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齐建会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我们的工作除了备课、上课、反思、辅导、批改作业,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听评课,前段时间,我发现无论是学校组织的哪一轮的作课活动,老师们都会抱着虔诚的心去学习。因为身处一线的我们都知道听评课确实是自己专业化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所以,我今天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其实,我今天说的这个课堂教学观察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听评课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通过学习,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观察要比听评课的范围广,难度大,对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也要求更高。一、那么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执教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法。是课堂研究广为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目前已发展为较为普遍的教研方法。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听评课范式。所谓范式是指特定的学科共同体从事某一科学活动所必需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认性,是可模仿的成功案例。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课堂观察是在听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和作用是相同的。与传统的听评课的区别:观察的主体目的性不尽相同;规范化程度不同;关注的内涵有所不同;关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二、怎样进行课堂观察1.明确课堂上观察什么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学生、教师、课程和课堂文化,各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交错互动,浑然一体的。因此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观察的“支架”。研究人员通常把课堂观察设计为四个度。即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学生怎么学,学的怎么样),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教师怎么教,效果怎么样),课程性质维度(关注的是教和学的内容,它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面对的教与学的客体)。课堂文化维度(是指教师、学生、课程三者之间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这四个维度它们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成为课堂教学的抓手。从数量上看,课堂观察的主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适时生成的;从“重点”上看,可以教师的“教”为主,也可以学生“学”为主,还可以课堂的文化为主。每个维度又由分为5个视角,共计20个视角,(1)、学生学习: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2)、教师教学:关注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3)、课程性质:关注教与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4)、课堂文化:关注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下面我以学生的学习观察点举例说明。●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想一下:自己的课堂中有没有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互动:△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共同构成了课堂观察的框架。观察点为观察者立足“点”来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而整个框架又为观察者从“面”上观察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观察者观察课堂。2、明确课堂观察的步骤课堂观察主要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1)、课前会议。是指在课堂观察之前,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被观察者说课。主要围绕五方面展开:A、说教材。B、说教学目标,重难点。C、说学情。D、说教法、说学法。E、说教学设计即教学流程。第二、观察者提问与被观察者解答。第三、双方商议,确定观察点。第四是准备观察工具等相关事宜。为后续的行为奠定基础。课前会议最好在开课前一天举行。(2)、课中观察。指进入课堂,依照课前计划,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记录。观察者进入观察现场后,依据所分任务,所选择的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通过不同的记录方式,准确地记录信息及思考。所采集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关系到课后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课中观察是整个观察活动的主体部分。(3)课后会议。指观察结束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教学反思)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并制定后续跟进方案的过程。课后会议着重解决以下问题:第一被观察者进行反思。主要围绕下列问题展开:(1)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2)主要的教学行为都有效吗?(3)教学中生成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对待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报告观察结果,要遵循四个原则:一要简明;二要有依据;三要有回应;四要避免重复。第三形成几点结论和改进的具体建议。结论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成功之处;二是个人特色,即教学风格;三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第四结果呈现形式:口述、文本(形成观察报告)。3、课堂观察的主要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定性课堂观察。它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观察结果的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主要是归纳法,并且资料分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进行着。其主要优点是:能整体把握对课堂的真实感受;能体现评课人对课堂现象的理解、思考和深层次分析;能灵活地抓住个别有价值的细节;能简便、自由地记录;能主动地、有导向地引领课堂教学的方向。比如,拟订提纲进行观察观察的重点:问题导入(新课导入)观察提纲:(1)问题空间是否适度?(2)问题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问题是否有一定的指向性?(4)问题的可操作性如何?观察对象:不同地区的三位任课教师观察记录的课堂原始资料:教师甲:师: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例子。生:教室的门,课桌面,教室的窗户等。(学生踊跃回答)师:好!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随后教师板书课题)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都有哪些性质?(进入研究主题)教师乙: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两个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生:①是不规则四边形,②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几乎是齐答)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随后教师板书课题)师:谁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进入新课)生:(少数学生举手)①②教师丙:师:请同学们剪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看看由它们能拼出怎样的几何图形?生:动手操作,先剪出形状各异的一对对全等三角形,然后拼图形。(学生程度不齐,有个别学生一直未剪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师:请同学们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拼图。生:(学生踊跃)展示出下列图片:师:谁还有不同做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体现教学民主)生:学生继续拼图。(教学的重点似乎是拼图,而不是研究平行四边形了)师:大家继续。①②③从三位教师的教学导入可以窥视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教材的运用和理解,也能够直接观察到教师借助问题导入所设置的问题质量。用观察初始的观察提纲来分析:教师甲的问题设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有一定的自主思考空间,但又能够达到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的目的。通过学生举例,自然可以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甚至概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己举例能够反映学习者对概念的理解水平。教师乙的问题设置直观、简单明了,直奔主题(问题指向性明确),然而,问题空间较小,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识记水平,这样不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教师丙的问题设置直接运用教材的情景,可操作性强,学生急于想看到自己的作品,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指向性虽然不明显,但对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一定的正向迁移作用,可惜教师的引导离教学主题较远(当然,让学生探究还能拼出什么样的图形,不是无意义的,而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本节课教材编写的意图从知识的教学目标上来看,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拼图活动使学生回忆起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二是逐渐由这个活动过渡到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关注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情感的调动。可见,教学采用问题导入,甚至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值得提倡的,但最好不要偏离教材“原作”的设计意图。第二种观察方法是使用量表进行观察课堂约有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而且每个观察点都在变化,这给课堂观察和记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工具。我们常用的工具有照相机、录像机和课堂观察记录表。这里重点说课堂观察记录表(观察量表)。制定观察的量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观察量表制定的科学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观察效果的好与差。观察量表的制定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师水平、学生基础、教学实际等方面综合设计,它同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优化。定量观察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需要对观察的课堂现象进行量化,以便进行科学分析。这种观察直观、简约、有说服力,便于操作。关键是预先列出一些需要观察并且有可能发生的行为,通过观察对所列行为的频率进行记数我们可以借助他人已经成熟的观察量表对课堂进行观察.下面是弗兰德斯师生对话互动分类表(FICA):弗兰德斯师生对话互动分类表教师讲间接影响①接纳学生的感受回应②表扬或鼓励学生行为③接受学生的主张和观点④向学生提问中立直接影响⑤讲解自主⑥给予指导或指令⑦批评或维护权威性学生讲⑧学生被动说话(如回答教师提问)回应⑨学生主动发言或向教师提问自主静止⑩沉默、怀疑或暂时停顿中立弗兰德斯师生对话互动分类表将师生课堂对话活动分为十个种类,每个分类都有一个代码(即表示这类行为的数字)。利用弗兰德斯师生对话互动分类表可以分析课堂上师生对话的频次,进而依据代码分类进一步分析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等。课堂对话分类频次统计表(总观察时段:1200〞)体现学生主导取向的教学中立体现教师自主取向的教学项目⑨③①②合计⑩④⑤⑥⑦⑧合计频次23221126772365201864405696百分比0.172.671.751.05.5836.4216.757.170.3333.7558由上表可以看出,课堂教师的主导取向占绝对优势(第⑤、⑥、⑦、⑧类,占58%),以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不易偏离教学主题,并能促使学生及时对教师的期待做出回应(第⑧类)。学生自主取向的教学方式使用较少(第①②③类,仅占5.58%),不利于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还可以看到教师较以往的教学明显体现一定的教学民主(第⑦类占4.33%,)教师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第②类,占1%)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好,1分。时间、地点课题观察者资料姓名年龄教龄单位观察中心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观察记录学生表现评分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2、学习情绪是否高昂。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4、对教师态度。5、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6、积极思考,深入探询。7、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8、学习中,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10、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课堂教学观察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时间、地点课题观察者资料姓名年龄教龄单位观察中心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
本文标题: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7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