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第一章儿童问题行为概述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第一章儿童问题行为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一、儿童问题行为的含义•(一)行为的概念思考:什么是行为?传统行为主义: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新行为主义:可被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和内隐性的心理过程。认知行为主义:内隐性的心理过程54321••行为可以由别人或者行为者自己观察、描述和记录行为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别人或我们自己)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第一章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行为的特征:行为就是人们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行为具有一种以上的测量尺度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例子:他坐在电脑前给父母写信。这是行为,因为打字时敲击键盘上的按键(1)是一种行为;(2)具备自然尺度(敲击频率、打字的持续时间);(3)是可观察和测量的;(4)对环境产生影响(在屏幕上显示出字母).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什么是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也称为行为困扰、不良行为等,主要是指儿童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重点)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问题行为表现:(重点)1.不良行为习惯2.社会适应不良3.反社会性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问题儿童含义: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重点)表现:1.性格发展偏离或具有一定神经质表现和神经症行为;2.带有恶意的甚至是反社会的行为。(三)问题行为与问题儿童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1.区别:问题儿童是个别现象,问题行为则具有普遍性。•2.联系:问题行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问题儿童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二、儿童问题行为的类型与特征(一)儿童问题行为的分类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国内学者国外学者内隐:焦虑、抑郁、退缩等情绪问题外显:攻击性、反社会性、过度活动等第一节儿童问题行为的理解共同特征行为持久性困难不理会现实行为不受控制行为过度行为不适当良好行为不足(二)儿童问题行为的一般特征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1:操场上,老师和孩子们在说晨间锻炼的规则,弘弘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球。选择运动器械的音乐一想起,弘弘就撒腿朝大球飞跑过去。弘弘和迪迪同时拿到这个大球。两个人互不相让。弘弘大喊:“是我先拿到的。”迪迪说:“不对,你是跑过来的,是我先拿到的。”弘弘仍大叫:“我要玩。”老师走过去对他们说:“你们俩商量一下,想个办法,要不,这样下去谁也玩不起来。”于是,迪迪用商量的口气对弘弘说:“我先玩,等会儿交换的时候再给你玩,好吗?”弘弘松开拿着大球的手,老师以为他同意了迪迪的方法,正想表扬他,没想到弘弘猛地抓起迪迪的胳膊狠狠地咬了一口。迪迪痛得立刻松开了抱大球的双手,哭了起来。弘弘见状立即拿着大球跑了。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攻击性行为及表现(一)攻击性行为的含义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是指身体上的进攻(打、咬、踢)、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的行为。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二、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1.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来看目的性攻击行为手段性攻击行为从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来分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2.从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来看习惯性攻击行为偶发性攻击行为从攻击行为发生的频率来分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3.从攻击行为直接发生与否来看直接性攻击行为替代性攻击行为从攻击行为直接发生与否来分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3.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2.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1.攻击性行为频繁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三)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重点)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他人自己社会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四)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危害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五)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重点)•1.父母的惩罚•2.强化•3.挫折•4.认知的偏差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2-1:•午睡后老师在给女孩子梳头发,听见云云哭叫起来:“老师,诺诺扯我头上的发夹。”老师赶忙跑过去阻止,可来不及了,诺诺嘴里边说难看死了,边无情地扯断了云云发夹上得蝴蝶花。云云见状伤心地哭了。诺诺反而显示出一副发泄后的满足的表情。后来老师问到原因时,得知早上云云入园时,老师夸奖云云的发夹漂亮,被旁边的诺诺听到了。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嫉妒行为的含义(重点)•儿童嫉妒行为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状况的复杂情感而表现出的行为。二、嫉妒行为及表现第四节幼儿园课程实施•(二)儿童嫉妒行为的类型(重点)独占性嫉妒敌对性嫉妒排斥性嫉妒嫉妒行为的类型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2-2•有一回,小朋友学画蜻蜓,孩子们作画完毕后,老师总是将画得好的小朋友的作品进行讲评并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学习欣赏。每次都是彤彤的作品第一个进行讲评,并贴在黑板最明显位置。然而今天老师讲评过彤彤的作品后,对明明的画也格外赞赏,并将彤彤的画移贴到了明明的画的后面,只听见彤彤叫起来:“我不要!”老师制止了她的胡闹,谁知彤彤趁大家注意,将明明的画用勾线笔狠狠地刮了好几道,老师发现了彤彤的行为,对她进行了教育,可她却大声地哭闹,边哭边喊:“他的画难看死了,我不要。”任凭老师怎么说她都听不进去。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三)儿童嫉妒行为的特点(重点)外露性攻击性破坏性嫉妒行为的特点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他人自己社会嫉妒性行为的危害(四)儿童嫉妒性行为的危害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五)儿童嫉妒行为的影响因素(重点)•1.受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2.与他人缺乏情感交流•3.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3:天天是个5岁的小女孩,出生后父母就十分宠爱她,外婆更是视她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照料,事事代替她做。父母上班后,天天很少出门,总是一个人呆在家里玩玩具,听外婆讲故事,因此,养成了温顺、孤僻、胆小的性格。家里一来客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天天都会显得很紧张,不敢理睬人家,也不敢和人家一起吃饭;在幼儿园里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很少跟别人讲话,不敢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敢参加集体游戏活动。对于天天的这种情况,老师反复地对她进行鼓励和劝慰,可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老师对此表示担忧,然而,天天的父母却不以为然,因为天天一回到家,和外婆及爸爸妈妈又说又笑,还能帮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因此,父母认为这种情况待天天日后长大一点儿,就会自然好转。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退缩性行为的含义(重点)儿童退缩性行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不主动与同伴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玩,也不愿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在陌生的环境中,表现出害怕、胆怯,常独来独往等行为。三、退缩性行为及表现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二)儿童退缩性行为的特点(重点)•1.胆小、害怕、羞怯•2.孤僻不合群,难以适应新环境•3.对客观现实常采取被动或逃避的行为方式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三)退缩性行为的主要类型•1.按功能划分社会退缩言语退缩按功能划分按退缩性行为的表现划分抑制性退缩安静性退缩活跃性退缩2.按退缩性行为的表现来划分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四)儿童退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重点)•1.教养方式不当,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2.缺乏同伴联系•3.家庭关系和气氛不正常•4.个人素质因素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五)退缩性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认知能力•交往能力•言语发展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4.•小瑞在幼儿园两个月的时间内做出了很多让老师气愤的事,如把玩具放到水里、把毛娃娃塞进抽水马桶里、在墙上乱画……幼儿园老师对小瑞进行了无数次说教,也采用了阻止等方式,但收效甚微,小瑞的破坏行为一如既往。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四、破坏性行为及表现(一)破坏性行为的含义(重点)破坏性行为,是指经常故意损坏家里、学校或邻居的物品,或故意搞脏别人晾晒的衣服、床单等,并以损坏他人的财物为乐的行为。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1由敌对情绪引起的报复2由不愉快情绪引起的发泄3为了炫耀自己“能干”(二)破坏性行为的特点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三)破坏性行为的类型无意破坏,是指儿童有的行为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并不是由破坏性动机所支配的,而是儿童尚处于神经发育旺盛期,性情活泼,以自我为中心,认知缺乏等年龄特征,造成行为上的破坏性表现。无意破坏有意破坏,是指带有动机的主观性的破坏,包括干扰别的幼儿的活动,这通常是与其他问题行为相联系的,也可能是由于情感上的困扰或焦虑引起的情绪发泄性的破坏的各类方式。有意破坏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四)破坏性行为的原因(重点)破坏性行为的原因不良情绪的宣泄正常的探索行为对失败的手足无措自控能力差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案例5:•阳阳是中班的一个小男孩,今年4岁了,他脑子聪明,性格天真活泼,胆子很大,表现也不错。他在幼儿园与小朋友游戏时常常是中心人物。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他的班主任老师反映阳阳在活动中有说谎现象,有时候事情明明是他做的却死不认账,教育起来大伤脑筋。阳阳的爷爷也反映说:“阳阳这些天爱撒谎,一件事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不知道哪句话是真的,很是着急。”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一)说谎行为的含义(重点)•说谎是一种以欺骗他人为目的,心口不一致的表达方式。五、说谎行为及表现第二节儿童问题行为的表现类型想象型说谎模仿型说谎侠义型说谎被迫型说谎取乐型说谎虚荣型说谎(二)儿童说谎的类型(重点)案例•某小学生,每逢期末考试快要来临时,就谎称自己有病,头疼得厉害,父母带他去看病,医生给他作了许多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异常。•后来,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很疼爱孩子,但是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的要求很严,一旦孩子考不好,父母就会把他大骂一顿,甚至痛打一顿。这个小学生后来向心理医生承认,之所以说自己有病,是想逃避期末考试。•说谎是指儿童有意或无意说假话•年幼儿童由于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未发育完善,分不清自我和环境以及事物的真伪,所以常因幼稚无知而说谎。•比如,孩子胯下一根竹竿,正在“骑着”它跑,问他在干什么,他会说:“我在骑马。”明明是竹竿,哪来的马?这不是谎言吗?不是,对年幼的孩子来讲,这是游戏。无意识的说谎•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幼儿也常常把自己的强烈愿望当作真实的东西。•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以为是说谎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看到天上的云,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蘑菇、大象、羊群等;•听老师讲故事,头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1.5岁—2岁,儿童基本具备了想象的基础。•比如,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正在吃饼干。忽然,对着手中咬了一块的圆饼干高兴地喊着:“看!月亮!”•这是儿童最初的想象,叫联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想象越来越复杂,学前阶段儿童的想象有一个特点——夸张性•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幼儿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加以夸大。如儿童讲述事情时会说:“我家来的大哥哥力气可大了,天下第一!”等,至于这些说法是否符合实际,幼儿是不太关心的。幼儿的夸张性还表现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喜欢童话故事,原因之一就是童话内容夸张。•混淆假想与真实–幼儿的想象,一方面常常脱离现实,另一方面,又常与现实相混淆。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比如,4岁的宁宁玩了开飞机的游戏后,就对同伴说:“明天爸爸会带我去坐飞机。”•明明迷上了电视片《奥特曼》,爸爸答应以后给她买奥特曼玩具,于是第二天来幼儿园后,她对小伙伴说:“我有一个奥特曼玩具了。”还会对小伙伴说,她的玩具怎么好玩,本领很大……•幼儿也常常把自己的强烈愿望当作真实的东西。•小园园看到邻居小朋友在大啃鸡腿,心理很想吃,但嘴上却说:“昨天我一个人吃了两个鸡腿,好香。你的没有我吃的香。”这种说谎反映了小孩的真实愿望策略•1、当儿童是因为分不清想象与事实而“说谎”时。当幼儿分不清真与假、想象与事实,愿望与现实的区别时,常常会把心中所
本文标题:儿童问题行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2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