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教授(为了更好的观看,请单击鼠标右键全屏显示)在“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模式三环境中,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应用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有人认为计算机网络教室要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有人认为计算机网络教室主要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我认为,提法都很对,但首先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远教工程为学校配备了一间具有30台计算机的网络教室,计算机教室的应用范围可能与学校的在校学生的数量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满足信息技术课的开设需要的观点是得到普遍认同的。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由于其课程内容的操作性与创作性较强的性质,使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一些省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中也普遍提出,内容的编写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众多信息技术教师也认为,他们在教学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但是在提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信息技术教材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能够很好的应用这一方法,或者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的理解还不到位。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含义2.任务的设计3.任务实施过程1.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含义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如: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为暗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情景:这里提到的情景,是指完成任务的一种结果,也可以是对某一种理论与实践活动完成后的一个作品。例如:一个杂志的版面设计结果,一个广告效果图等。情景的展示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交待某个工具或软件能够实现的功能。任务:任务是知识与技能的载体,它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组织,形成具有趣味性的任务,任务的设计必须以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为指导。暗线:严格讲,暗线就是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课有其特殊性,从表面看,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是由各类计算机语言与工具软件组成。如果对信息技术课的内涵与目标把握不到位,势必会把信息技术课上成各类工具软件或语言的操作说明书的介绍课。那么信息技术课的真正目的在哪里?以WORD为例给予说明: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字处理软件,是为了提高文字出版、文字处理、各类文件报告的处理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Word重要的不是掌握所有菜单项、所有工具栏的操作。最根本的是字处理的各种原理与规则,如:在书的出版中各级标题的安排,字号的运用,脚注与尾注的意义等。不管中小学学生使用的是Word还是WPS,也不管他在十年,二十年后使用什么字处理软件,字处理的原理与规则是他永久的知识与技能。暗线的制定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显得特别重要,它是教学的理论目标,而软件的操作方法仅仅是操作性目标,理论目标的实现将会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伴随他们一生。2.任务的设计2.1分析教学内容教师必须以课标为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与细致的分析,在充分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单元或一个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例如:Word字处理单元中包含哪些需要在学生完成这一单元的学习后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要进行全面分析统筹。接下来要分析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知识点是相对独立的,是平行关系,还是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能够绘制一个知识点的结构图,它对于后期进行任务设计十分重要。2.2分析学生学习特征(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单元时,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的内容,学生可能对字处理的原理与规则已经掌握,从软件操作上讲,对某些菜单项的功能与操作方法也已经掌握。新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现有水平上开始,而不是从Powerpoint的每一项基本内容开始。(2)分析学生学习当前知识技能可能的困难与问题。对新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看哪些内容学生自行探索能掌握,哪些内容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与讲解,它对设计任务十分重要。(3)确定学生学习的难点与教学的突破点。在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过程的中学生的难点,并就学生的学习难点精心进行设计,从而能够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网页制作、PPT文稿、Word字处理中,都会有图文混排的问题,而色彩的搭配的原理,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背景知识,它涉及到色彩学与美术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可能会是一个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一点,对制作出优秀的作品十分重要。(WORD图文混排)2.3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特征,确定当前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确定每一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目标水平,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1)原理性目标,这类目标是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决定的,如前面提到的色彩搭配问题,字处理的原理与规则问题,在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这些问题并没有被写进教材,或者没有被作为一种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提出来,而这些内容确又成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在对教学内容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原理性(或者可以把它称为背景知识性)目标。(2)操作性目标,这类目标是信息技术课中掌握相应语言或工具软件的目标,在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对这类目标具有很强的关注程度,当然这类目标的完成是原理性目标在计算机环境中得以实现的过程和保证。2.4任务设计的原则(1)与知识点密切联系,能够涵盖教学内容的绝大多数知识点。任务的设置要使知识点之间形成一个整体,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系统的知识与技能。(2)与学生的生活或兴趣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知道通过完成任务将得到一个有价值与意义的结果。(3)要有层次性,任务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考虑为学生留出创造性能力发挥的空间。(4)要有明确的可操作性,任务必须是可操作的,在当前教学条件下能够完成。2.5任务的类型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根据任务的不同,可以把任务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依据任务大小进行划分有:(1)系统的任务:系统的任务可以称为大任务,是针对一个学习单元或阶段的任务,需要通过多节课完成。通过大任务的完成,能够形成一个比较系统与全面的结果,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知识与技能。大任务一般需要分解成二级甚至三级四级子任务来完成。(建设我们班的网上家园)(2)独立任务:独立任务也称为小任务,它是一个独立的内容,在一二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根据任务的实施中的开放程度进行设计:(1)封闭性任务:它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的任务。封闭性任务一般都是小任务。当需要学习大量新的知识与技能时(如:刚开始学习FLASH软件),学生的背景知识不够充实时,一般采用封闭性任务,在完成这类任务时,学生自主程度低。(2)半开放性任务:当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时,学生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的量较少,教师通过展示大量案例,给出明确的、具有限定性的主题与条件要求,由学生合作小组根据主题,规划任务(如:给定一个PPT样板,学生根据样板设计任务)。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3)开放性任务:当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知识与技能,但这些知识与技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与技能,可能由教师给出较少限制条件的主题,由学生规划一个任务。通过完成任务,使分散的知识与技能系统化,技能化。(如:在Word教学中规划一个板报、设计一个杂志封面等),给学生有充分的创造空间。任务的分类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在大任务中会综合运用到封闭任务、半封闭任务与开放任务,大任务通常都以子任务的形式来完成。3.任务实施过程任务的实施过程,就是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要进行有效的组合,保证任务的顺利开展与完成。3.1教学中教师的行为3.1.1在封闭性任务教学中(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模仿相结合。封闭性任务一般用于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必需给予明确的讲解,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模仿练习进行有机的结合。(2)要注重新知识技能的传授。在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时,并不是把学习内容都交给学生去探究,而是在合作中、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习新知识,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仍然需要教师的详细传授,不能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重要的是要在任务中,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3)教师讲授与学生的探索相结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有效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探索中能够把新的知识技能与原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联结,形成具有新意义的知识技能。(4)有效组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知识背景的支撑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比较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在现有知识与技能基础上得到发展。下面,用一个例子说明上面的观点:任务:“制作杂志中的一个页面”。原理性目标是解决文字与图片布局问题,操作性目标是使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文字环绕的方式完成作品(文字环绕类型见图一)。为达到以上目标,用以下三个小任务来完成教学任务。任务一:保护自然环境一由教师展示一个利用嵌入型与四周型环绕方式完成的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题的作品,介绍相关的文字与图片布局的原理,接下来介绍嵌入型与四周型环绕的设置方法,由学生模仿完成相同的作品。图一任务二:保护自然环境二教师展示利用衬于文字下方等环绕方式完成的作品,并对作品的制作提出要求,作简单的介绍,由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作品。任务三:保护自然环境三展示一个利用编辑环绕点完成的作品,教师不作任何提示,由学生通过对各种环绕方式的不断尝试,完成作品。在作品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同一主题,利用不同环绕方式完成作品的效果进行评价,说明不同的环绕应用的目的与产生的视觉效果。3.1.2在半封闭性任务教学中在任务设计阶段(实际上教师对任务的内容已经有了明确的态度,只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通过展示案例,提出任务主题,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使学生规划的任务能够与教学内容与目标相吻合。在这一过程中,提出完成任务的必要限制条件非常重要,限制条件是保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设计出的任务能够完成必须的教学目标。教师在组织半封闭性任务教学中要做到:(1)有效的组织学习小组。小组划分要根据任务需要采用异质组或同质组两种不同的方式。(2)讲授与学生探索相结合。(3)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4)进行恰当的指导。(5)对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6)注重学生对新知识与技能的掌握。3.1.3在开放性任务的教学中开放性任务涉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这种任务一般会在完成一个单元后进行综合练习或系统知识能力培训中使用。教师在利用开放性任务教学时应做到:(1)教师要提出明确的主题,对任务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描述。(2)对学生合作小组进行指导,使任务的规划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3)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散知识与技能的综合与系统化,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4)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5)激励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挥。3.2教学中学生的行为3.2.1在封闭性任务的教学中(1)学生要努力完成每一个任务中的各个操作环节。(2)要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知识的与技能的有效变迁。(3)要进行探索学习,在探索中扩展与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4)要与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3.2.2在半封闭性任务教学中(1)在任务设计阶段,认真观看教师展示的案例和提出的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的设计。(2)与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与讨论。(3)进行小组内的合理分工。(4)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探究,能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完成任务。3.2.3在开放性任务的教学中(1)与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2)发现他人的优点,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3)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
本文标题:任务驱动教学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9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