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3,第3讲 城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第3讲一、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城市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城市范围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城市统计区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一个城市生产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总量的增加。我们可以把城市经济增长看作是一个长期的时间序列过程。如果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来观察,就需要从一个城市形成的过程来考察,或者从一个城市发展的特定的阶段来考察,才可能发现增长的长期趋势。(2)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加可持续的内容。也就是说,城市经济的增长,不但要为今天的城市居民提供财富,还要为城市未来的居民留出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从可持续的要求出发,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人均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对城市经济发展来说,用人均GDP来衡量人均收入水平,是重要的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经济发展,还应当包括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城市财富的合理分配。第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包括:工业中深加工工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中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传统服务业比重下降。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来看,第三产业的比重随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第三,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为城市的改造创造了经济基础,意味城市有更大的力量来提升城市的质量。城市经济发展应当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城市社区的发展。二、城市产业发展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从现代城市产生时起,城市的发展就伴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进城的农民在第二、三产业中就业,成为城市主体的过程。产业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岗位,人口增加又需要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持系统。1.城市工业发展在城市产业中,工业是现代城市发展和壮大的主要动力。工业生产的特点是生产要素在地理空间的某一个点上的聚集。工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形成之后,由于工业发展存在天然的聚集要求,在工业聚集的点上形成了现代的城市。工业化是城市经济的内涵,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单体的扩大和工业行业的发展,在空间上表现为聚集,人口也随着工业的聚集而聚集,城市成为工业的空间载体。发达国家1820~1950年间,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97的高度。二次大战以后,城市化发展进入了现代阶段,工业化开始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中显示出较强的优势,在发达的工业国家虽有所减弱,但是从世界范围看,工业化对于城市发展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动摇。2.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逐步取代工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第三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是工业化的产物。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城市化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收入的提高,对城市配套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使第三产业的发展具备了很大的需求空间。与此同时,工业化过程中企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客观上导致企业发展对外部环境及社会服务的依赖性不断增加,使生产性服务业赢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进而分化出若干专门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部门,如金融业、通讯业、运输业和物流业等。第三产业内部主要行业金融保险业:国际大都市都是世界金融中心,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其实现全球控制力的最重要保证。在国际金融中心中,纽约、伦敦、东京是最重要的三个。1997年,这3个城市集中了世界最大的100家银行资产的34.7%,资本的42.2%%,净收入的44.9%%。交通运输业:国际大都市作为世界人流、物流的中心,必然要求有高度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相比之下,国际大都市的公共交通以地铁为主,伦敦80%的居民上下班以地铁为交通工具,纽约曼哈顿岛的高峰客流时间,68.9%的人乘地铁。地铁客运量通常占60~80%旅游业国际大都市都是旅游发达城市,而且国际大都市的旅游业是观光、度假、会展、商务等多功能的综合发展。涉外饭店反映城市旅游业接待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必须与旅游业配套发展。能否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是旅游业是否发达的表现,北京每年举办的国际会议、展览、论坛约占全国的80~85%,会议旅游在北京游客中的数量和消费例日益上升.世界主要国际城市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数量及排名199619971998数量排名数量排名数量排名日内瓦380124912471伦敦179320522002巴黎148514651087纽约1101289139214东京642464255926新加坡136713861316香港1151010097620汉城672270224437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范围极广,包括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广告、信息等。文化产业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文化的发展不仅能为城市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还可为城市创造经济价值,改善城市的环境,塑造城市的形象。国际大都市的国际文化中心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广告媒体业非常发达,如伦敦,每日出版全国性报纸印量达1100万份,每个星期,地方性报纸印量达450万份。第二,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剧场等文化设施的数量多和质量高。1985年纽约有图书馆204个,藏书量达2079.3万,博物馆150个,影剧院350个。第三,教育和科技水平高。像东京都有小学、中学各近千所,集中了全国17%的高等院校和27%的大学生,拥有国家级的学士院和其他文化机构。伦敦规划咨询会曾经对世界著名的城市的各项文化功能进行了评分,评分的标准最高为10分,最低为1分。结果纽约的平均分第一位,伦敦、巴黎和东京分居第二、三、四位伦敦纽约东京巴黎法兰克福柏林电视893834戏剧99-87-电影6733-2音乐91057--设计891064-广告10109743服装79910--平均895731商业商业虽然是第三产业中的传统行业,增长速度较其它新兴的服务业慢,但它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的繁荣,而且在第三产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商业在国民经济中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商业在当代城市经济中的地位有增无减,纽约、伦敦、东京、巴黎、香港等国际大都市无一例外都是靠庞大的商业贸易支撑起来的,发达的商业体系成为当代城市的象征。商业是第三产业中吸收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在国际大都市中,商业的就业水平一直比较稳定的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特别是东京,批发零售业的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41.6%,占总就业人数的26.1%纽约、东京、伦敦批发零售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批发零售业的就业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197719851996197719851996纽约19.420.219.362.772.880.3东京27.528.426.154.558.962.8伦敦12.520.515.472.078.588.53.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城市经济发展是三次产业之间的升级与转换过程,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的阶段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的阶段演进的过程,产业优势从制造初级产品领域向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利于过渡。产业优势与产品的附加值联系在一起,附加值高产品的生产逐步占据优势。三次产业的演进——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特征。由于收入的增加,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间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继续提高,第二产业的边际收益开始下降时,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移动。最后形成大量的劳动力分布于第三产业上的特征。——产值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特征。与农业产值下降的趋势相反,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是经济发展处在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带动性产业。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不快,但并不妨碍第三产业产值最后将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上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相伴而行的。——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关系第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内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的速度会快于后者。在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会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三,第三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地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在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其劳动力比重的上升速度会快于国民收入的比重。(3)城市产业结构的特点第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更多是由城市外部进入城市的人口中提供,只有少部分是产业之间就业的转移。由于城市就业机制和就业观念的影响,产业之间的就业转移相对来讲是困难的;第二,城市的产值构成,取决于城市发展的水平和城市的性质。城市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越高,反之亦然。城市的性质对城市的产值构成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综合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往往较高,而工业城市、矿业城市的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高;第三,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工业在城市产值中的比重相对减少的同时,也存在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城镇转移的规律。当今世界,规划者和城市管理者大多主张在城市的周边单独设立工业区,所以城市中的服务业和建筑业比重的提高要快于工业比重的提高。工业从城市中转移出去进入单独的工业区,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4)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的环境与条件——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需要有适当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需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的阶段性。第一,不同阶段的需要的资源条件不同,发展的特点不同;第二,不同阶段的主要产业不同,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同;第三,不同阶段的技术水平不同,选择的技术部门不同;第四,不同阶段发展的重点不同,要素投入和配置的方向也不同;第五,不同阶段产业发展的环境不同,相应的体制制度也必须不断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需要考虑到城市化的速度。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就必须有相应的资金的投入,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能够投入的资金是一个定数,是一种短缺的资源。同样,能够为城市生产所消耗的能源、土地和水资源也不可能无限增加。案例:京津冀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比较京津冀区域(首都经济圈)作为优质生产要素富集的载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总面积约为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3%,2013年区域总人口10900万人,占全国人口8%。2013年GDP合计为62171亿,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0.9%。CompanyLogo北京31%天津23%河北46%GDP2013年京津冀GDP(单位:亿元)北京19500.6(31%)天津14370.1(23%)河北28301.4(46%)经济指标对比CompanyLogo一产二产三产北京161.84352.814986.4河北3500.414762.110038.9天津188.47276.76905一产0.8%二产22.3%三产76.9%北京一产12.4%二产52.1%三产35.5%河北一产1.3%二产50.6%三产48.1%天津发展指标对比经济规模(亿元):河北28301北京19500天津14379人均GDP(元):天津97622北京93213河北38599城镇化率:北京86.3%,天津82%,河北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北京40321元,是河北的1.78倍天津32658元,是河北的1.45倍,河北:2258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北京18337元,是河北的2.01倍,天津15405元,是河北的1.70倍。河北:9102元。二、城市基
本文标题:3,第3讲 城市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28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