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科部范明水于2010年12月制作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过渡时期♣“过渡时期”这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列宁的具体革命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不断总结发展这一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期”。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三阶段马恩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共产主义发展历程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列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过渡时期1949-1956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1)社会性质:属于社会主义范畴体系,是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不可转移的、必要的”过渡形式。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基本特征经济形态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及个体经济同时并存。在政治形态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也是多元的,它不是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在思想文化形态上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最基本的特点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3、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初步的设想: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先建设后改造,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的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基本条件★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政治上实现大陆的解放,建立各级地方政府;★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中共初步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一化三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主体)(两翼)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两者关系:工业化是改造的基础和目的,改造是工业化的条件和手段。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最显著的特点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要求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过去陈旧破烂的矿厂景象。国营农场的收割机。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三、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1)小农经济的局限性;(2)土地改革后,农村农民积极性高涨,能够也必须积极引导;(3)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居领导地位,可以控制国民经济的脉搏。毛泽东在家乡韶山与农民座谈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形式:互助组(临时、常年)→初级社→高级社。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1、互助组51年底-53年底830万个2、初级社53年底-55年夏67万个3、高级社55年底-56年底75.6万个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全国入社农户♣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入社农户96.3%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及其意义第一、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第二、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第三、正确的方针、原则和阶级路线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步骤和形式:第一步供销小组稳步第二步供销合作社稳步第三步生产合作社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入社手工业产值♣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入社手工业产值93%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依据♣方法♣政策♣道路♣内容♣步骤♣必要性♣可能性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依据♣方法♣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剥夺过去的“剥夺者”,使被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变成人民的财产,可以通过暴力没收和和平赎买的方式。♣方法:和平赎买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必要性♣可能性♣必要性:1)社会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2)民族资本主义的剥削性,破坏性逐渐显现出来。♣可能性:1)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2)中共与民资长期保持着良好的统一战线关系;3)在政治和经纪商,私人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有了依赖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政策♣道路♣政策:对资本主义的政策:利用、限制、改造对资本家的政策:团结、教育、改造♣道路: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和平改造企业、制度的改造人的改造♣内容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国家资本主义第一步初级形式高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第二步个别行业公私合营第三步全行业公私合营♣步骤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四马分肥(个别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分配)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定息(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利润分配)年息5厘(1956年-1966年)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广东省某农业社使用新型的拖拉机在作上海江南造船厂万吨轮下水1956年1月13日,北京国药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乐松生手捧大红喜报代表北京市工商界人士向毛泽东报喜。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52——1956年国民经济的发展粮食总产量1955年比1954年增长8.9%,1956年比1955年增长4.4%。工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了141%,平均每年增长19.2%农业和家庭副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2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1957年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收入1957年比1952年增长了30%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避免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三、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充分肯定说”♣“怀疑”或“基本否定说”♣“折中说”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及其剥削阶级已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新型的人际关系已经确立,我国的经济结构,政治领域,阶级结构,社会矛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继辛亥革命之后,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社会主义改造的缺点和偏差1)在社会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2)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把公有化程度作为衡量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而非生产力作为标准。3)在方法和步骤上,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实施“一刀切”,淡化了工业化;4)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就是国家下达指令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立起了无所不包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更重要的是:当时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科学的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致使一些遗留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偏差的基本原因:第一,对中国国情和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第二,虽然我们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方法是创新的,但在改造的终极目标上仍然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由此形成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限制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活力。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4、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思考: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究竟是对社会主义改造成果的否定,还是在此基础上的调整、重组和完善?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4、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
本文标题:毛概课件第四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2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