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配送管理实务》教学大纲
《配送管理实务》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专业、总学时数课程名称:配送管理实务专业:物流管理总学时:64学时。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1、课程性质:物流配送实务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之一。配送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物流合理化的结果,也是科学技术尤其是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物流技术发展的结果。配送活动非常广泛,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于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开始重视物流,加强对物流建设的投入,纷纷建设了一批具有先进技术的配送中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物流配送事业的发展。另外,由于配送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物流活动,它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活动于一体,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配送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就等于学习了整个物流系统。同时,配送也是集企业管理、物流操作、系统规划于一体的活动,它非常适合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因此,作为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好这门技术。2、课程教学目标:学习物流配送各个环节如进货、储存、分拣、流通加工、包装、配送运输等的管理方法、配送中心的建设、管理以及库存控制和订货技术,学习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等内容,达到能对物流配送系统实施有效管理的目的。3、教学要求: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要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适应物流管理服务一线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物流配送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是本书的第一章,是学生接受配送概念的开始。因此,本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对配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和理解配送的定义,理解配送的意义和作用,了解配送的发展过程,理解配送的种类,掌握配送合理化的标志和措施。(二)重点、难点学会查找配送的不同定义,应用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进行实践。第二章配送中心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配送中心是进行配送活动的主要场所和组织。本章讲述了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况,让学生在了解配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配送中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理解配送中心产生的原因,掌握配送中心的定义、功能和作用,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理解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内容与目标。(二)重点、难点学会区别本地区配送中心的类别,了解我国配送中心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三章配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对配送中心的整体有一个较深的、整体的了解。这对于后面学习配送中心的具体业务有指导作用。理解配送中心的定位、规模和数量,掌握配送中心选址实务,理解配送中心系统规划的要素,掌握配送中心平面布置的相关问题,了解配送中心的常用设备。(二)重点、难点学会分析一个已有的配送中心在选址方面的正确性和存在的问题,运用互联网查找配送中心常用设备的名称、规格、生产厂家、价格等相关资料。第四章进货验收与装卸搬运作业(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述配送中心进货作业的流程、商品的分类与编码、商品验收等相关作业知识和技能。了解配送中心进货作业的流程,掌握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的方法,掌握商品验收的方法,了解装卸搬运的基本知识,掌握装卸搬运的相关方法。(二)重点、难点调查分析附近超市的商品种类,根据调查到的超市商品,试着给每一类商品编码。第五章配送中心储存管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了储存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储存的形式与策略、商品的保管和盘点等。掌握货物储存形式和储存策略,理解储位及储位管理,了解商品保管的措施,掌握商品盘点的方法,掌握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的方法和步骤。(二)重点、难点商品储位调查与分析,计算订货点和订货量。第六章订单处理与分拣作业(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讲述订单处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拣货的基本方法、拣货信息的传递方式和拣货包装单位,要求学生掌握订单处理的流程与内容,掌握商品分拣的两种基本方法,掌握拣货信息的传递方式,了解拣货包装单位,熟记分拣设备的类型,掌握补货作业的方式和时机。(二)重点、难点学会把要货订单生成拣货单,掌握分拣设备的选用及布置,学会计算分拣作业效率评价的指标。第七章出货、送货与退货作业(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讲述了出货、进货与退货三项作业。掌握出货作业的流程,理解分货作业的方式,掌握送货服务的要求和作业流程,了解退货的原因,掌握退货作业的处理流程。(二)重点、难点根据配送网点的布局,安排配送路线。第八章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配送中心的信息化是配送中心关键的技术问题,本章对这些问题都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了解配送中心信息化的发展过程,理解配送中心信息流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掌握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掌握条形码、EDI、EOS系统在配送中心的应用。(二)重点、难点学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操作。第九章配送中心的运营管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是在介绍配送中心各项物流作业操作的前提下,对这些物流作业进行质量、成本、绩效的一个综合管理。掌握配送质量管理的含义,掌握配送成本的含义和计算方式,掌握配送中心绩效评价的含义和内容,掌握配送增值服务的内容和功能。(二)重点、难点模拟某配送中心,进行配送成本计算。第十章新型配送(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是本书的最后一章,主要介绍了在配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电子商务、流通加工、协同配送、快递业配送等新型的配送类型。掌握和理解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理解加工配送的目的和管理重点,了解协同配送,理解快递业配送的特点,了解国内外主要的国际快递企业。(二)重点、难点体验电子商务配送服务四、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过程的建议1.多种媒体的教材(1)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主教材(包括多媒体教案)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要求教材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概念准确,论证清楚,案例应用恰当辅助教材即通常所说的学习指导书和参考资料,它有三个功能:(1)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2)是连接主教材和录像教材的媒介;(3)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包括作业、案例分析、复习指导等。(2)录像教材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拟采用专题与案例讲授模式。要求在现有条件下,努力做到教学形式的形象、生动、直观、简洁,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3)其他教学手段主要是物流网站软件浏览应用,以帮助学生自学为目的,指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适当阐释难点问题,提供必要的练习思考题。如需要可不定期发布教学信息、作业等。2.教学环节(1)讲授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分析、作业讲评方式,提示学习思路与方法讲解难点问题,解答作业,指导实验,并适当组织讨论,培养学员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自学自学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手段,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学生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3)作业作业是巩固和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建议不少于四次作业,由教师编配布置,学生认真完成,教师进行讲评。(4)实验(或实习)本课安排若干学时实验课,实验以计算机模拟形式进行,将提供计算机模拟物流配送实验软件,没有条件进行实验的地方,可安排学生进行物流配送策划及配送路线选择的实训。(5)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考核学员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章次教学内容学时第一章物流配送概述4第二章配送中心概述4第三章配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6第四章进货验收与装卸搬运作业6第五章配送中心储存管理8第六章订单处理与分拣作业8第七章出货、送货与退货作业8第八章配送中心信息系统8第九章配送中心的运营管理6第十章新型配送4合计64的水平和能力。考试试题难度和题量按教学层次要求安排。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3.物流配送是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不断发展更新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1)要系统、全面地阐述物流配送的基本原理和实务。(2)增加实验和案例教学的比重。建议安排必要的物流配送模拟试验、企业社会调查,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运用和分析的机会。(3)日常的讲授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六、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物流是一个由运输配送、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六大功能构成的多功能体系。就每个物流功能来看,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运作,将物品和服务通过运输配送(输送)送达给需求者。围绕配送工作的业务流程,形成了课程的各项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包含相应业务环节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点。形成了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各个环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为支撑的课程架构。本课程前导课程包括:物流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仓储管理实务、运输实务、计算机本课程后续课程包括:信息系统、物流成本管理、客户管理七、考核方式的建议改革教学评价方法,采用闭卷、操作、提问、体验总结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体如下:总成绩=期末试卷成绩×50%+平时出席×10%+实践(实践操作、实践报告)×40%八、教学及参考书目1.本课使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配送管理实务》为教材;2.参考书:(1)刘志强等,物流配送系统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姚城,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
本文标题:《配送管理实务》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6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