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Iqodic当前大学生道德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泰戈尔当前大学生道德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快速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观念尤其是道德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市场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对外开放的环境使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得以广泛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削弱又使人们放松了对错误思想的警惕[1]。对大学生来说,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因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认真把握大学生的道德行为,研究其道德观的现状、原因、评价和建议,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重要的意义。一、当前大学生道德观现状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个人利益的实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受此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存在矛盾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的解放、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也迅速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他们在道德认识上是非分明,崇尚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奉献精神以及优良的中华美德,能对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失范现象和行为进行鞭笞,而对于自己在道德行为上的失范往往缺乏自律,或者放任自流。在学习生活上,表现为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在对社会和他人方面,则表现为缺乏奉献精神。大学生道德行为滞后于积极向上的道德认识,在行动上缺乏具体的体现,道德行为和道德认识存在断裂和脱节现象。(二)道德评判标准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再以一个尺度、一个模式来衡量一件事、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出现了相对化、多元化的道德评判标准。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这种多元化的道德评判标准,解放了大学生的思想,拓宽了道德评价的尺度和方式,使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诸多事物,能够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但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观念,再加上各种传统的道德观、市场经济的道德观、民族的道德观、外来的各种道德观多元并立的影响,这种多元化的选择会导致青年大学生产生选择的困惑,也往往会出现了道德评价是非混乱问题。(三)道德信念缺失全球化浪潮使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诸多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思想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出现迷茫,甚至对人生信仰、道德观产生怀疑或者歪曲,从而在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事上变得消极和落后。一些学生竟然反对任何道德约束,主张随心所欲,放任自由,对待社会所提倡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表现冷淡,在道德信念、道德义务方面表现出“无动于衷”,对于学习先进认为无用,这些表现概括起来就是一部分大学生对“常德”的无知、对“美德”的麻木,对“失德”的无视[2]。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淡化,集体观念淡薄,艰苦奋斗精神较差,常夸夸其谈、敷衍塞责、见异思迁、挑肥拣瘦等等,从整体上呈现出“道德信念滑坡”的趋势。二、大学生道德观现状形成的原因(一)社会、学校、家庭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以来,中国开始走出国门,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及资金,但各种社会思潮也随之而来,并对中国传统道德观产生冲击。中西文化撞击为大学生观察自我和社会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机会,并出现弱化、取代、瓦解传统道德观的趋势。同时有些媒体脱离实际的舆论导向的宣传,也使部分大学生感到茫然。社会黄、赌、毒、腐等不良行为的出现,各种低级趣味杂志、网络视频、音像制品的流传,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毒品”,直接毒害和污染了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二是市场经济在强化人们的竞争意识,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投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影响,急功近利的社会浮躁心态和不劳而获的社会投机心理在大学生身上开始表现出来。三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大学生道德观形成影响极大,特别是父母和老师的道德品质,以及校园文化传统、文化氛围,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学校所倡导的道德观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拉大,加之学校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存在着内容空泛、形式呆板僵化、手段落后等问题,使学生对学校开展的道德观教育活动缺乏兴趣和互动,学校教育环境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影响力下降。此外,有部分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而放松了家庭教育,或是由于家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偏颇,影响了子女道德观取向的正确选择。(二)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虽然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但是他们一直生活在宁静的环境中又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这往往使他们以一种远离现实的特殊方式间接感受时代的变革。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一直困扰着普教系统,学生能否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往往由高考来决定,学校的声誉高低也由升学率来决定,对学生来说唯一重要的人生竞争就是高考。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使人们过度重视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导致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先天不足。加之现在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大多数家长忽视了对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渐渐就形成了自私自大、狭隘和唯我独尊的心理,故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使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比如价值认知模糊,价值认同失衡,价值观念错位,缺乏自信等现象。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主观因素的作用。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只是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应该取决于个人努力加强自身修养的程度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三、对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建议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个人自觉锻炼和修养中逐步形成的。面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现状,我们既要进行客观分析,同时也要以历史的眼光正确对待,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对策。针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和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一)加强全社会大环境的道德建设有人把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看作与教育的影响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认为环境的影响要超过教育的影响,以警示社会关注环境建设[4]。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强大的,以至于人们认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必须对社会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倡导,鼓励全体人民参加道德建设活动,特别是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上各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是重要的舆论工具,能够及时地对大学生道德建设作出正确的导向,一方面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从正面产生积极的引导教育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背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错误言行进行有力的批评,从反面产生积极的“约束”作用。舆论氛围是开放式的、平等的、互相的、直观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监督,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当前尤其是要重视网络氛围的作用。学校作为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最直接的“小社会”,应该更好地创设一个良好的道德观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大学生的发展成长规律,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学习,定期组织学生就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进行讨论,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让大学生能够尽情地探索真理,追求知识,尽情地发挥个性,生动活泼地健康成长、全面成才,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塑造良好道德观的平台。(二)重视家庭德育教育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以后直到长大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仅能为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抵制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强化社会教育的积极因素,而且能够影响一个人的道德观乃至价值观的形成,使一个人终生难忘、受益无穷。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儿童和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善恶、是非、美丑的判断,能够在耳濡目染中远离邪恶和犯罪,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高尚的品德,能够在诱导感化中获得向善的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行秩序要求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之中实现,所以道德必须介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充分的调控作用。与此同时,人们选择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人们选择市场经济的目的中,就已经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场经济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广泛性和频繁性越来越显示出道德对社会的深刻影响[5]。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忽视了道德品质的要求,只注重学习成绩的优劣。(三)注重方法和措施的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我们还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德育工作势必失去实效性,道德观教育就会失去灵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实施德育创新,不断探索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一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品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观,培养大学生科学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自觉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二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手段,启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大学生道德情感共鸣,引导大学生自学修身,变道德外化为道德内化,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三是充分发挥高校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载体作用,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动态,进行道德观教育。坚持书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突出道德观教育中的社会实践教育功能,磨练大学生道德修养意志,让大学生更多地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了解大众,了解疾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信”与“行”的问题,切实增强教育的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加强自身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大学生要加强自身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这是解决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矛盾的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学校应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地走进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对待生活、了解国情,引导他们正确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道德实践水平。其次,大学生应认识到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用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激励自己、用自己的道德践行来反思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道德修养教育。通过在实践中的道德行为,增强自己明辨是非、分清正邪的能力,从而激发自己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兴趣。我国正处在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充满了积极与消极、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和斗争。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会制约大学生的成长方向和抑制个人的才智。大学生的道德观现状,不仅反映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决定了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民族的发展壮大。只有准确地把握大学生道德观念的现状,因势利导,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才能引导大学生道德观念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格人才。学生和谐道德观的探索和实践和谐道德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建设和谐社会要求人际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一致,要求整个社会的道德和谐。大学生的和谐道德观作为社会整体和谐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和谐道德观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新实践的迫切需要。一、大学生和谐道德观的基本内涵道德观就是人们对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对一系列道德问题的抽象和概括。大学生和谐道德观是中国特色的新道德观,是一种有助于社会整合、为选择不同的价值体系的利益主体——大学生所共识的能够协调其行为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大学生和谐道德观的第一要义大学生和谐道德观以和谐为第一要义,即大学生个体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本文标题:Iqodic当前大学生道德观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9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