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重点
经济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经济社会学定义经济社会学就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的一门学科,对应于研究对象在经济行为、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上的分别,可分别划分为微观经济社会学、中观经济社会学和宏观经济社会学二、经济社会学学科发展历程经济社会学在近百年来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20初,以韦伯、涂尔干和齐美尔为代表;第二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帕森斯、斯梅尔瑟和波兰尼为代表;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这一阶段被称为新经济社会时期,代表人物有怀特、格兰诺维特等人。不同阶段的经济社会学思想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三、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社会学的研究主要可分为微观经济行为、中观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体系三个层次,其研究则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经济的社会学研究;二是经济与非经济领域的关系研究。四、新经济社会学的特征①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取向上,研究者强调的是中观经济结构层面,尤其是强调中观层面在联结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时的作用;②在研究主题上,新经济社会学关注经济行为者何以是社会行为者的一分子,经济行为者的行为又是如何嵌入于他们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结构中,以及这些社会结构是如何被社会性的建构起来的;③在研究方法上解释性方法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主要方法,抽样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④在研究成果应用上,新经济社会学更强调理论性,它的研究成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目标往往不直接相关,大多被用于解释新兴的经济现象;⑤在对待相关学科——特别是正统经济学——的态度上,新经济社会学更为不恭敬。五、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一“经济学帝国主义”与社会学的反击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贝克尔出版了《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一书,尝试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概念来解释一些非经济问题,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贝克尔的这本著作被视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最强音,是经济学家“入侵”其他社会学科领域的号角。面对经济学思想和方法的扩张,很多社会学家撰文声讨这种“经济学帝国主义”。其客观结果是引发了学者们对各自学科的反思,促进了学科间的深层次交流。(二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随着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其他学科之间交流的深入,许多学科领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些领域的发展一方面为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也成为发育新经济社会的渊薮。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结果便产生了新经济社会学。概括起来,新经济社会学的发展与理性选择社会学、社会经济学、心理—社会—人类的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六、新经济社会学与旧经济社会学的比较(一在理论取向上,旧经济社会学,研究者注重的是微观层面,中观(工作团体和宏观(经济结构层面被视为行为的外部条件,或者是行为的副产品。新经济社会学,研究者强调的是中观经济结构层面,尤其是强调中观层面在联结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时的作用;(二在研究主题上,旧经济社会学讨论的是人际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社会分层、团队的团结等,他探讨的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掘劳动者的生产潜能;新经济社会学关注经济行为者何以是社会行为者的一分子,经济行为者的行为又是如何嵌入于他们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结构中,以及这些社会结构是如何被社会性的建构起来的。(三在研究方法上,旧经济社会学中个案研究、参与观察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在新经济社会学中,解释性方法成为主要方法,抽样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四在研究成果应用上,旧经济社会学被视为“管理社会学”,其目标是直接用来指导企业对劳动者的监督,改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管理,因此也被称为“奶牛社会学”;新经济社会学更强调理论性,它的研究成果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目标往往不直接相关,大多被用于解释新兴的经济现象;(五在对待相关学科—特别是正统社会学—的态度上,新经济社会学更为不恭敬。七、经济学帝国主义指用经济学的思想和分析方法研究和解释其他社会科学所研究的问题,经济学主要有三大分析方法,即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经济学帝国主义以其独特的视角分析问题,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富有新意的解释。八、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在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和兴起过程中,来自经济学、社会学或其它学科的研究者逐渐在研究被融合主题上达成了共识,并由此产生了新经济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嵌入”和“经济的社会建构”。嵌入是指各类经济交易都要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的限制,他决定了经济行动的结果。最早提出“嵌入”的是波兰尼。而格兰诺维特对“嵌入”的补充和发展使其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他指出经济行为是嵌入于个人关系之中的,而经济行为者们又是嵌入于更为广阔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但是一些反对者指出社会网络理论过于狭窄,他不能届时学者们观察到的现象,因为他不能说明行为者如何构建世界,因此格兰诺维特进一步提出“经济的社会建构”,把社会建构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联系起来。随着文化社会学、组织理论等对新经济社会学的影响增大,“嵌入”和“经济的社会建构”逐步被注入了新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满。九、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一社会网络:社会结构的“资本化”所谓“社会网络”,就是“同事、朋友和更普遍的联系”,是“联结行为者的一系列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一个稳定的社会网络或多或少都有社会资源嵌入其中,这就是有助于行为者实现工具性行为的“社会资本”。(二组织:对传统的扬弃在与其他学科的深入交流过程中,新经济社会学的思想理论与组织理论的交流沟通频繁,新经济社会学对组织理论的贡献在于就是对传统组织理论的扬弃,增加了组织理论对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的解释力。(三文化:更深的嵌入在新经济社会学的文化论中,文化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确定,二是文化观点应用于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性言论和具体案例研究中。文化的另一贡献是主张对非市场领域的经济现象的研究,开创了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的新局面。十、经济人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被视为一种经济动物,或说“经济人”。这种人以经济利益为自己行为的出发点,并根据最大化的原则在不同的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利用自己精确的计算来确定合适的行动方案。这种关于经济行动的假设包含三个要素:①行为主体:经济行为的主体是一种原子化的个人,他的偏好与利益是独立于其他行为者的,他会根据自己个人的利益独立作出决策。在整个行动过程中,他都不会受其他行动者的影响。经济体系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原子化的个人所组成的。②行为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获得个人经济利益,增加个人的效用。③行为决策的原则:遵循理性选择和最大化原则。十一、经济行动简化模式的缺陷(一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个人的偏好被作为外生变量处理,被称为“给定”的,因而经济行动的目标在行动之前就得到明确,行动过程本身就不再与个人的偏好发生任何关系。这种看法实际上忽视了经济行动者作为人的特殊性。因为对于个人而言,经济生活是一个绵延不断的漫长过程,是一个有机集合。因此,他不是给定的,目标的形成也“不是独立于行动本身的社会过程之外的”。(二经济学假定,驱使人们展开经济行动的动机主要与利益刺激有关。事实上,除了经济利益之外,权利、身份、地位等多重动机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经济行动。(三经济学认为,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合理的确定最有效的行动手段。但是,由于行动者信息缺乏、逻辑思路不够清晰;或者因为环境过于复杂多变的缘故,行为者对目标—手段之间的关系无法做出清楚地认识。另外,在这种行为中,理性选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十二、经济结构对于一项具体的行动而言,经济行动的结构主要包括:①设定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②根据某些标准、原则来选择具体的行动方案与行动手段③按照选择的方案和手段来实施行动④行动后果的出现⑤对行动本身的反思与评估十三、理性选择理论经济学假定,人们在作行动决策时都是理性的,会选择能最有效的实现个人利益那种行动。这一假设实际上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经济问题的独特方法,即假定每个人都会根据具体情况来理性行事的理性选择方法。十四、理性选择功利主义的经济理论把人是为经打细算,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动主体。而在社会学意义上,只要目的得到设定,那围绕着目的而设计的手段与进行的行动总是理性的,总是力求最有效地实现目的,只不过目的本身未必是合乎经济理性的,这种目的可能带有感情,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意蕴。十五、社会关系网络(是什么因素维持着经济秩序格兰诺维特的嵌入理论指出:十六、交换行为的微观与宏观制约机制(一交换行为的微观制约机制1、交换中的理性①经济理性与非经济理性新韦伯主义学派的学者认为市场交换不仅是目的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传统的和情感的行动动机都包含在其中。市场交换不仅体现了基于成本收益计算的工具理性行动的特征,也表现出非经济或非价值理性行动的特征。趋于利益的交换行为具有工具或经济行动和先验的非经济行动二元体的特征,或者是包括传统和情感行动在内的多元体的特征。行动者的交换行为是建立在各种合理性之间对峙、冲突、妥协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基础上的。②作为中介的利益在对理性的二元划分基础上,新韦伯主义进一步指出,利益只是交换行动者为达到种种经济或非经济目的的手段,在利益交换或市场交换中,利益并非是交易的最终目的,而是途径。2、交换中的情感①交换情境中的情感在交换情景的分析中,文化—规范方法指出,所有社会情景都会有与其相匹配的有关何种情感适合以公开方式体验,以及表达这些体验有哪些规范。②交换过程中的情感感情是对于自己和他人的信号,情感调解者交换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的认知因素。③交换结果中的情感在分析交换结果的时候,社会—归因方法认为,对于自身、他人和情形产生的赞扬或贬抑的归因可能对行动者有情感的影响。特定的情感随着结果和归因目标的性质而变化。社会—形成方法将情感是为社会整合的因素,通过这一过程和集体形成并保持突出。(二交换行为的宏观制约机制1、交换行为与社会规范①去中心化规范去中心化规范通过许多独立但行为一致的个人强化的广泛制裁来限制交换行为。②支配性规范支配性规范被界定为关于行为的期望,处于弱势的一方为了实现与强势一方的交换而产生这种交换。在市场消费者与商家的交换中,规范往往是支配性的,尤其当买方处于垄断地位时。不过,更为常见的支配性规范存在于企业间的交换行为中。③合作性规范合作性规范指交换双方基于交换行为的共同预期而产生的交换。当交换双方的自我利益协调一致、冲突达到最小限度时,合作性规范就能得到发展。2、交换行为与网络结构网络交换理论将交换行为和网络理论结合起来,并指出交换行为受到社会网络结构的影响。在理论形成早期,网络交换理论比较关注交换机会网络中的理性人问题,随着发展,网络交换理论开始转向对社会权力来源的探寻,以及网络结构如何影响交换行为的问题上。网络交换理论认为,网络中权力的最终分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现象,他依赖于行为者之间的关系模式,而不是行为者自身的特质,从而摆脱了从几个角度分析交换行为制约机制的局限。3、结构洞理论随着关系网络的增长,强关系变得更加稠密,但通常是同质化提高而异质化降低。我们可以想象几个独立的稠密网络群体很可能彼此毫无联系。在这些独立的网络群体间存在着关系缺失被称作结构洞。由于结构洞形成了彼此独立的社会群体网络间的桥梁,通过结构洞就可以获得信息利益、控制利益,因而结构洞位置形成了某种位置优势,可以在交换双方之间制造紧张氛围,从而获取渔翁之利。十七、强权力网络交换论的最初分析模型用图论分析指数表示位置的相关结构优势和利益排序。根据网络结构分析理论,全力来自于网络中某一位置子啊交换中排除其他位置的能力。图论分析指数将奇数路径看作更为有利,将偶数路径视为不利。图论分析指数通过计算特定位置获取拥有重要资源的交换伙伴的数量来表示这个位置排除其他位置的能力,其排序则被用来预测在某一既定网络中的利益排序。这种拥有不同图论分析指数位置的网络显示了较强的强权力。十八、结构洞理论随着关系网络的增长,强关系变得更加稠密,但通常是同质化提高而异质化降低。我们可以想象几个独立的稠密网络群体很可能彼此毫无联系。在这些独立的网络群体间存在着关系
本文标题:经济社会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3588 .html