能做到的。”人只有在活动、操作中改变了世界,才能真正理解世界。(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体系1.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探究主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服务学习、实践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的课程。。因此,生活即课程将生活情境转化为问题情境,形成探究主题和探究型课程。此课程即为“生活探究课程”,即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生活中、由于生活并为了生活。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跨学科素养或生活素养为目标(1)能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理解知识和职业世界的联系,善于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具有实践能力;(2)能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探究主题,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创造能力;(3)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尊重和同情他人,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观点,管理和解决人际冲突,善于团队合作,具有合作能力;(4)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新特点,善于与个体和群体交往,尊重观点差异、个性差异和文化差异,掌握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具有交往能力;(5)能够持续参与社区服务,积极从事服务学习,理解自我和社区的关系,关心他人和社区,具有服务精神;(6)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社会发展,自觉保护自然与环境,发展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3.两个世界,两类课程每一个学生均置身于两个相互联系的世界,即生活世界与学科世界,由此构成学生相互联系的两类课程,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二者共同指向新课程改革的性质与根本追求——教育民主。学科课程旨在发挥学科知识(学科逻辑)对人的发展价值,它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每一个人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发挥生活世界对人的发展价值,它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每一个人的心理经验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生活世界)的关系。二者解决的问题和发挥的功能存在差异,因而具有相对独立性。两类课程又存在相互联系:二者都崇尚探究,都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科与生活互相促进,形成历史的统一。两类课程为学生提供两类探究,即生活探究与学科探究,共同指向并实现教育民主的理想,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由此形成“一体二翼”的新课程结构:“一体”即教育民主;“二翼”即生活探究与学科探究。此为新课程的基本结构。新课程的一个解释框架:一心开二门学科课程教育民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个维度学生整体的生活世界包括相互渗透的三个方面,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由此形成生活探究课程开发的三个维度——自然维度、社会维度、自我维度。这既是生活探究课程的基本内容,又是其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发展自然探究能力与生态伦理(自然性目标);学会关爱与尊重、学会合作与共处(社会性目标);学会思考与判断、学会选择与负责(自主性目标)。在设计、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既要关注每一维度的相对独立性,又要体现其相互渗透性、关系性和整体性。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两类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服务学习”活动为什么周老师的眼睛大,郭智的眼睛小?在“爱护眼睛”的活动中,王诗言小朋友指着周老师说:“为什么周老师的眼睛大,郭智的眼睛小?”孩子们立刻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七嘴八舌地展开了讨论。周老师爱喝奶,郭智不爱喝牛奶周老师头大,郭智头小爱吃鸡蛋眼睛大周老师高,郭智矮我想的不一样郭智爱哭,周老师爱笑老师的头大,郭智的头小郭智的眼睛没长好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够证明给我们看看吗?孩子们挑选出高矮一样的小朋友进行比较,发现一样高的小朋友眼睛并不一样大。儿童关于“吃鸡蛋与眼睛大小关系”的调查表爸爸眼睛小,我的眼睛小,奶奶的眼睛也小。爸爸妈妈的眼睛大,我的眼睛就大。我的眼睛象爸爸,因为我是爸爸的儿子。研究性学习活动核心要素或过程:1.提出问题;2.形成课题;3.提出假设;4.获取证据;5.形成解释或观念;6.评价解释或观念;7.交流解释或观念。农村“三堆”问题研究服务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核心要素或过程:1.体验生活情境2.发现问题3.开展服务行动4.反思行动经验“服务学习”的内涵与特征“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从事社区服务而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多方面能力、养成公民责任感和健全个性的课程与教学取向。它是“社区服务”和“学术学习”(academicstudy)的整合。它把“学会服务”(learntoserve)和“在服务中学习”(servetolearn)两种行为整合起来。它把“为了更好的学生”和“为了更好的公民”两种目的整合起来。杜威写道:“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并充满着艺术、历史和科学的精神。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时,我们将拥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强大的并且最好的保证。”(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服务学习活动可以有所侧重,亦可融合实施。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探究教学的一体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然带来教学理念与行为的改变:教学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和训练技能,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创造知识。无论“研究性学习”活动,还是“服务学习”活动,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或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这种“合作创造”不仅适用于生活课程,而且适用于学科课程。学科教学同样是师生合作探究学科问题、生成学科理解、创造学科知识的过程。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即是“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小结以“生活探究”为核心,使生活世界与学科世界的彼此互动,自然维度、社会维度与自我维度整体统一,“研究性学习”与“服务学习”相得益彰,“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相互融合,由此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体系。(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体系走出四大误区1.学科化倾向: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制成一套知识和技能体系去传授。2.脱离儿童:儿童未经历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未产生自己的想法。3.脱离社会:未把社区生活、地方文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亦未把培
本文标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1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