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QC小组活动培训(问题解决型)
QC小组活动一、QC小组的由来和发展QC小组活动1962年首创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借助全面质量管理(当时称TQC)度过经济危机,树立起了“日本制造”的质量形象,而QC小组活动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成功经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派代表团赴日本学习考察的过程中,了解体验到QC小组对现场质量改进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于是纷纷开始学习引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普及推广,QC小组活动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质量改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北京内燃机总厂在学习日本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诞生了我国第一个QC小组。成立于1986年的QC小组工作委员会,具体指导全国QC小组活动的开展。中国质量协会联合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科协每年召开“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二、QC小组的概念与特点1、QC小组的概念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这个概念包含了四层意思:1)QC小组的成员可以是组织中任何岗位或职务的人员,不论是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技术人员、工人、服务人员,都可以成为QC小组成员。2)QC小组活动应依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选择课题,活动内容非常广泛。3)QC小组活动的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营绩效。4)开展QC小组活动时,应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技法工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不使用这些方法的小组,不能称其为QC小组。2、QC小组的特点1)明显的自主性自主性是QC小组最主要的特性。QC小组以员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个人潜能和创造性。QC小组不同于作为企业基层组织的行政班组,它的建立无须行政命令,而强调自愿结合、自主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并着力于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2)广泛的群众性QC小组是全员参加质量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它通常自下而上启动,容易吸引各层次人员特别是基层员工参加。员工通过QC小组活动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个人成长创造环境,为实现组织绩效尽责尽力。3)高度的民主性QC小组的组长可以民主推选,也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大家都有发挥聪明才智和锻炼成长的机会。同时,QC小组内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间是平等的,不分职位与技术等级高低,各抒已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4)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要遵循PDCA的工作程序,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要坚持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是为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三、QC小组活动的课题类型当前QC小组活动课题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即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管理型和创新型。1、现场型课题通常以稳定生产工序质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生产环境为选题范围,课题较小,难度不大,活动周期较短,是小组成员力所能及的,比较容易出成果,但经济效益不一定大。2、服务型课题通常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为选题范围,课题较小,活动时间不长,见效较快,不一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但社会效益往往比较明显。3、攻关型课题通常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为选题范围,课题难度大,活动周期较长,需投入较多的资源,通常经济效益显著或带来重大的技术更新换代。4、管理型课题通常以提高工作质量、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选题范围,课题有大有小,如只涉及本部门具体管理业务工作方法改进的课题就小一些,而涉及多个部门协作的课题就大一些,课题难度不尽相同,效果也有较大差异。5、创新型课题通常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方法,开发新产品(项目)、新方法,实现预期目标的课题。由于课题是以往不曾有过的,因此无现状可调查。四、QC小组组建与注册登记1、QC小组人数小组人数一般以3~10人为宜,在小组成员人数可多可少的情况下,宜少不宜多,以便于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2、QC小组的名称QC小组组建后,小组成员应给自己的小组明确称谓,使小组拥有一个用以识别本小组团队的专门称呼。小组取名可以本着简明易记、亲切贴近、具有象征意义、挑战性和鼓舞士气的原则,使小组成员备感亲切、更加自豪。3、QC小组的注册登记QC小组的注册登记每年进行一次。而QC小组活动课题应是在选定后,在开展活动之前就要进行注册登记,如果上一年度的活动课题没有结束,应在每年的QC小组的注册时注明,课题就不不需再次注册。五、课题选择要求1、课题选择要求1)选题宜小不宜大,易于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改进效果。2)选择身边存在的具体问题作为课题。3)不能选择小组成员不能解决的课题。4)在整个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改进对策都能由小组成员自己来实施,不能借助外部力量去实施完成。5)不能选择涉及面广,综合性的的课题,要选择目标单一,针对性强的课题。6)选择能用特性值表达的课题,其特性值要有可比性。7)不要对经济效益的大小过于强求,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安全效益、环境效益等也是很好的课题。2、不能作为QC课题的内容1)常规工作,如常规消缺工作、常规的系统优化调整。2)标准、说明书、制度、工艺已有要求和规定的,没有按要求执行的。3)技改项目,一般由外单位进行整体改造。4)设备的整体更换。5)设备的重新选型。6)运行为了某一指标进行的运行方式的调整,为常规的方法。7)各专业都在普遍使用的方法。3、课题的名称1)课题名称的设定要简洁、明确,直接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抽象。原则上可按以下方式设定:××○○△△××:达到的结果——指提高还是降低,增大还是缩小,消除。○○:要解决的对象——指产品、工序、过程、作业的名称。△△:问题特性——指质量、效率、成本、消耗等方面的特性。2)不能正确、恰当地设定课题名称的主要有二种情况:第一种,课题名称是“口号式”第二种,课题名称是“手段+目的”六、QC小组活动的程序1、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程序的内容(四个阶段和七个步骤)PDCA循环就是按以下四个阶段和七个步骤,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1)计划阶段第一步骤:识别和确定改进机会。第二步骤:调查把握现状。第三步骤:寻找要因或最佳方案。第四步骤:制定对策计划。2)实施阶段第五步骤:实施对策计划。3)检查阶段第六步骤:确认改进效果。4)处置阶段第七步骤:巩固和分享改进成果。1)四个阶段缺一不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缺少哪一个阶段都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环,如图二。处置计划检查实施APCD图二PDCA循环2、PDCA循环的特点2)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整个组织的质量保证体系构成一个大的管理循环,而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又都有各自的PDCA循环。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一环扣一环,推动大循环如图三。APCDAPCDAPPCCDDA图三大环套小环3)循环每转一周提升一步管理循环如同爬楼梯一样,逐级升高,不停地转动,质量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就能达到新的水平。如图3。ACPDACPD原有水平新的水平改进改进不断提高质量图3质量改进上升图4)关键在于“处置”阶段“处置”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完善。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加以“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以便在下一循环进一步巩固成绩,避免重犯错误,同时也为快速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3、QC小组活动的程序1)QC小组的目标值是自己定的。2)有标准或上级有要求的,也就是有指令性目标值的,但通过分析得出的目标值高于或低于该指令性目标值的。1、自定目标值的课题活动程序3)设定目标1)选择课题2)现状调查4)分析原因5)确定主要原因6)制计对策7)实施对策8)检查效果9)制订巩固措施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是否达到目标PACD否是图一自定目标值的课题活动程序流程图2、指令性目标值课题课题活动程序1)QC小组的目标值不是自己定的,而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2)有标准可寻的,包括国际、国家、行业、厂部、部门、厂家等所定的标准及要求。图二指令性课题课题活动程序流程图3)目标值可行性分析1)选择课题2)设定目标4)分析原因5)确定主要原因6)制计对策7)实施对策8)检查效果9)制订巩固措施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是否达到目标PACD否是3、创新型课题课题活动程序图三创新型课题课题活动程序流程图3)提出务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1)选择课题2)设定目标4)制计对策7)实施对策8)确认效果9)标准化10)总结和下一步打算是否达到目标PACD否是QC小组活动各程序中方法一、课题关键数据的确定QC活动是要用数据说话,所以首先要确定QC课题关键数据是什么,因为QC课题的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围绕这个数据进行的,这个数据就是设定目标值所用的数据。课题关键数据就是课题名称中对某事物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下面课题名称中的三角。课题名称:××○○△△××:怎样——指提高还是降低,增大还是缩小,改善还是消除。○○:要解决的对象——指产品、工序、过程、作业的名称。△△:要解决什么问题——指质量、效率、成本、消耗等方面的特性。二、选题理由要求:1、标准、标杆、历史上的最好值、上级或部门的要求是多少;2、现状是多少(所取数据时间为立题前);3、对比二者的差距有多大,用图把这些事实的数据表达出来。所得到的内容:关键数据(现状数据)特别有效工具分层法、调查表、排列图、简易图表、头脑风暴法1、与标准或上级的要求进行比较例:提高吸收塔循环泵机械密封的使用时间小组对我厂已投运的6台吸收塔循环泵机械密封更换时间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表三。表三至2008年11月6台吸收塔循环泵机械密封更换情况统计表序号设备名称投运时间第一次更换时间第二次更换时间第三次更换时间1#7A吸收塔循环泵2008年3月2#7B吸收塔循环泵2008年3月2008年10月3#7C吸收塔循环泵2008年3月2008年9月4#8A吸收塔循环泵2007年10月5#8B吸收塔循环泵2007年10月2008年6月6#8C吸收塔循环泵2007年10月2008年1月2008年6月2008年10月调查人:陈雪滨时间:2008年10月28日地点:台州发电厂燃灰分场水泵班调查方式:查阅班长日志记录从表三可见,到2008年11月,只有#8A吸收塔循环泵的机械密封的使用时间已超过了它的设计值10个月,#7A吸收塔循环泵的机械密封没有更换过,但还没有到它的设计值10个月,其它的四台都没有达到它的设计值10个月。对更换过的吸收塔循环泵的机械密封使用时间进行计算统计,结果见表四。表四至2008年11月4台吸收塔循环泵机械密封使用统计表序号设备名称第一次累计使用时间第二次累计使用时间第三次累计使用时间平均使用时间1#7B吸收塔循环泵4608小时4608小时2#7C吸收塔循环泵4176小时4176小时3#8B吸收塔循环泵5568小时5568小时4#8C吸收塔循环泵2088小时3144小时3480小时2904小时合计4314小时计算人:陈雪滨时间:2008年10月28日地点:台州发电厂燃灰分场水泵班更换过的吸收塔循环泵机械密封的平均使用时间和厂家提供的机械密封使用时间比较图见图二。4314720002000400060008000厂家提供可使用时间实际平均使用时间时间(小时)图二吸收塔循环泵机械密封平均使用时间与厂家提供的数据比较图由图二可见,我厂吸收塔循环泵机械密封平均使用时间比厂家提供的时间少了2886小时,因此,我们把课题选定为:提高吸收塔循环泵机械密封的使用时间。2、在一定范围中对目标值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处减少五期电除尘仓泵背压管、流化管磨损缺陷次数图二五期电除尘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各电场仓泵背压管、流化管磨损缺陷次数比较示意图制图人丁峰制图时间2010年1月从上图可见,一电场仓泵背压管、流化管磨损缺陷占五期电除尘所有仓泵
本文标题:QC小组活动培训(问题解决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85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