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
九年级上册的时间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中国:1900—1949(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世界:1900—1945(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框架结构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促进列强对外扩张之路美、日的扩张(阅读卡)欧洲列强的扩张(正文)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战前形势)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形成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9月,马恩河战役(西线战场)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开始(一战转折点)1917年美国、中国、巴西等国对德宣战,协约国力量增强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宣布投降,一战结束战争的过程(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巴黎和会的概况(各国地位不平等,利益诉求不同)四国的打算《凡尔赛和约》为什么中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欧洲版图如何理解“和平”美、日、英、法四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打算一战前的欧洲一战后的欧洲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对应)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列强在经济上的掠夺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清政府的改革与努力本课时内容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对应,是辛亥革命的背景。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黄花岗起义“新政”立宪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四川保路运动(起义导火索)武昌起义的过程辛亥革命的形势(地图)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南京临时政府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南北议和清帝退位,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推翻清王朝的统治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覆亡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以肯定其积极意义为主)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容,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民国初期共和与专制的较量袁世凯复辟帝制1914年,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1915年底,宣布接受帝制,该国号中华帝国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军阀割据形势图只需了解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的大致控制范围即可,无需记忆人名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生活中的变化新型交通工具新式邮政电信事业头脑中的变化精神生活的丰富思想观念的进步教育体制的更新(与八下的联系)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感受“多元一体”探究“驱除鞑虏”走向“五族共和”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一课时新文化运动选择代表性人物,了解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影响陈独秀与《新青年》蔡元培与北京大学胡适与文学革命鲁迅与《狂人日记》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意义梳理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标志、内容、性质、影响第二课时“五四”运动注意与第一单元巴黎和会的联系知道“五四”运动的意义,它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归纳五四运动主力、地点、形式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基础)以李大钊为代表(新增)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阶级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组织基础)“南陈北李”第三课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比较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为什么要合作?为什么能合作?合作的标志?合作的成果?)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新的发展道路新在何处以俄国为例现代化模式(发展道路)资本主义现代化(西欧、美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俄国)——20世纪以后新的发展模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型(土耳其、印度)怎样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曾经的探索以俄为师,选择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本探究环节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1.发展道路的选择提示:中国与俄国发展道路相同,但实现发展道路的革命道路不同俄国:首都的暴动,夺取政权中国:农村包围城市以俄为师,又不同于俄国的革命新道路2.实现发展道路的革命新道路的选择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一课时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要点意大利在20世纪20年代建立法西斯统治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战争准备德国为战争所作的准备希特勒反犹排犹政策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绥靖政策与《慕尼黑协定》第二课时大战的爆发大战爆发时间,标志性事件德国闪电战的战略战术与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学习本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时间段: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0年9月,轴心国军事同盟正式形成第三课时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本课时围绕如下两个标志性时间和事件展开苏德战场:苏联—德国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战前局势战争初期的战场形势(列宁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闪电战的破产问题太平洋战场:美国—日本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为真正的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珍珠港事件的反应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第一课时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1年8月,《大西洋宪章》为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奠定基础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意义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各战场的转机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地理位置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日本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机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盟军将德意军队赶出埃及……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盟军登陆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轴心国开始瓦解重要会议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与会国家重要决定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日-26日埃及开罗美、英、中讨论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伊朗德黑兰苏、美、英着重研究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及战后德国安排等问题,会后发表《德黑兰宣言》第二课时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4月,柏林战役——欧洲战事的结束7月,波茨坦会议与《波茨坦公告》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9日,苏军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二战的性质注意本部分内容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之间的重合。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内战的爆发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第一课时内战的爆发本课时要点中共七大与国民党六大提出的不同建国主张重庆谈判内战爆发内战初期国共两党力量对比与发生的变化第二课时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本课时要点国统区的社会面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对比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通过读图,了解三大战役基本信息宏大的战争场面战争指挥者解放区农民和平解放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本课时要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百年历程感怀人民英雄纪念碑重温百年奋斗历程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本探究是在旧版教材基础上的调整和修改。新增内容对浮雕主题的探究(参见教参中的参考资料)认识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本文标题: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8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