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散剂一、单项选择题1.通常所说的百倍散是指1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量为(②)①100份②99份③10份④9份因为倍散的倍数是指毒性药物与稀释剂混合后的量与毒性药物量的比值。2.制备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剂量为0.05g时,一般应配成多少比例的倍散?(①)①1:10③1:5②1:100.④1:1000倍散的稀释比例可按药物的剂量而定,如剂量在0.01一0.1g者,可配制10倍散(取药物1份加人辅料如乳糖或淀粉等9份混匀);如剂量在0.01g以下,则应配成100或1000倍散。3.《中国药典》规定,施于眼部的散剂其粒度要求,应通过的筛号为(④)①6号②7号③8号④9号为了减少机械刺激性,《中国药典》规定施于眼部的散剂应该通过9号筛。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散剂特点的陈述,正确的是(①②⑤)①易分散,奏效快②制备方法简便③可掩盖不良气味④较丸、片剂稳定⑤可随意增减剂量2.关于含低共熔混合物散剂的陈述,正确的是(①②④⑤)①低共熔现象是药物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②低共熔现象的发生与药物的品种及比例量有关。③低共熔药物混合时全都迅速产生低共熔现象。④薄荷脑与樟脑混合时能产生低共熔现象。⑤若低共熔物药效增强则可直接用共熔法混合。当能产生低共熔的药物相互研磨混合时,根据其重量百分组成和当时温度条件,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如液化、润湿或仍保持干燥,不可能全都迅速产生低共熔现象。三、是非题1,除另有规定外,散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5%.(x)除另有规定外,散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9%2.制备散剂时,密度相差悬殊的散剂应该采用V型混合桶混合。(x)V型混合桶适用于密度相近的粉末的混合3.散剂自动包装机大多是利用重量法分剂量的原理设计的。(x)散剂自动包装机大多是利用容量法分剂量的原理设计的。4.制备含液体药物的散剂时,可以利用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吸收液体药物。(丫)四、计算题硫酸阿托品1.0g,若将其制成100倍散,除加人胭脂红乳糖1g染色外,还需要加入多少稀释剂。需要加入稀释剂的量为:1g×100一1g一1g=98g五、填空题1,除另有规定外,散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_.9%2.《中国药典》规定,施于眼部的散剂应该通过_9号--筛。3.按照医疗用途,散剂可分为内服散剂和_外用--散剂。4.散剂的制备工艺过程分为药物粉碎、过筛、_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和包装。5.制备散剂,当药物比例相差悬殊时,一般采用_配研--法混合。6.散剂的均匀度检查分为外观均匀度检查和_含量--均匀度检查。六、简答题1.散剂的特点是什么?散剂的特点为:易分散、奏效快、制法简便、剂量可随意增减、运输携带方便。但散剂中部分药物易起变化,挥发性成分易散失。2.散剂的制备工艺过程是什么?散剂的制备工艺过程为:药材粉碎~过筛~混合一分剂量一质量检查~包装。七、论述题1.试述散剂制备过程中“打底套色法”和“等量递增法”的区别。“打底套色法”侧重色泽,忽略了粉体粒子等比例量容易混合均匀的情况,而“等量递增法”则强调的是粉体粒子等比例量容易混合均匀。2.试述如何防止散剂结块、变色等质量问题的产生。防止散剂结块、变色的措施:①采用防湿包装;②贮存过程注意防湿;③避免温度、光线、空气对散剂稳定性的影响。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药材浸提溶剂的陈述,错误的是(③)①浸提溶剂应最大限度地浸出有效成分②用水煎煮药材,亦会煎出脂溶性成分③高浓度乙醇能够浸出较多的强极性成分④溶剂中加人表面活性剂能提高浸出效率。水煎煮药材,一些本来在水中不溶的非极性成分,由于细胞的膨胀破裂也会被洗脱出来。乙醇为半极性溶剂,既可以溶解水溶性的某些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昔、糖、苦味质等;又能溶解非极性溶剂所溶解的一些成分,如树脂、挥发油、内酯、芳烃类化合物等。乙醇的浓度越高,鞣质、蛋白质、糖类等强极性成分浸出越少。在浸提溶剂中加人适宜的表面活性剂,能降低药材与溶剂间的界面张力,使润湿角变小,促进药材表面的润湿性,利于某些药材成分的浸出2.影响浸出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是(④)①药材粒度②浸提温度③浸提时间④浓度梯度从扩散公式可以看出,扩散速率与扩散面、扩散过程中的浓度梯度和温度成正比;与扩散物质分子半径和液体的黏度成反比。但在浸出实践中,这些因素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不能像固体纯化学物质在溶剂中的扩散那样简单,且植物药材的间歇式浸出过程是属于不稳定扩散,即系统内任一点的物质浓度随时间而变化。药材粒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只能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掌握,扩散系数也随药材而变化。因此,生产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最大的浓度梯度,如果没有浓度梯度,其他的因素都将失去作用3.下列关于浸渍法特点的陈述,错误的是(④)①浸渍时溶剂是相对静止的②浸渍法的浸提效率较渗漉法低③适于遇热易破坏和易挥发成分的提取④当溶剂的量一定时,浸提效果与浸提次数无关当溶剂的量一定时,分多次浸渍可以减少药渣吸附浸液所引起的药材成分的损失量,提高浸提效果。设浸渍次数为m次,x为药材成分的总浸出量,a为药渣吸附的浸液量,n为首次分离出的浸液量,则经m次浸渍后留在药渣中成分的损失量、应为:1()(2)mmmrxnn若有药材10g,用溶剂300ml浸提,设药材成分的总浸出量为x,药渣吸附溶剂量a为lOml,那么,溶剂300ml作1次浸提时,留在药渣中的成分损失量为(1/30)x;作2次浸提,每次150m1,则留在药渣中的成分损失量为(1/240)x;作3次浸提,每次100m1,则留在药渣中的成分量仅为(1/1210)x。实际生产中,一般浸渍2一3次,浸渍次数过多并无实用意义。4.乙醇含量在50%一70%时,适于浸提(③)①挥发油②叶绿素③生物碱④树脂乙醇浓度在90%以上时,挥发油、叶绿素、树脂等非极性成分才能较完全浸出。5.当药液中含醇量达到50%一60%时,可主要除去哪一类杂质(①)①淀粉②蛋白质③鞣质④水溶性色素含醇量达75%以上时,蛋白质、揉质、水溶性色素等大部分杂质均可以沉淀去除。6.用碱作为浸提辅助剂时,应用最多的是(②)①氢氧化钠②氢氧化铵③碳酸钠④碳酸钙氢氧化铁(氨水)是一种挥发性弱碱,对成分的破坏作用小,且易于控制其用量。7.下列关于浸提辅助剂的陈述中,错误的是(④)①加酸可使生物碱类成盐促进浸出②加甘油可增加靴质稳定性与浸出③加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药材的润湿④浸提辅助剂宜分次加入溶剂中为发挥所加浸提辅助剂的最好效能,往往将浸提辅助剂一次性全部加入最初的少量浸提溶剂中。8.用下列方法浸提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②)①浸渍法②渗漉法③煎煮法④回流热浸法浸渍法溶剂呈静止状态,溶剂的利用率较低,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即使采用重浸渍法,加强搅拌,或促进溶剂循环,只能提高浸出效果,也不能直接制得高浓度的制剂。回流热浸法的原理如同煎煮法,只不过是在煎煮容器上方安装冷凝设备,通冷凝水冷却。当回流浸提至规定时间,滤取药液后药渣需再添加新溶剂才能造成浓度,利于成分的扩散。9.下列关于渗流法的陈述,错误的是(③)①适用于贵重药材的提取②适用于毒性药材的提取③适用于树脂类药材的提取④可直接制备高浓度的制剂渗漉法属动态浸出,即溶剂相对药粉流动浸出,溶剂的的利用率高,有效成分浸出完全。故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制剂;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的提取。但对树脂类等无组织结构的药材,因其勃性极强,无法让溶剂通过,故不宜选用。10.下列关于渗漉法的陈述,正确的是(④)①为了提高浸提效率,药材宜粉碎成细粉②药材粉碎后即可装人渗漉筒中③药材装筒后,加人浸提溶剂即可收集漉液④快速渗漉20g和2kg药材,所需时间无显著差异用渗漉法浸出药材成分,药材的粒度应适宜,过细易堵塞,吸附性增强,浸出效果差。药粉在装渗滚筒前应先用浸提溶剂润湿,使其充分膨胀,避免在筒内膨胀,造成装筒过紧,影响渗漉操作的进行。药材装筒后,加人浸提溶剂,浸渍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才可收集辘液。在制备高浓度制剂时这一点更为重要。11.下列关于微孔滤膜的陈述,错误的是(③)①膜的孔隙率高,孔径均匀②膜的质地薄,滤过时吸液少③滤过速度快且不易堵塞④滤过时无介质脱落污染药液微孔滤膜的孔径高度均匀,滤过精度高度准确;孔隙率高,一般占薄膜总体积70%以上,故滤速快;滤膜质地薄(0.1-0.15mm),对料液的滤过阻力小,滤速快,且吸附损失非常小;滤过时无介质脱落,对药液不污染;但易堵塞,故料液必须先经预滤处理。12.能用于分子分离的方法是(④)①垂熔漏斗滤过法②离心分离法③微孔滤膜滤过法④超滤膜滤过法用于除菌滤过的垂熔玻璃滤器的滤板孔径在1.5um一2um.离心分离法是利用混合液中不同物质密度差来分离料液的一种方法。微孔滤膜孔径为0.03一l0nm,主要滤除≥50nm的细菌和悬浮颗粒。生产中主要用于精滤,如水针剂及大输液的滤过;热敏性药物的除菌净化;制备高纯水。也可用于液体中微粒含量的分析和无菌空气的净化等。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或者浓缩的膜透过法分离技术。超滤非对称结构的多孔膜孔径为1一20nm,主要滤除5一l00nm的颗粒。所以超滤又是在纳米数量级(nm=10-9m)进行选择性滤过的技术。13.下列不能提高药液滤过效率的措施是(②)①增大滤过面积②降低料液温度③加压或减压④加助滤剂在滤过的初期,滤过速度与滤器的面积成正比,增大滤过面积能提高药液滤过效率。滤速与料液戮度成反比,黏稠性愈大,滤速愈慢。因此,常采用趁热滤过或保温滤过。若降低料液温度,黏度增大,滤速变慢。滤渣层两侧的压力差愈大,则滤速愈快。因此常用加压或减压滤过法,提高药液滤过效率。对黏性物料或胶体物料常在料液中加助滤剂,以降低黏度,提高药液滤过效率。14.下列关于水提醇沉法操作的陈述,错误的是(③)①水提液须浓缩后再加乙醇处理。②应将浓缩液放凉后再加乙醇。③应将浓缩液慢慢加人乙醇中。④含醇药液应逐渐降温,静置冷藏。水提取液应经浓缩后再加乙醇处理,可减少乙醇的用量,使沉淀完全。将浓缩液放凉后再加乙醇,可减少乙醇的挥发损失。将乙醇慢慢地加人到浓缩药液中,边加边搅拌,使含醇量逐步提高,有利于除去杂质,减少杂质对有效成分的包裹而被一起沉出损失。含醇药液慢慢降至室温时,再移至冷库中,于5℃一10℃下静置12一24小时,若含醇药液降温太快,微粒碰撞机会减少,沉淀颗粒较细,难于滤过。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非极性溶剂的是(③④⑤)①水②乙醇③氯仿④丙酮⑤乙醚2.根据扩散公式,下列关于药林浸提的陈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①适当减小药材粒度可提高浸出率②适当延长浸提时间可提高浸出率③适当提高浸提温度可提高浸出率④溶剂相等,分多次浸提浸出率高⑤植物药与阿胶合煎,浸出速率提高植物药与阿胶合煎,浸出速率会降低。因为阿胶可使浸提液黏度增加,不利于成分扩散。3.下列关于影响浸提效果的陈述,正确的是(④⑤)①药材粉碎越细,越利于浸提②浸提时间越长,越利于浸提③浸提温度越高,越利于浸提④浓度差增大利于成分的浸提⑤酸性溶剂利于生物碱的浸提粉碎得过细的植物药材粉末,不适于浸出。原因在于:①过细的粉末吸附作用增强,使扩散速度受到影响。②粉碎过细,使大量细胞破裂,致使细胞内大量高分子物质(如树脂、黏液质等)胶溶进入浸出液中,而使药材外部溶液的黏度增大,扩散系数降低,浸出杂质增加。③过细的粉末,给浸提操作带来不便。如浸提液滤过困难,产品易浑浊;若用渗漉法浸提时,由于粉末之间的空隙太小,溶剂流动阻力增大,容易造成堵塞,使渗漉不完全或渗漉发生困难。当扩散达到平衡后,延长浸提时间,对浸提效果并不起作用,且长时间的浸提会导致某些有效成分分解。浸提温度升高,可使分子的运动加剧,植物组织软化,促进膨胀,从而加速溶剂对药材的渗透及对药物成分的解吸、溶解,同时促进药物成分的扩散,提高浸出效果。而且温度适当升高,可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破坏,杀死微生物,有利于浸出和制剂的稳定性。但是,浸提温度高能使药材中某些不耐热成分或挥发性成分分解、变质或挥发散失。此外,高温浸提液中,往往无效杂质较多,放冷后会因溶解度降低和胶体变化而出现沉淀或浑浊,影响制剂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标题:药剂学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8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