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高屋建瓴把握“盛唐”面貌王昌龄《诗格》:“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殷璠《河岳英灵集·序》“三来”说:“神来”、“气来”、“情来”谢榛《四溟诗话》:“诗有辞前意、辞后意,唐人兼而有之,婉而有味,浑而无迹”;“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盛唐气象1、从宇宙、人类发展变化规律高度看待人生;2、高扬独立人格,崇尚高洁品质;3、在建功立业与恬淡隐退对立道路上均充满自信与傲骨洗净脂粉气汰尽庸俗气荡涤虚伪气展现恢弘、雄浑与博大、深邃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从“个人”到“情调”——杜甫:“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张九龄与盛唐诗风情怀上——倾注精力于表现得失穷通中的理想追求,和谐统一“仕”与“隐”的矛盾,展现出不为功业而屈己媚世的高洁操守,这正是盛唐诗人积极主动设计自我人生道路的风范。而功名事业和自由人生,也正是盛唐诗的两条主要创作轨迹。(《感遇》)手法上——以兴寄为主,委婉蕴藉。写景中渗透着婉约深长的情思,分不清哪是景语,哪是情语,物色和意兴浑然一体;抒发的情怀没有确切所指的对象,不确定性带来了更多的含蓄蕴藉的抒情意味。这些正是盛唐诗最重要的表现特征之一。(《望月怀远》)“七律正宗”李颀诗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明·胡应璘《诗薮》:“和平而不累气,深厚而不伤格,浓丽而不乏情,几于色相俱空,风雅备极。”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堕泪”羊祜时代的人因何“堕泪”?“我”来因何“堕泪”?怀念“德政”——羊祜功业有成“我”之功业无望,人生价值空幻如“我”之“后来者”将为谁“堕泪“?(“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否?)悲慨羊祜——“我”——宇宙永恒,人生苦短人生苦短催生的功业未就之悲叹(因袭的重荷)景中见情,情景交融(景)萧瑟,空寂,冷落(情)(景)雄伟,阔大,豪迈(情)“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串联孟浩然的人生轨迹开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雄心万丈发展:《岁暮归南山》——不遇延续:《与诸子登岘山》——悲慨,失落延续:《宿建德江》——孤寂,冷落转折:《夜归鹿门歌》——新的人生选择结尾:《过故人庄》——融入隐逸总评:李白《赠孟浩然》徐鹏《孟浩然集校注》:“孟浩然以布衣终身,在唐代著名诗人中是罕见的。……被后世目为‘隐逸诗人之祖’。但纵观诗人生平行止与创作,我们会发现孟浩然也曾有过十分认真的求仕之心,只是在经历了科举考试失利的挫折之后,才真正把更多的目光投注于自然山水,作了一位“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的逍遥隐士。……可以说,诗人由隐到求仕到被迫归隐再到慕陶而真隐的经历正体现了一种从乐观到悲观再到扬弃悲观的心路历程。孟浩然的一生以积极入世的面目出现,而以隐逸山林为终,从而完成了他螺旋上升式的人生轨迹。”“诗佛”的诗1、首、颔两联是怎样点题、说透的?首联点题中山、秋、暝等主要信息;颔联着力描绘秋季山中雨后之晚景。2、颈联明明写到了人的活动的,为什么用“空”来形容山?(1)、树木蓊郁,掩映人迹;(2)、以动衬静,更显山中幽寂宁谧,不同于滚滚红尘的俗世。3、“新雨”的“新”字如何理解?本句对景物氛围有何作用?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景之清新,情之清新,令人忘怀世俗。4、请给颔联所描绘的景物加一个总特征的词语。景物的这种特征和人有着怎样的相通处?幽清明净。景之清洁与人之高洁相融会。5、颈联是如何完成“转”的功能的?从写景转到写人;从静态转到动态。6、请分析此种手法的艺术特色及其作用。先闻其声,再见其人,动态感、画面感极强,人与景相互映衬。无忧无虑,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折射出诗人追求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7、为什么从前六句的写作中能引出尾联的感叹?请概括前三联六句中隐含着的作者的情志。物芳志洁人和政通衬盼8、从抒情方式看,尾联和前三联有何不同?揭示了怎样的诗旨?前三联借景抒情,尾联直抒胸臆。发自肺腑、无需掩饰的赞颂与追求。洁身自好,决然归隐之志。9、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1)、以自然美发现人格美;(2)、以“诗中有画”特点寄托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清·王士祯:“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天然不可凑泊。”刘大杰:“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朱光潜:“陶潜以后,中国诗人受佛教影响最深而成就最大的要谢灵运,王维和苏轼三人。他们的诗专说佛理的极少,但处处都流露一种禅趣。王维五言山水田园诗的重要的特征1、善于整体把握,富于视觉之美:2、精妙的表达人内心深处刹那间的感触:3、神融于自然,沉潜到自然的幽深处,领悟到不可言喻的生命哲理:闻一多: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的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从这一角度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的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其长处短处都在这里。奠定中国诗的传统的是王维而不是李白或杜甫。王志清:王维诗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深度,是民族趣尚最为典型而传神的艺术反映。特别是其山水诗的虚静空灵精神,强化了中国文化的“尚静”精神,深入到民族的肌理和骨髓,内化为中国美学稳定的艺术趣味和心理结构。盛唐边塞诗唐边塞诗的演进1、初盛唐:“四杰”、“三王”(王昌龄、王之涣、王翰)。以绝句形式写作,多为想象型创作。2、盛唐:高适。所写边塞地域上有较大局限性,以歌行体写作,容量扩大。3、盛唐:岑参。地域扩大,景色奇丽,承续歌行体创作,创新达到高峰。4、盛唐:王维、李白、杜甫,非创作重心,但形式多样。双峰并峙“高岑”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以气质自高”。殷璠《河岳英灵集》:“多胸臆语,兼有气骨”。高适气魄高适●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职韵)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删韵)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麌韵)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微韵)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有韵)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文韵)悲壮雄浑《燕歌行》边塞萧瑟荒寒的穷秋战士意气昂扬的出征战场艰苦卓绝的苦战征人思妇刻骨悲哀的思念战士浴血与将帅荒淫的尖锐对照激越昂扬悲慨怨愤讥讽呼唤以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荼的战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的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融合到一起,大大拓宽了诗歌的内涵,开拓了乐府旧题的表现力,情怀悲壮深沉,气势激荡盘旋。岑参奇丽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奇丽壮伟《走马川行》从初唐以来直到高适,边塞诗多以自我想象、主管性情为写作重心(写虚),从岑参开始,真正将写作重心放到边塞奇丽壮伟的自然景象上(写实),并将这种奇丽壮伟之景和歌行体的奔放流畅结合至完美无暇的境地,达到了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高适更多的延续了初唐边塞诗重个人情思而淡化边塞风光的写法,岑参则不但出色继承“诗言志”的传统,更将异域奇景的广阔天地引入古典诗歌,创造出前所未见的写作内容与写作境界。自我与边塞真正融为一体,形成盛唐气象“情景交融”的典型风貌。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山房春事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本文标题:盛唐诗歌部分赏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8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