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传播学教程》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我思故我在“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到影响,怎样互相影响,……要研究传播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威尔伯·施拉姆•传播类型的划分1、二分法内向型行为:个人内部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外向型行为:可以被他人觉察出来的活动2、四分法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3、西方人际传播、小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4、还有其他的一些划分方法:(如下)传播的类型非人类传播传播非社会传播:自我传播人类传播人际传播社会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第一节人内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人内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它是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人内传播的产生: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人内传播的例子:•施拉姆-引用温德尔.约翰逊对人们对话过程的描述-阐释人的传播行为•1.一个事件发生,刺激了A先生感觉器官,产生神经搏动•2.神经搏动到达A大脑产生“感觉”等•3.A按自己惯用表达方式把感觉变成字句•4.A“选择”或者抽象出某些字句,通过声波和光波,A先生对B先生讲话•5.B先生受到刺激产生了神经搏动•6.神经搏动到达B先生的大脑,产生“感觉”等并作出反应•7.这个反应又刺激了A先生或其他人—传播过程就按这样的环节继续进行下去……•A、B先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接受外部信息,在体内尤其是通过大脑处理这些信息,处理结果转化为信息输出前的预备状态。这些内在的信息活动就是人内传播。我A我B信息神经通道反馈人的内在传播人的内在传播是在人体内部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信息交流活动发生在两个“我”之间。人的内在传播集传者与受者于一身。表现为: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自我克制、自我剖析、自我陶醉、内心矛盾等等。人的内在传播是外界刺激所引起的人的内部的心理调节。目的是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温德尔举的例子说明:人内传播是由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肌体反应等环节构成,这些环节和要素也是人体固有的功能,因此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人内传播: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肌体反应•人体有:信息接收装置——感官系统•信息传输装置——神经系统•记忆和处理装置——大脑•输出装置——发声等表达器官人的身体具有一般信息传播系统的特点:渡边等人的视听觉信息处理模式,充分反映了人内传播的系统性.P63页图5-1•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才是人内传播区别于其他动物体内传播的根本特点。二、自我传播的意识能动性(1)人内传播产生过程中的环节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刺激感应的反应形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一般的动物感觉和心理到能动的人的意识的产生自我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2)要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感觉-人通过眼、耳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形状、颜色等作出的反映,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视觉:颜色视觉:颜色,形状听觉:声音触觉:软硬、凉热嗅觉:气味味觉:甜、咸、苦、酸知觉-即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属性的综合,对事物整体的感性信息进行综合把握的过程,例:西瓜—形状(圆),颜色(红),味道(甜);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例如:刚刚看过的西瓜,留在我们脑袋中的记忆,以后提及,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西瓜的形象和映像;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是有意义的形象符号和语言符号,例如:人内传播的概念,符号:例如文字;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决定态度和行为决策的基础;例如:根据西瓜切红的程度来判断这西瓜是否成熟,根据是否有喉结来判断性别。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人内传播的特点人内传播过程不是孤立的,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人内传播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社会联系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互动性,而自我的社会性和互动性体现了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三大人内传播理论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3、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Iandtheme)基本假设:人都有一个自我(主我+客我=自我,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主要观点:自我可以分解成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Ⅰ),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另一方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用通俗的话讲:“主我”就真实的那个自己“客我”是指自己评价中或者别人评价中的那个自己“主我与客我”辩证互动的过程主我意愿和行为主体(形式)客我他人的社会评价及社会期待(内容)自我辩证互动“主我”是形式,是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出来。是以“我”指称的那个把所有内部感情的要素归属发展不充分的述谓结构。例如:“我真伤心”里的,直接感受着伤心“我”,就是主我。“客我”是内容,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是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例如:我评价自己道:“我是一个卑劣的人”这里的“我”实际上指代后面的“卑劣的人”,是客体化了的对象,是客我。而有着卑劣感的、感到自己是卑劣的“我”,则是主我。•“客我”可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互动形成新的自我。•人内传播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互动的介质是信息。人内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主我有意义的象征符客我“有意义的象征符”可以是音声的,也可以是形象的,它不但能够引起他人的反应,而且能够引起使用者自己的反应。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精靈意义:①从个体的主观意愿与社会的角色定位之间阐释个体的行为模式,揭示了社会传播与人内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②社会关系网络是建构和决定个体行动的作用力之一;③自我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米德“主我与客我”理论评价•米德的“主我与客我”论是从传播心理和“社会交流”层面,来描述和论述主我与客我的各自特征和互动情状的。•因此,米德阐述的传播是基本的人类过程,自我传播是人类意识的主要特征的观点,以及他对人的内部沟通的细致分析和创造性解释,大大推动了人际传播与个人社会化、语言符号与意义关系的研究。局限性:①忽视人们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控制和被控制的状况;②忽视社会分层与变动状况;③无法解释社会系统中的权力关系。下面“自我互动”理论是对其最好的说明人内传播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象征互动论》1969-人能够进行自我互动。人能够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selfinteraction)。布鲁默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过程中,人能够对自己进行审视和认识并拥有自己的观念,也可以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为.“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换句话说,在自我互动过程中,人脑中会出现关于他人期待。例如:作为一个学生,父母期待自己是个有出息的人,老师期待自己是个好学生等;作为一个已婚男职员,妻子期待自己是个好丈夫,孩子期望自己是个好父亲,上司期待自己是个好部下等。•“自我互动”不是头脑中的简单再现,具有独自的特点。即个人会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的方式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予以重组。意义自我传播对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传播与个人自我的关系。从这一理论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传播不仅在个人与社会他人之间进行,而且在个人与自己本身之间进行,这就是人的自我传播,自我传播与人的其他类型传播一样,具有很强的社会性。3.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概念:内省是人自身的一种反思,人内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内省类型:1.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目的是完善个人的修养,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性和连贯性。例如:吾日三省吾身(儒家)。2.短期的自我反思活动,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称为“内省式思考”(reflectivethinking)。(重点考察后者)内省的特点①内省式思考并不是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发生的,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难以做出判断之际,才会活跃起来。②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和他人有密切联系就是说,在内省过程中,人的头脑会出现他人的形象,会分析别人的态度等等,在与他人的联系上才能形成个人自己的态度轮廓,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做。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重新构筑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过程,因此,内省式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③内省式思考不仅是一个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一个将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在这种活动中,个人会联系社会经验知识,对其意义重新进行解释加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与新的状况相适应的新的意义和行为。由此内省式思考也是超越既有意义行为开创新意义新行为方式、与人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活动。内省式思考总结内省式思考的这些特点也是人内传播的特点。说明人内传播不是孤立封闭绝对的“主观精神”的活动,而是与人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活动,人内传播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与此同时,这种反映不是对社会关系或实践的消极简单的“复制”,是有特殊规律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人内传播反过来会对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人内传播也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视频)张茜诠释安全感:源于自我反省要做得更好四、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一)基模的概念及其特点•瑞士心理学(皮亚杰)提出:•我们之所以能够快速有效地认知、分析和判断新信息或新事物,是因为大脑中的“认知基模”在起作用。•所谓基模,指的是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当我们接触到一个新信息或新事物、遇到一个新事件或者进入一个新的场所的时候,我们过去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会导引我们迅速地对新的状况做出认识、推理和判断,并及时地做出态度或行为反应。基模具有以下特点:基模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之一,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可以发展和改造基模是一种知识分类体系,呈层化结构,类似于一个树形图基模是知识的集束或有机的联合基模具有预测和决策控制功能(二)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接触新信息,激活相关基模新信息与认知基模吻合采取原有的解释和态度新信息与认知基模不吻合确定新的解释和态度强化原有基模修改原有基模,形成新基模作为分析、推理或判断的依据参与下一个信息的处理“详尽分析可能性”的理论核心路径边缘路径以详尽的方式,用严谨的思考来处理信息以较为粗略的方式来处理信息详尽分析发生的概率与当事人的动机和能力相关,也就是说,当个人与信息涉及的问题关系密切、有较强烈的认知需求、或较强的责任感,并且具备相应认知能力之际,人们会沿“核心路径”对该信息进行详尽处理。•PPT演说家:42黄小容•PPT创作家:17林思华•课程研究生:35陈婷19王超颖39缪岩芳
本文标题:第五章 人内传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1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