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第2章 城市道路工程
60第二章城市道路工程大纲要求2.1城市道路规划设计2.1.1掌握道路断面设计的要求2.1.2熟悉道路平面及交叉口设计的要求2.1.3了解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2.2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2.2.1了解停车场的分类及停车特点2.2.2熟悉路边停车带的规划设计要求2.2.3掌握停车场库的规划设计要求一、考点讲评(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1.〔考点〕净空与限界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有一定的通行断面,称为净空。为了保证交通的畅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要求街道和道路构筑物为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提供一定的限制性空间,称为限界,净空加上安全距离即构成限界。〔拓展〕各类净空与限界尺寸行人:净高要求2.2m;净宽要求0.75~1.0m。自行车:净高要求2.2m;净宽要求l.0m。机动车:小汽车净空要求1.6m,公共汽车3.0m,大货车(载货)4.0m;小汽车净宽要求2.0m,公共汽车2.6m,大货车3.0m。道路桥洞通行限界:行人和自行车高度限界为2.5m,有时考虑其他非机动车通行及在非机动车桥洞内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汽车高度限界为4.5m,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铁路通行限界:电力机高度限界车6.5m,蒸汽和内燃机车5.5m;宽度限界4.88m。桥下通航净空限界:主要取决于航道等级,并依此决定桥面的高程。61〔例题〕行人净空要求:净高要求为(D)m;净宽要求为(D)m。A.2.0;0.70-1.0B.2.2;0.85-1.0C.2.0;0.80-1.0D.2.2;0.75-1.02.〔考点〕视距与视距限界机动车辆行驶时,驾驶人员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要求道路及道路两旁提供一定的视距空间以保证行车安全,称为视距限界。〔拓展〕停车视距:由驾驶人员反应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车辆在障碍物前面停止的安全距离组成。表2-1停车视距计算行车速度(km/h)12010080706050403020停车视距(m)210160115957560453020会车视距: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常按2倍停车视距计算。平面弯道视距限界:弯道内侧,一系列保证停车视距的视线所形成的包络线,曲线内侧限界内必须清除高于1.2m的障碍物,以保证安全。纵向视距限界:车辆翻越坡顶时,与对面驶来的车辆之间应保证必要的安全视距.约等于两车的停车视距之和。交叉口视距限界: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需看清驶来交会的车辆,以保证行车安全。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称视距三角形,视距三角形界限范围内清除高于l.2m的障碍物。按最不利的情况,考虑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组合确定视距三角形的位置。〔例题〕一般根据实际经验,会车视距常为(C)倍停车视距。A.1.0B.1.5C.2.0D.2.5623.〔考点〕城市道路网规划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主干路平面交叉口间距为700~1200m,次干路350~500m,支路150~250m。城市干路网类型分为方格网、环形放射、自由式、混合式等。道路衔接一般遵循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与交通性道路适当分离的原则。〔拓展〕影响城市道路网布局的因素有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三类。道路网布局应满足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满足运输要求,与沿路开发性质协调结合、满足环境要求、满足布置管线要求。〔例题〕下列哪项不属于道路等级分类(C)A.主干路B.次干路C.公交专用路D.支路4.〔考点〕各类车道设计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的宽度由通行车辆车身宽度和横向安全距离组成,其中横向安全距离取1.0~1.4m。一般主干路小型车车道宽度选用3.5m,大型车车道或混台车道选用3.75m,支路车道最窄不宜小于3.0m。一条车道的小汽车理论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800辆/h。受交叉口等多种因素影响,一条车道的平均最大通行能力如下表所示。表2-2条车道的平均最大通行能力表车辆类型小汽车载重汽车公共汽(电)车混合交通每小时最大通行车辆500~1000300~60050~100400多条机动车道还应考虑通行能力折减。假定最靠中线的一条车道为1,则同侧右方向第二条车道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为0.80~0.89,第三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0.65~0.78。第四为0.50—0.65。非机动车道:1条自行车带的宽度为1.5m,以后增加一条自行车带,宽度增加1.0m。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1条自行车带的路段通行能力为800~1000辆/h,总通行能力为所有自行车带通行能力之和。人行道:单条人行带宽度0.75米,最大通行能力1800人/h。车站码头地区由于行人携带行李,单条人行带宽度0.90米,最大通行能力1400人/h。人行道63应方便行走不便和残疾人使用。人行道宽度还应考虑埋设电力、电信、上水管线的要求。〔拓展〕道路两个方向的机动车车道数一般不宜超过4~6条。两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不得少于2条,四块板道路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至少为2条。根据各地经验,双车道多用7~8m;四车道多用14~15m。非机动车道如考虑将来改为行驶机动车辆,宽度建议为6.0~7.0m。〔例题〕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主要按(A)车道设计。A.自行车B.摩托车C.小汽车D.大型汽车解析:摩托车在机动车道行驶5.〔考点〕道路绿化道路绿化宽度一般占道路总宽度的15%~30%。道路绿化布置的主要内容包括:行道树、灌木丛(绿篱)、草地和花坛等。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原则是:“树干挺直,树形美观,夏日遮阳,耐修剪,能抵抗病虫害、风灾及有害气体等。”行道树的最小布置宽度一般为1.5m,道路分隔带兼作公共车辆停靠站台或供行人过路临时驻足之用时,宽度应在2m以上。道路的中央分隔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带上布置绿化,高度一般在1.0m以下。人行道上的行道树分枝点高度应为3.5m以上,高度不限,但不能影响道路照明。〔例题〕弯道视距限界内植物高度不得超过(C)m。A.0.8B.1.0C.1.2D.1.5解析:此题为视距与绿化相结合的考题,为保证驾驶员视线通畅,视距限界内不得有超过1.2米的障碍物。6.〔考点〕道路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横断面的规划宽度称为路幅宽度,即规划的道路用地总宽度,由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和绿地等组成。横断面的选样与组合主要取决于道路的性质、等级和功能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环境和工程设施等方面的要求。64〔拓展〕横断面形式组合一块板:多用于“钟摆式”交通路段及生活性道路;两块板:适用于机动车辆多,夜间交通量多,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类型较单纯,且数量不多的联系远郊区间交通的人城干道;三块板:适用于机动车辆大,车速要求高.非机动车多,道路红线较宽的交通干道;四块板;比较少见,占地较大。〔例题〕城市道路横断面是由(A)等部分组成的。A.车行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地B.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C.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D.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道路设施7.〔考点〕平曲线最小半径和超高机动车辆在平曲线上做圆周运动时受水平方向离心力的作用,促使车辆向曲线外侧滑移和倾覆。平曲线最小半径是指保证机动车辆以设计车速安全行驶时圆曲线最小半径。考虑车辆抗倾覆的平曲线最小半径为:)(1272iVR式中V——设计车速——路面横向摩阻系数i——道路横坡考虑车辆抗侧滑的平曲线最小半径为)(1272iVR式中——横向力系数平曲线最小半径主要取决于道路的设计车速(成正比),还与行驶的稳定性、乘客的舒适程度、车辆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等因素相关。超高:当地形、地物等条件限制而不允许设置平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以将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称为超高。当一条道路的设计车速V与横向力系数u选定后,超高横坡的大小取决于曲线半径的大小。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在平曲线范围内应设超65高。城市道路,尤其是市区道路,为有利于建筑布置及其他市政设施修建的配合要求,一般均不设超高。〔例题〕在地形复杂或山区城市中,当采用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半径会过分增加工程量或受建筑物或其它条件限制时,平曲线半径应采用(A)。A.设超高推荐半径值B.设超高最小半径值C.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值D.按设计车速计算半径值8.〔考点〕加宽与超高、加宽缓和段在曲线段上行驶的汽车所占有的行驶宽度比直线段宽,所以曲线段的车行道往往需要加宽,其加宽值与越线半径、车型几何尺寸、车速要求等有关。道路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超高缓和段是由直线段上的双向坡横断面过渡到具有完全超高的单向坡横断面的路段。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不宜过短,一般不小于15~20m。加宽缓和段是在平曲线的两端,从直线上的正常宽度逐渐增加到曲线上的垒加宽的路段。当曲线加宽与超高同时设置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内侧增加宽度,外侧增加超高。如曲线不设超高而只有加宽,则可采用不小于10m的加宽缓和段长度。不设超高的两相邻反向曲线,可直接相连;若有超高,两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应至少等于两个曲线超高缓和段长度之和。〔例题〕如果道路曲线不设超高而只有加宽时,则采用不小于(C)m的缓和段长度。A.30B.20C.10D.59.〔考点〕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最大纵坡:是指在纵断面设计中,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它是路线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制定最大纵坡主要是依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车辆安全行驶以及工程、运营经济等因素进行确定。66表2-3城市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计算车速(km/h)806050403020最大纵坡(%)推荐值455.5678限制值677899注:海拔3000~4000m高原城市应按照表值减少1%,积雪寒冷地区应控制在6%以内。在混行的道路上,应以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确定道路的最大纵坡。自行车道路的最大纵坡以2.5%为宜。最小纵坡:最小纵坡与雨量的大小、路面种类有关。路面越粗糙,最小纵坡越大,反之则可小些,一般纵坡不小于0.3%的纵坡。当必须设计小于0.3%的纵坡时,边沟应作单独排水设计。坡长限制:主要是指对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道路坡道的长度与道路的等级要求和车辆的爬坡能力有关,不宜太长,但也不宜太短,一般最小长度也不应小于相邻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拓展〕最大坡长最小坡长最大坡长: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对较陡纵坡的坡长应加以限制,我国城市道路最大纵坡超过5%,坡长超过下表规定时,应设纵坡缓和段,缓和段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下表最小长度规定。表2-4城市道路坡长限制计算车速80605040纵坡度(%)55.5666.5766.576.578坡长限制(m)600500400400350300350300250300250200最小坡长:最小坡长是指纵面线形上两个变坡点之间的最小长度。纵断面上如变坡点太多,车辆行驶颠簸频繁,行车顺适性差,其长度太短,变坡点之间不能设置相邻两竖曲线的切线长,此外,对两凸形变坡点的距离还应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考虑上述因素,因此应对最小坡长加以限制。我国城市道路坡段最小长度按下表采用。表2-5城市道路坡段最小长度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坡段最小长度(m)2901701401108560注:平面交叉路口、立体交叉匝道等坡段不受此限制。67〔例题〕城市道路的最小纵坡应大于或等于下列哪一种数值:(B)A.0.2%B.0.3%C.0.5%D.1%解析:为保证挖方路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路段和横向排水不畅路段的排水,以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10.〔考点〕竖曲线在道路纵坡转折点常设置竖曲线将相邻的直线城段平滑地连接起来,以使行车比较平稳,避免车辆颠簸,并满足驾驶人员的视线要求。竖曲线设置的主要作用如下:1.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2.缓和
本文标题: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第2章 城市道路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6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